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中思绪集

太谷一中的植物文化园就在高三宿舍楼的院内。
园牌上先容文化园的特色是“详细而微,典雅新奇”。
不雅观后你会感同身受。

园内风雅完好,真是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是袖珍式的中国园林的活辞典.

四周you浓郁的文化气息,但我最感触深的,还是位于文化园中央的那一小亭

走进晋中亭/王恩荣

小亭,是一小巧的翼然亭。
雕梁画柱,四角翼飞,被一园春色簇拥在文化园的正中央,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趣,又有“众星拱月”之势。

中国的亭文化自古有之,源远流长。
字典里有“亭”的诠释。
亭:有顶无墙,供安歇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亭也是一象形笔墨。
战国笔墨字形,个中“T”象矗立的亭柱。
古也做驿亭。
以是其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乘客停宿。
汉家因秦十里一亭。
亭,留也。
——《统统经音义经》。
古代还作设在边塞不雅观察敌情的岗亭,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墨子》。
以是韩刘邦曾为泗上亭长。
——《汉书·高祖纪》。
但到唐往后就多为供安歇用的建筑物,由于是送别之所,以是就约定俗成的成了俏丽的古诗词意象: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宋·李清照《如梦令》。
\"大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大众----- 李叔同《送别》。

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憩遮阳遮雨的场所和供行人乘凉或不雅观景用。
,又是园林中主要的点景建筑,支配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缭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支配园林建筑的得当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样平常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不雅观艺术效果。
由此中国才有四大名亭: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的醉翁亭;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亭;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爱晚亭;以及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不雅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山横三面碧,湖绕四周青”,湖心平眺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的湖心亭。
因此,幽美的亭建筑与文人雅客一拍即合,亭常常与才子佳人联系在一起,“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
但究竟不是雅俗共赏的东西,试想一个农夫是不会对亭有觉得的,好在其内含的情愫是人皆有之的。

太园这样的亭子不但一个,但这个亭子却别具匠心,自成一体。
遗憾的是人们每每熟习的地方没有风景,亭内不是打扫的很干净,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中国文化习气,园内的凉亭该当是很明净的吧,或许是校内的师生都很忙无暇顾及吧,但这恰好让我创造自然的影子。
凉亭周围的石凳,薄薄的盖了一层浮尘,上面还留有点点的雨痕。
想坐却怕脏了衣服,忽然创造亭下有一张刚坐过垫的纸,我很欣喜有人来过,象创造知音一样。

我也有个习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思维很生动,用不着提着心时候准备应酬熟人,坐在亭里,便可以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即或偶有学生经由,也彷佛是青春的要素,于是就都成了进入我思维的风景了。
我有机会读亭了-----

此亭我且称之为文昌亭,其从组成的元素上看,我创造:

雕梁画柱\飞檐。
从地面上起三层台阶的平台上,擎起四根木柱,两米之上便是琉璃瓦顶,顶的四棱角陡下又忽然翘起,形成象鸟翅膀的欲飞之势。
从亭外看象万绿簇拥的骄傲的主人,从亭内看就象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缘故擎起的一把雨伞。
顶下四周有一截古典窗格图案,此窗格使有顶无墙的亭子不至于看起来太空洞。
雕梁画柱很精细,虽然韶光长颜色有些剥离。

松竹。
园景离不开松竹,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以是,要让园林显君子的品质,松竹是必不可少的。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
——《和史宫赞》。
山东济南历下亭有联句:“有鹤松皆古,无花地亦喷鼻香”即是,文昌亭松不是直松是卧龙松,有松能使亭园显的古雅而不可或缺,至于有鹤就太奢侈了。

杨柳。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诗经.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代亭子又常是惜别之地,以是离不开杨柳。
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东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寒食寻芳游不敷,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五月的文昌亭的垂柳千条,从亭楼顶附近象瀑布样倒挂下来,假设亭阁是植物园的眼睛,柳丝绿便是这双美人眼睛的长长的睫毛了。
若亭外有一池春水吹皱,小亭就更是别有风味,明眸善睐了。

山石\泉水。
林园没有山石泉水就短缺了野意和烟霞之气,也便失落却了自然的风味。
(新涧亭 【唐】白居易)有“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次?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陶然亭中石刻上有:“洒脱闲亭子,登临便不同。
人来春树杪,山落羽觞中。
”浙江西湖冷泉亭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都可看出,有亭就有山,有山就有水。
文昌亭也如此。
西面,有假山高耸,在烟柳的掩映下,特吸人眼球。
西南,有奇石飞瀑,潺潺的喷泉与凉亭成对角之势,给小亭凭添了几许灵动的美感。

