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当代学者多数认为这是一首贵族鼓吹及时行乐思想的诗歌。
全诗三章,前一章四句,后二章各六句,三章皆为自述,表现了朋侪欢聚作乐的情景。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响,个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敬拜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怫郁;更有反响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车邻此诗宣扬及时行乐以自述表现了友人欢聚的情景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每每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敬拜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敬拜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响公民欲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敬拜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付稽核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代价。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打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多数经由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乡俗、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随处颂扬的名篇。

《国风·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
秦本为周的附庸。
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今甘肃天水故秦城),版图逐渐扩大。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刊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
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秦风”便是这个区域的诗。

《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蛮夷,修习战备,高上(崇尚)力气,以射猎为先。
”以是在秦风中,有一种在别的风诗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强大方的情调。

秦诗产生的时期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去世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

关于此诗背景,历代学者的不雅观点有很大不合。
旧说此诗或谓“美秦仲也。
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毛诗序》);或谓“襄公伐戎,初命秦伯,国人荣之。
赋《车邻》”(丰坊《诗传》);或谓“秦穆公燕饮来宾及群臣,依西山之土音,作歌以侑之”(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今人不合更大,或谓是“反响秦君腐烂的生活和思想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或谓“这是贵族妇人所作的诗,咏唱他们夫妻的享乐生活”(高亨《诗经今注》);或谓“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及时行乐”(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或谓是“妇人喜见其征夫回还时欢快之词”(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或谓是写贵族朋友间相互劝乐的诗。

《诗经·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有:语助词。

白颠:马额正中有块白毛,一种良马。
也称戴星马。

君子:此是对朋侪的尊称。

寺人:宦者。

阪(bǎn):山坡。

隰(xí):低湿的地方。

并坐:同坐。

鼓瑟:弹奏。

今者:现在。

逝:往。

耋(dié):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杨:古代杨柳通名。

簧:古代乐器名,大笙。

亡:去世亡。

大意:

众华车跑起来轱辘响粼粼,高头骏马额顶洁白如戴星。

贵族青年还没进去见君子,等着守门的小臣通禀传令。

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漆树,洼地里成长着茂盛的板栗。

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下奏乐器。

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人生易老转眼八旬日偏西。

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蚕桑,洼地里长着茂盛的大叶杨。

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把笙吹响。

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说不定哪天闭眼进了天国。

此诗首章从主人公拜会朋侪途中写起。
一个处在上升期间的新兴贵族,率领着浩瀚奴隶乘坐着戴星马拉的华车,去见朋友。
车子跑起来,车声“邻邻”,如音乐一样平常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
正由于他有好心情,才以为车声特殊悦耳。
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
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称玉顶马,是古代宝贵的名马之一。
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色,当然是要突出它的宝贵,更主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
因而从开头两句阐述中,可以察觉到主人公的自满与欢愉的情怀。
紧接着三、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样平常平民小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酒保的通报、传令。
主人公如此说,无非是要突出朋侪门第崇高,突出朋侪的崇高,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
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而不露。

第二、三章意思相同,说主人公受到朋友的激情亲切接待。
头两句借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一定的联系。
“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奏乐,亲密无间。
主人几次再三劝告着:今日会面要尽情欢快,转眼间我们就会朽迈,说不定哪一天会去世去。
这里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与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的“人生非金石,岂能龟龄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它们之间大概有着相承的关系。
此诗“今者”两句只管情调有点悲观,但放在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匆匆的感伤,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烂”“没落”不可。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
是时,秦君始有车马及此寺人之官。
将见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国人创见而夸美之也。
”(第二章)“兴也。
阪则漆矣,隰则有栗矣。
既见君子,则并坐鼓瑟。
失落今不乐,则逝者其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