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中唐期间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墨客”,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善于各种古诗,是唐代少有的“全面性天才”。
他聪慧过人,三岁认字,五岁作诗,九岁通声韵,十来岁文采斐然。
16岁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惊艳全唐。

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十六岁的他,应举刚到京城,带着自己的诗稿来拜访文坛领袖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不禁嘲笑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他打开卷本,看到首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便改夸赞到:凭你所写的诗,完备可以在长安城内立足生存。

2、符离之初恋,最扣少年心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两岁时,家乡就惨遭战火的侵袭,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公元780年祖父母相继离世卒于长安,一年后任徐州彭城县县令的父亲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了躲避战火,父亲白季庚便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白居易的童年光阴便是在符离度过的。
白居易的邻家有一个比他小四岁的女孩,女孩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懂音律,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
待到白居易长到十九岁时,湘灵也长到十五岁了,他们相恋并在一起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符离期间的白居易除了闭门苦读,最幸福的光阴很可能都是在湘灵姑娘的温顺陪伴中度过的,而他的《邻女》也便是为那个时候的湘灵而作。

白居易写给初恋湘灵12首诗生平只爱一人 原来真情都凄美

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3、所爱隔山海,与君生别离

白居易20岁行加冠礼后,就迫不及待地向母亲提出了迎娶湘灵为妻的要求,但是却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
贞元十四年(798),在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为了家庭和出路,告别符离,前往宣州溧水参加“常举”乡试。
符离月下,白居易与湘灵挥泪话别,而随后的一起上,他写下多首思念湘灵的诗。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转头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转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

笼喷鼻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玄月西风兴。
月冷霜华凝。

长相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仲春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与湘灵经由十多年的相处,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去之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经考虑过结婚问题。
湘灵自知她家门第低,担心配不上白居易,末了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欲望。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28岁的白居易考上了进士,回到符离住了近10个月。
他再次向母亲恳切地哀求和湘灵结婚,却又遭到了母亲的谢绝。
门不当户不对,官宦之家怎能娶平民的女儿呢?母亲的态度是武断的。
无奈之下,白居易非常痛楚地离开了家,离开了符离。
当时,白居易的心情是极其痛楚的,写了题为《生离去》的诗。

生离去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难堪,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去,生离去,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自发!

4、登科做官,官场生涯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33岁的白居易在京城长安做校书郎,需迁家到长安,他再一次要求母亲答应他和湘灵的婚事,也再次遭到了母亲的谢绝。
乃至在举家迁离的时候,都不让他和湘灵见面。
在之后的8年里,也都没许可他俩见面,并且不许他提到湘灵。
白居易也以不跟他人结婚相抗议,这之后又写了多首思念湘灵的诗。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永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喷鼻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5、凄美动人《长恨歌》

公元806年,仕途不顺,感情受挫的白居易和几位好友到仙游寺谈古论今,闲聊中谈及了间隔仙游寺不远的马嵬驿。
50年前,唐玄宗的皇家卫队在马嵬驿发动兵变,愤怒的士兵们杀去世了专权误国的杨国忠,而杨贵妃也在马嵬坡的一棵梨树下自缢而亡。
杨贵妃喷鼻香消玉殒后,唐玄宗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怀念和伤感之中,末了郁郁寡欢而去。

或许是为了祭奠自己朴拙而无望的爱情,又或许是被50年前宫廷里的旷世恋情所打动,白居易用自己的笔演绎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终极的结局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诗句越是如此美好,那恨意便愈加绵绵。

6、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公元808年,白居易已经37岁了,这一年,母亲再次以去世相逼。
白居易终于妥协,经人先容与同寅杨汝士的妹妹结为秦晋。

公元811年,白居易40岁了,回渭村落为母守孝,想起了已经不知身在何方的湘灵,心中的忧闷苦闷无处化解,日昼夜夜的思念未曾停滞。
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肝肠寸断,写下了这首《夜雨》。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展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斟酌。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日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沙门法,前心安可忘。

七年后,元和十年(公元815),白居易被贬江州,机缘巧合下在途中他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湘灵。
这年白居易44岁,当得知40岁的湘灵还未嫁人时,相拥而泣,或许白居易自觉违背了当初的承诺,满心愧疚的写下了这首《逢旧》。
江州一别,两人就从此断了联系。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去老相逢。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的春天,白居易一日晾晒衣物书本时,小侄年幼顽皮,把湘灵送他的鞋置于水盆中玩耍,白居易撞见,急忙制止,竟把侄儿吓得哭了起来。
和湘灵相处的往事逐一袭上心头,思绪翻滚,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了《感情》一诗。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飘零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目前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去世。

45岁的白居易拿着这双鞋子,摩挲不已,睹物怀人,只有无限的悲哀。
一双鞋子虽能牢牢相连,而人却是物是人非咫尺天涯。

50岁那年,长庆元年(公元821),这一年可以说是白居易的幸运年,官越做越大。
好事一件接一件,高兴之中的白居易却想起了湘灵,又作《寄远》一诗。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53岁那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职期满,回京途中,又到了符离老家,向当地居民打听湘灵的情形,可都无功而返,至此满怀惆怅和无尽思念的白居易离开了符离,离开了那个让他生平都魂牵梦绕的地方,这段他和湘灵长达35年之久的恋情也终于画上了句号,留下只有那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和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

如今,每每读来这些诗歌,感想熏染着白居易与湘灵的凄美故事,总会令人痛到无法呼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