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云:“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杜紫微诗,惟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有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余诗则不能尔。”
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
他的七绝,意境柔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
怀古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
写景抒怀绝句,意境柔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
杜牧的绝句和李商隐的律诗,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造诣。
一、公子风骚
据史料载,杜牧这个人,长得高大帅气,为人倜傥,落拓不羁,特殊喜好美女,常难以把持自己。杜牧是风骚才子,又是高干子弟。其祖父杜佑,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把稳经世致用之道,著有《通典》二百卷。杜牧的年轻期间,曾有过一段游荡的公子生活,以至于自己彷佛都有所后悔。
01《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赏析】这是墨客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作者回忆往昔扬州幕僚生活那段失落意的日子,竟像是大梦一场,放浪形骸,蹉跎时日,切实其实荒诞太甚。但仔细想来,墨客的醉生梦去世的扬州生活,很大程度与他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者通过追忆与感慨,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扬州在唐朝是数一数二的繁华大都邑,其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商贾云集,笙歌不断,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在当时的人眼里,扬州可谓“瑶池”。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三十一岁的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约请,从宣州(今安徽宣城)来到扬州,在牛僧孺的幕府中担当推官、监察御史里行,后又转任掌布告。这段经历,让大才子杜牧留下了浩瀚诗篇。
02《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仲春初。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03《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是赠别一位歌姬的诗,歌姬还是妙龄少女,正值美好年华,以歌姬之美更衬离去之情。“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颇有几分同是风骚才子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味道。
04《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模糊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
【赏析】韩绰是他在牛僧孺幕府中的同寅,二人交情甚好。当年在扬州的诗酒风骚中,当然少不了韩绰的陪伴。本诗是写于离开扬州往后,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旧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旧乐声悠扬,表达了墨客对往昔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幽美,清丽俊爽,结尾充满了情趣:扬州的月色如此美妙,你在哪听妩媚女子吹箫呢?
杜牧这种风骚多情的性情,即便是后来作了御史一贯不改。大和九年,杜牧当上御史后分司东都,在洛阳任职。兵部尚书李愿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声色犬马,穷尽豪奢。有一次,他设盛宴招待朝中大臣和各界绅士,因杜牧是监察御史,未敢请他。杜牧听说后便要人传话,表示乐意赴会,李愿不得已把他请来。杜牧入席后,见歌妓百余人,都是绝色佳人,便独坐南向,瞪目注目。喝完三杯酒后,向李愿发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她是谁?”随着李愿的指示,杜牧目不斜视地看了好久,说:“果真名不虚传,该当把她送给我!
”随即为紫云赠了一首诗:05《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听说,杜牧写完后神闲气定,旁若无人。
二、怀古咏史
晚唐期间是一个怀古咏史诗创作的高峰期。在杜牧的集中,其怀古咏史诗数量较多,质量较好,不容忽略。这大致又可分为三类:
2.1借古讽今,意有所指。
这类诗歌,对历史作镇静的思考,以讽刺为主,情绪内敛,墨客不置身个中。
06《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这首诗选取为历史上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戳穿了统治者为知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调兵遣将,劳民伤财,有力地反攻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07《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此诗是墨客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去世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墨客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2.2悼古伤今,怅惋凄凉
对付这类怀古咏史诗,杜牧在常常抒写对付历史上繁荣局势消散的惆怅感情。疏朗诗风,哀婉情愁,二者竟奥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08《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奇迹,五陵无树起秋风。
【赏析】作者感叹盛大煊赫的西汉王朝,只剩下荒陵残冢。
09《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赏析】这一首写唐玄宗时期作为盛世标志的勤政楼,被遗忘冷落,独任苔藓滋蔓。
10《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喷鼻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墨客经由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怀悲惨哀婉。
2.3借题发挥,表达识见
杜牧出身于名门高弟,祖父杜佑,任三朝宰相,著《通典》二百卷。杜牧深以家学传统为荣,把稳之乱兴亡之际,财富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是非得失落“(《上李中丞书》),”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仕途并不顺利,未能有所作为,便转而通过笔墨纵横历史,指示江山。
11《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墨客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肚量胸襟大志却得不到重用。全诗构思极为风雅,提出了一个很新奇的不雅观点:如果不是那场东风,恐怕历史就得改写了:大小乔说不定也要被困在那铜雀台上。可惜历史没如果。
12《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足宽广,缺少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如果回江东重整旗鼓,以他的实力,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议论战役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事宜的假设性推测。
三、写景游记
杜牧长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蕴藉精髓精辟,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全而柔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1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述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也成了长沙爱晚亭得名的由来。
14《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不雅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俏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不雅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墨客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15《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赏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利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末了的手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不过,本诗作者是否是杜牧存在争议。
四、伤春悲秋
一样平常来说,杜公子的诗以明丽疏朗著称,姜夔所谓“杜郎赏俊”是也,却也不乏伤春悲秋的作品。
16《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里的伤怀是替人感伤。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深宫女子是极易被遗忘的,一旦遗忘,难再翻身。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见,这深宫怨妇怕是等不来心上人了。
17《洛中二首》
一、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
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
二、
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喷鼻香。
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赏析】本篇写宫女年迈色衰的悲惨命运,寄寓作者深深的同情。
19《寓言》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赏析】这首诗其名为《寓言》,险些可看做杜公子本人的写照。杜牧生平,虽然没遭到什么重大的打击,但也不怎么得志,心中的抱负打算得不到施展的地方。就在他顾影自残之际,想起了年轻时杏花时节的江南,那时,他是多么地洒脱快活啊。
20《重送绝句》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赏析】第一句夸赞朋侪的棋艺天下少有,第二句转为自黑,实在是发牢骚。为什么那么闲呢?统治者没让他担当大的重任罢了。而重点在乎末了一句:一灯明暗覆吴图。什么是覆吴图?有说法是用了王粲规复棋局的典故,也有说法是用了其杜预伐吴的典故。杜预是杜牧的远祖,西晋名将。当杜预讨伐灭吴的上书送到天子司马炎那里的时候,大臣张华正在陪司马炎下棋。张华看到信后,立即推开棋盘,劝司马炎不要再柔嫩寡断了,哀求他采纳杜预的建议。后来,杜预果真伐吴功成。显然,第二种说法,更说得通一点。
据《新唐书》载,杜牧临去世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便闭门在家,包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留十之二三。今杜牧存诗四百余首,在晚唐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