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韦应物最为精彩的唐诗。

而其余一首比较冷门的唐诗,虽然流传不广,但展现出了他的为官之心,写出了古代士大夫的良心。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冷门唐诗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次圆。

这首唐诗便是唐代墨客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显然是赠与朋友的一首古诗。
全文理解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在后续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颂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质。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写两个人去年离去,到如今花开时令,分开了已经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向对方吐露自己的烦恼和苦闷。
国家的出息,个人的未来都难以预见,只以为一片苍茫。
即便是俏丽的春天,依然觉得到无所作为,面对未来一筹莫展。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他思想上的抵牾之处。
由于在他的治下(邑)还存在着一些底层人流落失落所(“邑有流亡”)的征象,以是让他以为愧对朝廷发给他俸禄(愧俸钱)。
有这一点是十分不随意马虎的,也表示出他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清廉之士。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次圆”,末了的诗句表达了对朋友前来的愿望。
看到百姓贫穷亡命,以为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以是他不能一走了事,只能期待着朋友的到来一同畅谈此事,了却心中郁结。

这首古诗的艺术和措辞上并没有突出的特点,但是反衬出的是墨客心中的良心。
这份良心包括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包括了内心对老百姓颠沛流离生活的可怜,而且也明白肩上负的任务,不可一走了之。

正是由于此,这首古诗才被称为良心之作,代表了古代士大夫心中那颗纯良的品质,历来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