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当心情放松、阔别鼓噪之时,书本可以成为大家的朋友。或者躺在洒满阳光的窗台边,或者坐在安静舒适的绿荫上,手捧一本好书,让自己沉浸在古色古喷鼻香的墨迹里,为书本中的男女人物感到悲喜,又对想象里的奇幻场景发出惊呼,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
古代关于读书的故事数不胜数,很多才子自小家境贫寒,他们通过勤奋读书,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书就像是变戏法,既可以让放牛娃,成为影响后世的大文豪;也能够使调皮鬼,变成令人敬仰的大英雄。
读书也会成为一种习气,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积累知识赛过积蓄金银。北宋就有两位墨客,虽然仕途坎坷,却一贯都喜好读书,尤其是在自己以为空虚彷徨之时,更觉得书本可以安抚自己的心灵。下面先容两首描写夜读的七绝,构思精妙,托物言志,展现出作者超凡的襟怀。
南窗
北宋:张耒
门前尘土慵驱马,堂上文书厌坐曹。
只有南窗慰人意,寒灯清夜读离骚。
张耒是大家非常熟习的墨客,也是苏门弟子之一。他登时书柜,又命运多舛,经历了多次贬谪,又尝遍了人间间的酸甜苦辣,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首诗便是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勤学苦吟的精神。
作者首先抒写了自己厌倦仕途的感情,“门前尘土慵驱马,堂上文书厌坐曹。”衙门前每天都是人来车往、尘土飞扬,墨客却不愿随波逐流,更
墨客虽然喜好寂静悠然的生活,但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逐日坚持上班。可是墨客满腹经纶,却只能沉沦下僚,他实在不甘心自己的余生就一贯这样度过。“慵、厌”二字,直抒胸臆,明确地传达出作者的烦闷心情。
第三句一转,尾句则彰显出墨客超凡的襟怀,“只有南窗慰人意,寒灯清夜读离骚。” 一扇窗户,隔开了外界滋扰,让墨客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也得到了安闲的心境。一盏明灯,照亮了书本,也抚慰了墨客的孤寂心情。
离骚,象征着墨客对崇高和美好境界的追寻。而“寒灯、清夜”的意象,又是匆匆成这个结果的先决条件,如果说在衙门里、文书旁,墨客岂能安静地阅读。全文通过前后比拟,传达出作者对宦途的厌倦,以及对先贤的追慕,更展现出一位具有超脱襟怀的高士形象。
纸窗
北宋:郭震
偏宜酥壁称闲情,白似溪云薄似冰。
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
郭震,字希声,北宋墨客,他博学多才、通达音律,苏东坡曾与他是莫逆之交。作者虽然在唐宋诗坛中寂寂无名,但是这首诗却倍受后世的夸奖,全诗技法高妙,抒写了夜读的乐趣,值得欣赏。
前两句描写窗纸的特点,“偏宜酥壁称闲情,白似溪云薄似冰。”作者的视线首先勾留在洁白的墙壁上,墙壁上糊上白纸,显得非常亮堂,也让作者多了一份遐思的闲情。
次句赞颂窗纸颜色洁白,彷佛溪面上倒映的白云,又如一块薄冰。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委婉地表达了一种欣喜和知足。白色的墙壁,令人沉静;洁白的窗纸,也非常可喜。作者由此而触动诗情,也为后文的展开很好地蓄势。
没有红墙碧瓦,不见深宅大院,只有纸糊的墙壁和窗户,作者却并不感到悲哀和悲惨,反而乐呵呵地说,“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作者自称野人,还略带浪漫地说,不是我不爱这皎洁的月色,而是不想让寒风吹灭灯火,延误读书学习。
全文不着一字“窗纸”,却利用白墙的陪衬,灯火的点缀,表达出对寒夜里窗纸的赞颂,也彰显出墨客热爱读书、刻苦攻读的美好品质。
这首诗行文迂回,表达委婉,读者面前仿佛涌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之时,一盏灯火透射出洁白的窗纸,与明月交相照映。远了望去,一个低头看书的人影,正在白墙上晃动,令人讴歌,更以为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