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不雅观
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
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形声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给自吴中来。
保绪故好奇,与予善。
是月既望,遂相携不雅观月于海塘。
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间境。
予大乐之。

不数日,又相携不雅观日出。
至则阴暗,飓尺不辨,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
须臾天明,日乃出。
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
(楚辞)曰:“长太息兮将上。
”不至此,乌知其体物之工哉!
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抵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不雅观而不可注目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置酒吴淞台上。
午晴风休,远波若镜。
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炉。
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乃信之。
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年夜方悲歌,至日暮乃反。

古文探奇宝山记游管同

宝山者,嘉定分县,其对岸县曰崇明。
水之出乎两县间者,实大海之支流,非即大海也。
然对岸东西八十里,其所见已极为奇不雅观。
由是而迤南,乡所见落叶浮泛处,乃为大海,而海与天连,不可复辨矣。

作者简介

管同(1780—1831),字异之。
清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
受业于姚国,为桐城派后期的主要作家。
道光五年中举,曾在同学安徽巡抚邓廷帧幕中教过书,生平没有做官。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条理清晰,但内容多提倡封建伦理道德。
著有《因寄轩文集》、《七经纪问》、《文中子考》、《战国地理考》、《皖水词存》、《孟子年谱》等。

这篇游记小品背景是临海一县城,描写的是浩翰广阔的大海。
文章构造清晰,章法简洁。
第一段先用“潮汐万态,称为奇不雅观”总写大海雄浑的气势。
接着写涛声和梦中景象:夜深独卧,涛声侵窗入户,直逼耳边;梦中鱼龙舞啸,形声俱现,奇幻浪漫。
第二段写月下大海。
“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描写简练生动,令民气旷神恰。
第三段写日出时的大海。
太阳始出,一线光芒冲破黎明的阴暗,或高或低,或隐或现。
当跃出海面时,光彩斑驳,喷涌四射。
显出大海气候万千、吞吐宇宙的气概。
第四段,作者在天晴风止、远处水面平如明镜的中午,远眺大海,纵目处见数十落叶,漂浮于波涛间,一下子来到面前,竟都是大船。
所谓沧海一粟,巨船如落叶般的微小,更衬托出大海的辽阔无垠。
四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之后,作者于篇末指出,以上所描述的大海并非真正的大海,不过是“大海之支流”而已,在那水天相接的远方,还有比文中更加雄浑壮美的图画,令人回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