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与“烽火城西百尺楼”中的思乡不同,这首《从军行》充满着盛唐边塞的豪迈与雄壮,不仅如此,全诗还饱含着强烈的报国热心。
尾联“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像霍去病那句:\"大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众那样的当仁不让,而当仁不让之外,又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悲壮。
诗仙也曾有一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仙的这一句固然充满了豪迈洒脱之情,却总以为没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双重否定来得更加年夜方冲动大方。

提起诗仙,不得不说王昌龄在七绝诗绝对可以和李白并列第一;而说到七绝,则有一个压卷的问题,意思是说古人在编诗选的时候,会类似与本日的演出一样,总要把最好的留到末了。

那么七绝诗中,哪一首又有压卷的资格呢?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

王昌龄的从军行有很多但这首我推荐你读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庄在险些?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沧溟、凤洲主气亭主神,各自有见。
愚谓: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子江头”,气候稍殊,亦堪接武。

哈哈,实在是不想引用一段如此多引号的话。
不过,这段话却堪称是对七绝压卷诗的一个总结,个中提到的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和郑谷的《淮上与朋侪别·扬子江头杨柳春》。
在此唐诗大家们纷纭上榜,而王昌龄独占两首之鳌头。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蘅塘退士(编纂了《唐诗三百首》)说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也当为压卷。
可是话说回来,压卷的诗只有一首,而名篇佳作却是一堆,最究竟竟是哪首诗压卷,也并没有确定,不过王昌龄、李白、王维等人上风比较大而已。

不论如何,这首《从军行》,熊炖还是推举大家去读。
实在诗词本身倒没有什么好思虑的,但能时常读到,却也有着别样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