南丰,一座因桔而有名的城市。
日前,我到访江西南丰。
一起上,脑海里总浮现出桔子的图像,也仿佛闻到了桔子的暗香。
一入南丰,橙黄溜圆的桔子图案随处可见。

南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故里。
日前,“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文化活动正在南丰举行。
国礼园里游人如织,数百名来自南丰的中学生,胸前佩戴着桔子形图案的校徽,个个活气勃勃。

我问身旁的学生:“作为南丰人,你们对南丰蜜桔有什么感想熏染?”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应:“很骄傲呀!”“酸酸甜甜,味道真的很好”“蜜桔是我们的特产名产呀,逢年过节,我们用桔子招待客人”……

又闻南丰桔子喷鼻香

我又问:南丰有蜜桔,还有曾巩。
曾巩和蜜桔有故事吗?

学生们一愣。
但很快,就有一位女生回答道:“曾巩该当也和我们本日的南丰人一样吧,在桔子熟了的时候,每天吃桔子。
”另一位女生说:“曾巩吃桔子,他还写出了赞颂桔子的诗。

桔、柑、橙、金柑、柚、枳等总称柑桔。
曾巩的诗,题为《橙子》,写的便是桔子。

女生又大方地吟了两句:“谁能出口献天子,同等大树凌沧波。

“凌沧波”,多么熟习的诗句。

自屈原始,多少文人墨客为桔陶醉,为桔从不吝啬笔墨才情,赋诗题词,赞颂其色其喷鼻香,品味其意其韵,留下无数佳句。
曾巩的《橙子》,把桔子的形、色、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描述了南丰金黄色柑桔挂满枝头的俏丽景致,又写出了柑桔的代价与地位。
女生吟诵的两句,正是称颂南丰蜜桔的“贡桔”身份。
据《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蜜桔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有名,被列为贡品,成为南丰的光彩。

我朝女生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对蜜桔的神往之情已成为对南丰丰硕文化的敬仰。

我步入国礼园,满眼是青油油的桔林。
密密实实的青色桔子,簇拥枝头,在阳光下将熟未熟,表皮圆润清亮,有些在顶部已泛出些黄红,预示着丰收在即,并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有人忍不住摘下一颗,剥开细薄的果皮,掰几瓣放进嘴里,酸涩得皱了眉头,随后又笑逐颜开:“呀,酸酸甜甜,酸酸多于甜甜!好吃!”引得众人大笑。
大家都知道,再过些日子,桔子熟了的时候,那才是真的好吃。
我们来得早了,只能望“桔”止渴。
但我们能想象出,当那青涩的桔子变成黄澄澄的熟果时,桔园就会再现曾巩诗中“黄金戏球相荡摩”的美景了。

在南丰,不仅国礼园有桔园,潭湖也有,不雅观必上乐园更栽种有万亩桔树,遍布了整片山岭,自山脚到山坡,自山坡到山顶,浩瀚壮美。
而零散的桔园,更是三步五步就可见。
行走在南丰,如行走在无边的桔园中……南丰,就连它的名字,也寓意了丰丰满满的意境。

我记住了南丰。
虽然在南丰只勾留了短短三日,却将它的桔林装进了心怀。
回到北京,回顾起那些在国礼园与我对答的学生,觉得他们也如桔苗,将长成一棵棵青翠翠的桔树,连成一片片桔园,着花、结果,成为大地和祖国的果实。

在几千里外的北京,我仿佛又闻到了南丰蜜桔的喷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