花喷鼻香\植物。
文昌亭有浩瀚名花异树,有月季、芍药、银杏、牡丹、荷兰菊、孔雀柏、日本黄杨、德国鸢尾、龙瓜槐、迎春、玫瑰、流苏、夜合花、玉兰、紫夜李、美国红枦、珍珠、六月雪、云杉、美人梅、金叶女贞、绿木槿、五角枫、萱草、丁喷鼻香、四翅潆藜、爬地柏、恋冬、欧洲绣球等等。
个中绿木槿,朝开暮落花。
冬青,又称红冬青,万年枝,不雅观音茶。
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代价。
坐在五月的小亭里,花喷鼻香和药喷鼻香,使神色气爽。
至于杏花和桃花耳熟能详至不必说:(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临水亭【唐】施肩吾)“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东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
唐李商隐的“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也是说桃杏花吧。
(北亭 【唐】李群玉)“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西亭【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中有荷花有梧桐有鹤就更有风致了。

明月清风\墨客\烟雨白云。
如果上面的元素是固定的景致,那这些便是变幻的元素,更是必不可少的。
唐墨客有“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北京陶然亭有“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有“满地花阴花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江苏苏州闲吟亭“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更是淋漓尽致,亭内风月满满无处不在。
其它如“月到风来亭““荷风四面亭”“山雨欲来风满楼”“亭幽倍觉好风多”“一楼风月”“明月满楼中”“四面生白云”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变革的成分和亭形成一幅幅立体的诗意的园林景不雅观图,让人回味不已。
总概上面的,唐墨客韩偓的《南亭》深得亭的妙处“逐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在此,亭的各种元素他都感想熏染的很好,颇如亭境。
又如王维\"大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大众 。
一亭再加一琴,犹得古人佳境。

其余,除以上必不可少的要素外,从四季角度看,据一亭:春看落花闻鸟啼,秋听秋雨思黄叶,夏伴夏虫赶鸣蝉,冬感松柏赏白雪。
闲处此亭,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仰不雅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韶光空间进入无限的韶光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一抹斜阳,一小亭。
一卷良书,一杯茶。
茶书相伴,以斜阳为背景就更相得益彰了,真可谓“花笺茗椀喷鼻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这样就如元人的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了。

从此,我读懂了“尽精微,致广大”的文昌亭了,我终于陶醉于亭的精神了。

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简评散文《亭》

文/雨中思绪集

这是一篇写亭的小品文,它有这几个方面的成功:

剖析美:亭是一种景致,也是一种文化,以是认识它以剖析的方法就化繁为简了,作者从亭组成的要素:雕梁画柱\飞檐、松竹、杨柳、山石\泉水、花喷鼻香\植物、明月清风\墨客\烟雨白云去认知,便以为亭的可触摸性。
这也是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的方法。
而且为了达到认识的全面性,末了,“除以上必不可少的要素外,从四季角度看,据一亭:春看落花闻鸟啼,秋听秋雨思黄叶,夏伴夏虫赶鸣蝉,冬感松柏赏白雪”,从时空的变革上去认识亭,就使亭更加有立体感了。

意象美:这篇散文,首先剖析的方法实在便是把大的意象,分成许多小的意象去认识,这样的意象便有在场性。
而且引用必要的浩瀚的古诗,使本散文意象缤纷,象元宵节的烟花美,绚丽多彩、目不暇接。

古典美:本文无论从亭的追本溯源还是在亭文化的悠久文化河流中,注入更多的古诗描述,都表示出亭文化典雅的魅力。
它是一种崇高的美,有节制的美,象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多而不乱,由亭文化统帅,美到极致。

文化美:总之,整篇从亭文化的起源,到亭的剖析,再到亭的思想意义,都表示了中国古老的亭文化的知性美和久远的园林艺术代价。

原文与文评作者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
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
闲时进行写作,在《三晋都邑报》、《九州诗文》、《太原》、《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梨花》等报刊杂志和大型网站(作家网、中国诗歌报、中国散文网、诗歌中国、河南诗歌网、爱文化等)、每天快报、今日头条、各种平台有大量揭橥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当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
古诗体作品《大话“乔家大院”》在不雅观电影《乔家大院》大赛中入围。
古诗体作品《七绝.赌东风》在晋中诗协\"大众金秋美\"大众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精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