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舞蹈。参加的人围成圆圈或排成行,相互牵动手一边根据节奏跺脚,一边唱着动听的山歌,是一种很自由快乐的民族舞蹈形式。而他们唱的歌也多为抒发感情之意或是根据场合的即兴创作。这种豁达、旷达、朴实、传染力又强的欢庆形式,吸引了非常多的文人墨客。
个中最出名的便是刘禹锡写的《踏歌词四首》。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彤霞映树鹧鸪鸣。
其二
桃蹊柳陌好经由,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其四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刘禹锡的作品大都简洁明快开阔,这四首虽然写的朴素自然,但明显是由盛及衰的写法。可能是艺术都发源于苦难,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正是刘禹锡贬谪生涯的过程中,任夔州刺史所做。他生平中被贬的地方多是民歌盛行的地方,以是刘禹锡也有自己的“民歌体”。
第一首写春天潮水上涨,在月色下险些与堤岸持平,这个“平”字既有视觉上的水与岸齐平,也有堤岸宽阔的觉得。堤上俏丽的少女们手拉动手走来,她们唱便了新歌依然不见情郎的面,只有天边的彤霞照料着岸边的树,伴着鹧鸪的叫声。鹧鸪喜好雌雄对啼,鸟儿还成双结对呢,但是情郎们到底藏在哪儿啊?
第二首种满桃树和柳树的路人们最喜好经由,少女们在灯下打扮好,在月下唱歌。这里是楚襄王爱慕神女的帝王,至今这里的少女们都窈窕俏丽。这一首写了“鸟语花香”一片繁茂的春天景致,还有少女们“灯下看美人”和“犹自细腰多”的妍丽。
第三首写新的歌词婉转动听被大祖传唱,大家快乐的舞蹈直到清晨。天色将明未明男女欢会已经散去,早上嬉戏的孩童还能在路上捡到少女的花钿。真是盛大的歌舞场面,从傍晚持续到清晨,姑娘们沉浸在狂欢中,连花钿掉了都不知道,
第四首写日将晚我在江头听人唱竹枝词,有的人还在肆无忌惮的行乐可有的人却生活在巨大的悲痛中。从冬天就开始唱新的曲子,直唱到三春所有的花都凋落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想到红楼梦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前一刻还是“鲜花着锦”,后一刻就“大厦将倾”。
像《踏歌词》这样的诗句必须要真朴,真朴才能符合民歌的口吻,人们才乐意传唱。(歌女喜好传唱的不在此列)不必拘泥于平仄,但也要有自己的韵律悠扬。至于后人模拟的《竹枝词》,虽然也有很多是撰写风尚民歌,但已失落去野外间随口既唱的特点,不能与之比较。
欢迎关注:杂读诗词
微旗子暗记:meiridushi
每天为您解读一篇诗词歌赋,所有笔墨内容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