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赏柳佳境。
我最喜好的是溜达西湖边,不雅观赏柳枝上萌动的第一颗芽尖。
只管今年的春天被疫情困扰,但无限春光还是让我“春春欲动”。
可不,戴着口罩依旧常去西湖边赏柳。

一日,春光妖冶。
我创造沐浴在阳光下的柳枝开始吐绿了,心里好一阵感叹:西湖第一柳,春天又到啦!
在我心里,不管是否立春,只要看到柳枝上的那一点绿芽,彷佛就听到了春的脚步。
唐代诗仙李白《宫中行乐词》中曰:“寒雪梅中尽,东风柳上归。
”我把西湖边早春仲春的柳唤作报春柳。

东风柳上归 拍照吕志强

墨客多以梅花报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认为梅花的报春是节气之更替,大地还被寒冷裹着,人们还在冬天里。
不是吗?当下早过了立春,可人们没有丝毫觉得到春的气息,春的温度。
然而,报春柳不一样,她报出的春是让人觉得到的春。
满树柳条镶满碧玉,随着和煦的东风翩翩起舞,我从柳条的舞姿中感想熏染到了春的婀娜,春的温顺。
此时,我心底里会涌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唐朝墨客贺知章的咏柳诗,展现的是多么美妙的春光。
难怪宋代墨客马俌在《浣花溪》中感叹:“年年东风媚杨柳”。

春春欲动丨春风柳上归

西湖赏柳,只要绕着西湖走,无限柳色尽在面前。
记得熟年早春,柳枝刚吐出新苗时,我和朋侪从柳浪闻莺入口,穿过花港不雅观鱼,转进雷峰落日,超过苏堤春晓,流连平湖秋月,容身白堤断桥……边赏柳边拍摄柳景。
《柳帘》、《春之吻》等拍照作品先后在媒体上问世。
有读者问我,这些柳景是怎么拍摄出来的?我笑着指了指胸襟:“心有成柳呵!

柳帘 拍照吕志强

又日,春雨绵绵。
此时赏柳,别有情趣。
晨雨滋润津润,柳色格外清新,柳枝和风微摆,妩媚多姿,倒影随波纹荡漾,仿佛进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境界。
而王维在《渭城曲》里描述的又是另一番意境:“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春雨轻抚下的柳树成了深情厚谊的见证。

忽地,天色放晴。
湖边行走,东风拂面,一阵悠扬的歌声,唤醒了我的沉思,原来是跳广场舞的老人因疫情不便集聚,提着收音机边走边放音乐,还真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觉得,倒也令民气旷神怡!

赏柳久了,我对报春柳的品质多了些领悟,更激起了对柳树的惊叹!

报春柳,不怕寒冷的侵袭,却有着腊梅一样的倔强执着。
早春仲春,西湖边的柳树纵然挂着白雪,但柳还是最早听到西湖上冰块融化的声音。
纵然是寒风能把柳枝吹袭得飞舞,也无法阻挡柳枝吐绿,无法阻挡她报春的脚步。

报春柳,没有鲜艳的花朵,却有着翠竹一样的高风亮节。
报春柳洁身自好,只露一点绿色,不与鲜花争艳,不引蜂招蝶,耐得住寂寞,默默地报春,为大地增长绿色。
唐代有墨客赞赏翠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着花,免撩蜂与蝶。
”这与报春柳又有何等的相似。

桃花依旧笑东风 拍照吕志强

报春柳,不须要特殊的呵护,却有着极强的生存力。
越剧碧玉簪唱得好,“故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白居易赞柳树也有诗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柳树对大地、对景象没有丝毫挑剔,河边迁插就能成荫,遍布大江南北。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勾引我们要学柳树的适应性,做一棵柳树,党把我们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宋代陈与义《柳絮》诗中也说,“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即便是狂风忽起,杨柳丝毫不会在意,反而随风起舞高千丈,风力渐微时,柳絮也缓缓回归,好一个自然得天趣!

我欣赏王安石“东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也钦佩陆游“东风杨柳万千条”的气势!
我认为这里都有报春柳的奉献。

柳在面前,柳在心中。
拥有报春柳,就会装下全体春天。

东风柳上归 拍照吕志强

作者吕志强,笔名东风、水天,长期重视金融、新闻事情,高等经济师、主任,常常在经济日报等媒体专家栏目揭橥财经评论,同时爱好散文、拍照。

“晚潮·春春欲动”征稿还在连续,哀求原创,叙事写景抒怀皆可,有意见意义有美好有温度,1500字以内,在首页右下方点击“我要报料”,或直接发文至qjwbwc@163.com。
如果有相应照片欢迎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