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均衡器利用的必要性 在节目的制作中,人声录制是最基本的一项事情。一样平常的措辞录音室,混响韶光和声学环境相对固定,录音过程中对声源的处理紧张是发话器的摆放间隔、指向性、录音办法以及发话器类型和功能的选择,用电容还是动圈,选低切还是低通、带通。除此之外,调音时会有大略的均衡 (EQ) 处理,多数为 3 段可调增益和中央频率的带通均衡旋钮,频率范围大致划分为低音 (150~250 Hz)、中音 (250 Hz~8 kHz)、高音 (8~10 kHz),增益范围 ±15 dB。经由初期的大略处理后,录制职员还可能要用专门的多段均衡器再次进行风雅处理,理解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这对能录制出精良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2 均衡器的详细浸染和形式 均衡器是一种补偿声音的设备,通过全频段各刻度频点的提升与衰减,对音频载体或音响设备 ( 包括发话器在内 ) 的频响不敷进行相对应地补偿,使音频的频响曲线平直,声音旗子暗记不失落真。同时,为了创作须要,对原有的声音旗子暗记进行分外处理,在各频率点提衰过程中的相对音量会发生变革。但若在提衰过程中引起了紧张频率身分构造发生比例 (主频构造 )变革,即包线峰变革,则腔调也会改变。一样平常来说,均衡器是一种独立的调音周边设备,但近年来,在多数的音频处理软件中都带有均衡功能,乃至还有专用插件。硬件中有如常见的 6频段的 Equalizer R3 或 10 频段的WavesQ10,当然还有 30 段的 EQ ;软件均衡中,如电脑音频处理软件中的参数滤波器 ( 均衡器 )、阶式滤波器、科学滤波器、动态滤波器、图形滤波器等,都是对音频旗子暗记在频谱增益上的处理。
3 人声在频率范围内的特点 声学研究表明,男女声的主要差异,是在 200 Hz以下,以下,尤其在 70 Hz 旁边,可相差 18 dB 旁边,而在200 Hz 以上,两者就较为靠近了。在中频段女声略高,高频段男声略高,做效果时可以参考这个差异。其余,不同人的腔调和音域不一样,一样平常来说 :男低音82~392 Hz, 男 中 音 123~493 Hz, 男 高 音 164~698 Hz,基准音区为 64~523 Hz ;女 低 音 82~392 Hz, 女 中 音123~493 Hz, 女 高 音 220 Hz~1.1 kHz, 基准音区为160~1 200 Hz,除这些基准音之外还有更多的泛音身分,其频率可高达 8~10 kHz,再通过鼻腔的浸染,对某些频率 ( 包括基音和泛音身分 ) 产生共鸣,使声音更通亮。再有便是要对主频段的处理格外小心,声学研究表明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人声紧张集中在中频段,即最为明显的频段是 200~800 Hz,因此在处理这个区间的增益时要仔细比较审听。
4 各频段的特性及调度 下面以频率从低到高来逐一进行剖析,但在实际调音过程中,不会把这些详细的频率分开,纵然有轻微变革,若不是金耳朵,很难听出个中的细微差别,只能通过过量的增益和衰减来感想熏染,从而找到中央平衡点。
4.1 31 Hz,39 Hz 以次声和极低音为主,人耳很难听到,增益值纵然提高影响也不明显,可忽略这两个频点。只管这样,最好也不要调度得太高,在功放电路中,超低频的旗子暗记会霸占非常大的能量,即放大器的末级电流会做很多无用功。
4.2 50 Hz,62 Hz 这两个频点旁边如果增益值不大于 +15 dB,那么对低音的空间感影响不强,但会影响到轻微的谐波共振感,正增益时则产生,负增益时消逝。给听觉带来的感想熏染是,在大幅度正增益时人声轻微显得有些低沉,一样平常可以不作处理。值得把稳的是,50 Hz 是互换供电频率,在电磁屏蔽环境不好的情形下,会涌现嗡嗡的互换滋扰,须要做低切或陷波处理。
4.3 80 Hz,100 Hz,125 Hz,200 Hz 这几个频点附近是男低音的紧张基音区,与低音的憨实感有很大关系。一样平常说来,此频点附近声音音量丰满,则音色显得较为厚实 ;反之,音色则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音量过强,音色每每会涌现低频共振声,听着会有“隆隆”的同音轰鸣感,有人将它形容为“极强重感”。尤其在 200 Hz 附近,增加后特殊明显,会产生击鼓样的共振音,听觉感想熏染不舒畅,除非须要分外的风格 ( 如 Rock) 外,最好不作大幅正增益处理。
