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是唐代墨客白居易创作的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景抒怀短诗,全诗动中有静,移步换景,通过临溪弄石、绕寺寻花、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描述出了遗爱寺的盎然活气,勾勒出遗爱寺幽美动人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墨客对大自然的热爱。
遗爱寺
唐代: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
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
处处是泉声。
译文: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不雅观赏。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注释:
(1)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喷鼻香炉峰下。⑵弄:在手里玩。⑶鸟语:鸟鸣声。
白居易(772—846),唐代墨客。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要求严缉刺去世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措辞普通,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