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晴雨不定,时而乌云翻滚,眼看暴雨将至,却只滴落了几个雨点,忽然又是朗日晴天,气温却陡然升高,令人感到闷热难耐。

夏至时恰逢麦收,白居易就曾这样描述,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表达了对时令更替的敏感。
人们为了避暑,也会喝凉茶和绿豆汤,以利于清热去火。

韦应物也细致地不雅观察到,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更担忧在田地里辛劳劳作的农夫,苦热安可当?北宋有一位墨客也曾在酷热的夏季外出纳凉,瞥见一些自然界的景物,便赋诗抒怀。
夏至时节,送上张耒的一首七律,愿清凉伴随旁边。

夏日

夏至时节送上张耒的一首七律愿清凉伴随旁边

宋代:张耒

长夏村落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天生。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张耒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的《超然台赋》曾被东坡师长西席盛赞,宋神宗也很欣赏他的才华,还亲自将其策为进士。
墨客入仕后兢兢业业,颇有政绩,可惜后来因受到苏轼的牵累而多次被贬。
这首诗是作者在夏日抒怀,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

诗的大意是:夏日江村落,风和日丽,檐上栖息的乳雀羽翼已成。
天朗气清,蝴蝶在枝间飞舞,蜘蛛在屋角织网。
月光疏落、拂照帘上,虚倚枕上、卧听溪声。
两鬓早已染霜,一贯希望伴随渔樵,丁宁余生!

这首诗创作于张耒闲居故宅之时,虽然逐日生活闲散,墨客心中却愁情难抑,而且简陋的屋中又闷热之极,他就更加没有心情读书创作,于是便独自外出纳凉。

首联交代时节、地点和蔼象情形,墨客走出户外,村落落里一片开阔,虽然是长夏,但是“风日清”三字,表达出一种畅快之意。
墨客心情变得惬意,更乐意靠近大自然,也生动地描述了“檐牙燕雀”正跃跃欲试,希望早日展翅高飞。

墨客连续缓步前行,走不多远,创造前面五彩缤纷,日光下的蝴蝶翅膀闪亮,更显得鲜艳夺目,它来回穿梭、高下飞舞,丝毫不在意墨客的存在。

而人家屋角的蜘蛛正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地盘我做主,它张网以待,不急不躁地等待着猎物不请自来。
墨客通过“晒粉、添丝”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夏日里小动物们的活动,非常生动有趣,也委婉地表达出村落庄的宁静,以及作者的轻松心情。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明月高照,暑气逐步消散,凉意缓缓聚拢。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作者用两个叠声词,分别形容月影和溪声,读起来很有乐感;而“邀、纳”二字,利用拟人手腕,颇有生趣。

夜色深奥深厚,墨客却睡意全无,他斜靠在枕头上,欣赏着月光,谛听着溪声。
颈联描写入微,仿佛帘和枕都有灵性,将天涯之月、溪流之声,都呼唤到身边来。
墨客形象地描述了一幅无墨画,更抒写了一首有声诗。

斑驳的月光洒向大地,让全体村落落都显得如此安谧。
墨客思绪万千,他回顾起自己的大半个生涯,虽然小有建树,但依然以为才不经用,于是尾联突生感慨,“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人生只有短短几十个春秋,不管富贵亦或贫贱,都希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不愿随波逐流,不想虚度光阴。
可是面对难以捉摸的命运,墨客也只能学会恬淡、笑对人生,从此之后谱写渔樵闲话,再也不问朝堂之事。

张耒的这首七律描述夏日景物,抒发心中的愁情,蕴藉闲远,又别有神韵,不愧为北宋才子。
作者叠加了“燕雀、蝶衣、蛛丝”等意象,展现出夏日里鲜活的景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又用“月影、溪声”,描述了村落庄里的安谧的氛围,更让民气生神往。
如此清闲安逸的地方,难怪墨客乐意在此安度余生。

夏至时节,景象将会越来越热,不仅要把稳防暑降温,还要小心不要贪凉。
虽然仲夏时雨水偏多,气温还不算太高,但也随意马虎发生山洪和内涝,必须把稳戒备。
不过草木葱茏、浓阴茂密,也其实令人以为舒爽,愿清凉一贯伴随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