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薰薰和风吹开了各种奇花异卉,故乡的田园地边、坡岭溪畔,一墩墩一丛丛的金针开始抽薹了,一支支花箭从绿叶间抽出来,缀满了朵朵黄绿色的花蕾。
金针收成的时令,母亲每天都要早起在园子里劳碌着采摘,她采回来一蓝蓝黄艳艳的金针,水焯之后,摊在麦秸苫、蒲席苇席上,晒成黄褐色的金针干菜,送给我们几家留着炖鸡炖肉吃。

金针,别号萱草,开黄花者俗称“黄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它易栽易活,耐瘠薄、耐干旱,村落夫随意在地头沟边栽植几株,偶尔施点田舍肥,扯扯草,春来之时金针一蓬蓬绽发出茂密的绿叶,抽发丛丛花枝,朵朵百合花般的黄花红花一茬接一茬一直的绽放。
其花也特殊,内侧间有斑纹,黄色或橘赤色的花瓣翻卷开来,像个小漏斗,散发出缕缕馨喷鼻香。

萱草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萱草别号谖(xuān)草,“谖”便是忘却的意思。

《诗经.卫风.伯兮》有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快,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其“忘忧草”之称,在古诗词里比比皆是。
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言:“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他是要人们学会变通,懂得饮食的搭配和生活的调节,不能沉溺于单一的五谷和肥厚之食。

初唐墨客陈子昂的《秋亭萱草》表达了萱草忘忧之意,“当年幽径里,光彩杂春丛。
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
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唐代大墨客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一诗中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
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这是疏导老朋友忘怀忧闷和烦恼,快快乐乐过人生之意。
南宋墨客王十朋的《萱花》一诗,使萱草成为文人士子远游时解脱忧闷的一种精神寄托,诗云:“有客看萱草,终生悔远游。
向人空自绿,无复解忘忧。

萱草之花残酷若云霞,不仅可以解除宦游途中愁苦,忘怀世事纷杂中的烦恼,还能令情郎寄托对爱人的绵绵相思。
元末明初墨客高启写有《萱草》诗,个中有句:“幽华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
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薰风。
佳人作佩频朝采,倦蝶寻喷鼻香几处通。
最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
”好一个窈窕少女,其美似薰风吹送,其心如仙露纯净,教我们如何不爱她?

在古代,萱草还是代表着母爱的“母亲花”。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北堂即代表母亲。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儿的思念,忘怀烦忧。
唐代苦吟墨客孟郊那首童蒙之诗《游子吟》我们耳熟能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简短的五言诗,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简白明了的手腕,写尽了母爱的博大深厚。
他还有一首《游子吟》,很多人就比较陌生,他是写萱草,也是写母爱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诗中表达的情愫同样令我们无语凝噎。

北宋墨客叶梦得以“萱堂”代指老母,“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表达的母爱却让民气绪释然。
南宋理学家朱熹写有一首《萱草》,“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表达了同样的怡然之情,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这是家中老母亲最大的快乐啊!

元代著名画家、墨客王冕不仅爱种梅、画梅、咏梅,对萱草花也特殊钟情。
他画有一幅萱草图,并题诗表达对母亲的眷恋,“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熏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阻。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昂首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母亲对儿子的顾虑与思念跃然纸端,不由让我们潸然泪下。
王冕意犹未尽,还写有一首《偶书》:“目前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对母亲的祝福。

明代字画大师沈周事母极孝,也喜好画萱草,他的那幅《萱草秋葵图卷》极负盛名,其自题诗云:“我母爱萱草,堂前千本花。
赠人推此意,磨墨点春华。
”“白衣吾老矣,养我敢忘君。
常写葵千本,逢人便可分。
”画家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叹。
清初墨客、戏曲家孔尚任写有《岸塘阶下初种草花》二十四首,个中咏石竹有句:“堂下春开早,忘忧得似萱。
”将母爱与忘忧二意结合在一起,使人见之萱草,不由涌起对乡愁对母亲的绵绵情思。

萱草是可入药的。
宋苏颂的《本草图经》谓萱草:“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好欢快无忧,轻身明目。
”明李时珍《本草大纲》称其:“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之功,常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少、月经不调等症。
当代医学研究表明,萱草还有很高的营养代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食品纤维、维生素C、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和丰富的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它含的胡萝卜素、核黄素和钙均高于其他蔬菜,并能显著降落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萱草亦可入馔,其黄花者可食,称作“黄花菜”“金针”,作为野菜曾收入明代朱橚编撰的《救荒本草》,是“山珍”之一、素菜上品。
可鲜食凉拌,因其含有毒性较强的秋水仙碱,吃时一定要焯透,加黑木耳、蒜末及其它佐料,以老陈醋、麻油浇之拌匀,清滑爽脆,甜喷鼻香怡人。

最有特色也最有嚼头的,是金针炖鸡炖肉。
将暴晒得干爽爽的金针菜水发之后,入小草鸡或红烧肉中先急后缓咕嘟嘟、咕嘟嘟炖将起来,鸡喷鼻香、肉喷鼻香吸纳了金针的干花之喷鼻香,愈加醇喷鼻香适口,荚一节两节针管状的金针条儿,不雅观之油亮透明,细嚼慢品,鲜美爽滑,耐口生津。
小时候,我就爱吃母亲做的金针炖小鸡,我总是挑那一节节吸纳了肉汁醇喷鼻香而饱胀开来的金针菜吃,满口都是乡愁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想起了不知是谁写的两句诗:“黄花菜,你是我儿时的影象之花,永久开在母亲深深浅浅的脚窝里;你是我心目中的生命之花,永久开在家乡人原汁原味的碗头之上.....”每每想起这母亲之花,我就会想起母亲倦怠的笑颜,就会忘怀世间所有的烦恼和忧伤,心中涌起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

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玉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