4.4 250 Hz,350 Hz,420 Hz,500 Hz 这些频点对中低音的力度影响很大,是中低音的主音区,因此在调节增益时应特殊小心,幅度不宜过大。由于过度的正增益,会涌现扰人的“嗡嗡”声,让人以为闷。尤其在 250 Hz 很明显,正增益过多就像感冒鼻音重一样平常。正是这个特性,可以针对鼻音重的人声,考虑在此频点附近进行适当负增益填补。
4.5 640 Hz,800 Hz,1 kHz 这三个频点是中音的主音区,与声音的开阔度和听觉上的混浊度有一定关系。在一些调音学说里,将500~800 Hz 频率称为“危险频率”,意思是要谨慎利用。在男女音调整时,这几个频点附近的增益应格外小心。正增益时明晰而狭窄,即有一种“喉音感”,适当的喉音能增加声音的感性,但如果过多,则会让人以为不自然。负增益时混浊开阔,但过多则会显得人声疏松无力。其余,由于带宽的缘故原由,电话声紧张集中在这段频率,因此在一些声学处理中,常把 800 Hz和 1 kHz 作较大提升,是电话音仿照效果的紧张运用手段。
4.6 1.3 kHz,1.6 kHz,2 kHz 中高音主音区,男声则表现为偏高音。与声音 ( 尤其是中音 ) 的硬度干系。正增益时相对紧凑,负增益时相对舒缓。1.3 kHz 频率附近与中音部的声音通亮感干系,适当提升能增加声音通亮度,但一样平常不超过3.5 dB,不然会有太多生硬感,声音没有亲切感。
4.7 2.5 kHz,3.2 kHz,4 kHz 在人声中,这几个频率属于高音段,与人声的锐利度干系,表现为声音的穿透力,与其他频段比较,与在混音时表示声场远近的干系度最大。声学研究表明,人耳腔的谐振频率紧张集中在 1~4 kHz 之间,因此人耳对这个频率相对敏感。缺失落和弱化会使声场较远,混音时立体感不强,同时语音也显得较为模糊 ;过强时则随意马虎产生“咳声”样的附属谐音。以是不论是男声还是女声,在 EQ 上对 2~4 kHz 之间这几个频点附近都不宜进行调度。还有些说法,是把 4 kHz 作为人声均衡的一个特殊关键频点,对声音的锋利度影响最为明显,每每是女声涌现齿音的基频点,即提升太过会涌现明显的齿音。适当地提升增加人声锋利度,仅在一些分外场合可以采取。
4.8 5 kHz,6.4 kHz,8 kHz 这三个频点是高音的主音区,男声则表现为极高音,与声音的清脆度干系,紧张影响高音的清晰度、通亮度,适当的域值能让音色听起来清脆悦耳,增益不敷则人声的音色平淡,增益过多则人声变得尖锐,乃至涌现类似反馈啸叫音及齿音,觉得刺耳。
4.9 10 kHz,13 kHz,16 kHz,20 kHz频率在 8 kHz 以上,人声所含能量很小,听起来非常纤细,不必进行提升, 如果过分提升,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部分频段的确缺少,可采取高音勉励来实现,勉励器是在原有低音频率上引发出来的谐波,不致毁坏整体听觉感想熏染。
5 总结 总的来说,在以上频点中,最为关键的频点值是,10 频 段 中 为 80 Hz、200 Hz、250 Hz、400 Hz、800 Hz、1.2 kHz、2.5 kHz、4 kHz、6.4 kHz、16 kHz,用来分别调度低音纯度、低音厚度、鼻音、低音力度、声音开阔度、声音通亮度、声场远近、声音锋利度、声音清晰度、高音美感。4 kHz、6.4 kHz 两者兼调齿音,女声 多 出 现 在 4~5 kHz, 男 声 多 出 现 在 6~7 kHz ;对 6频段来说,主要频段划分为 80 Hz、250 Hz、800 Hz、1.2 kHz、4 kHz、6.4 kHz,详细调节声音的意义与 10段基本同等。在实际录音操作中,除了对频率均衡外,发话器的利用、录音办法的选择都对立体声录音影响很大 ;录音间隔、防风罩的利用、录音环境好坏,对记录声音时的频率分布也有较大影响 ;再有播音员自身的音质特色,对录音作品内容的把握。如诗词和散文、科普和讲座、民歌或戏曲等,都会用不同的措辞环境来录音。根据这些须要,经由录音师再度创作,终极才能呈现出精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