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生晓梦

出处: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内容:源于庄子的齐物论,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悠然自得,当他醒来时,却不愿定自己是庄子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子。
这个典故在诗中表达出一种如梦如幻、虚实难辨的觉得,反响出墨客对人生虚幻、命运无常的深奥深厚思考。

2. 杜鹃啼血

诗词中的典故领略中华文化魅力读懂诗意中华

出处:同样来自李商隐《锦瑟》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外还有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典故内容:传说古蜀国有一位国君叫望帝,名叫杜宇,他禅位后隐居山林,去世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春天,杜鹃鸟都会啼叫,直至口中流血,其叫声哀怨凄苦。
在诗词里常用来表达哀怨、悲惨或思念故乡之情。

3. 东篱把酒

出处: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典故内容:“东篱”成为菊的代名词,由于陶渊明爱菊,在自家东边的竹篱下采菊。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用来表示高雅的情致,或表达隐士的生活情趣,在诗词中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且富有诗意的氛围。

4. 鸿雁传书

出处:出自班固《汉书·苏武传》,后来在诗词中广泛运用,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典故内容: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诡称苏武已去世。
后来汉使设法得知苏武还活着,便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书信,匈奴单于只好放苏武归汉。
从此,“鸿雁传书”就成为通报书信、的象征,表达对远方亲人、朋侪的思念或愿望书信到来的迫切心情。

5. 鲈鱼堪脍

出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典故内容:晋代的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脍等美味,于是辞官还乡。
这个典故在诗词中每每表达思乡之情,也可用来表示对自由清闲生活的神往,或是在仕途中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6. 青鸟殷勤

出处: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典故内容: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在诗中,青鸟象征着信使,表达墨客对远方爱人或朋侪的思念,希望有青鸟这样的信使去通报自己的情思,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或交情的神往与期待。

7. 长门事

出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以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典故内容:汉武帝的陈皇后失落宠后,被囚禁于长门宫。
她花费千金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希望能够重新打动汉武帝,规复自己的宠爱。
这个典故在诗词中多用来表达女子失落宠后的哀怨、孤寂,也可用来借指宫怨或在爱情中的失落意。

这些典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让诗词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使读者在阅读诗词时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