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面前花,摇荡碧云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虽有盘根错节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
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
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面前,远空摇荡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一天一首古诗词  唐代温庭筠梦江南切切恨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名“望江南”,别号“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 天边。
指思念的人在迢遥的地方。

摇荡: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缘故原由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列举之概。
虽有盘根错节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
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面前花”二句,初读感想熏染亦自泛泛;几经考虑玩味,才以为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有时。
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
词中抒怀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
她一天到晚,茕茕孤独,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苦处,只有山月时时临照闺中而已。
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
夫山月既频来相照,彷佛有情矣;实在却是根本无情的。
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工具亦无之。
好随意马虎盼到玉轮来了,彷佛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玉轮倾诉实即是不倾诉,乃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
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
这是又一层。
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由作者精心选择的。
李白《静夜思》:“昂首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
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
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常常是难以入眠的。
这是第三层。
《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腕。
但是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
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
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
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
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
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迈年,本是自然征象;但面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
“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端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 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纪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
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致相对而已。
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摇摆,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摇荡碧云斜。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薄暮,摇荡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
此句看似纯挚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解释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