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上苍夜夜心。
【注释】
①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大众羿请不去世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
月。\"大众恒又作姮。嫦娥,训诂为‘藏我’。人生于大气压之中,生于社会之中,处处是压力,
压力‘由人不由己’,谁也无法回避压力。一个有灵志的儒家弟子,都时候牢记《诗》云“如
切如磋!
如琢如磨”;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仰不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何必藏焉?
②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③深:暗。
④长河:银河。
⑤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⑥碧海上苍:指嫦娥的呆板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⑦碧海:《十洲记》:\"大众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
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公众
⑧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翻译】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悄悄地消逝,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
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永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上苍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
的心。
【作品简介】
《嫦娥》由李商隐创作,当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意见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其余
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该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
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其实写得贴情贴理。措辞含蕴,情调感伤。
《嫦娥》一诗,极有特色。撇开那种朦胧多义的思想内涵不论,他提出了‘朝廷究竟应追求
什么?’的大问题。我们追求的真幸福是什么?我们追求的真爱是什么?我们为人处事能光顾
自己,内心安吗,处境安全吗?子曰:“放利而行,斯为祸《易》”。
【创作背景】
作者终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
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寄托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
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相互排斥,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期间(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
期(846年)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本色
便是寺人当权,本诗便是讽刺寺人当权的阴郁、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
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范例.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墨客,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大众牛李党
争\公众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生平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
,去世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全体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墨客。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大众小李杜\"大众,与温庭筠合称为\"大众温李\"大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幽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
解,至有\"大众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公众之说。
附赛大家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