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一个人生平里的雪,我们不能全部都瞥见,我们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孤独情怀的诗词。
比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
比如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比如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但若说最让人感到孤独与绝望的诗句,莫过于柳宗元的这首《江雪》。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万座山里,没有一只鸟儿,所有道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人的踪迹都灭绝了,只有一叶孤舟,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人在茫茫白雪中,独自一人垂钓。
“鸟飞绝”鸟儿飞走都会飞回来的,可是这里的鸟却不会再回来了,一个“绝”字流露出一股断交与悲惨之感。
大地上一个人的踪迹都寻不见,只有一个老人,老人是谁,当然是墨客自己,他在钓什么,钓寒江中的雪。
这不是一幅唯美的雪后赏雪图,而是一个人经历一场大雪后全体天下被冰雪覆盖的样子,这场雪一片一片下到了柳宗元的心里。
那么柳宗元的天下里到底经历了一场什么样的大雪,把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以及全体人生都给困在这冰雪天下之中呢?
事情还得从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宜提及,唐顺宗永贞五年,推动政治改造,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这场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但是这场变革不到半年就失落败了,宦官发动宫廷政变,顺宗逊位,唐宪宗登基,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柳宗元和刘禹锡终极成了捐躯品,与当时一起发动“永贞革命”的其他成员一起被贬外地。
据史籍记载,宪宗天子下有明令:“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朝廷颁布赦免令,八司马也不在赦免之内。可见在天子心中,对八司马的忌惮,对付他们的罪过,由于触犯到皇权的利益,也绝不肯体谅。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官职,而当时的柳宗元只有30来岁,在大好青春,建功立业的好年华里,溘然遭遇这样的变故,而且还永久无法得到赦免,也便是终生再无出头之日,即是自己的仕途将生平无望,再无出息可言。
柳宗元来到永州之后,生活困苦,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频发失火,在他与岳父的书信中,提起自己,在永州5年的韶光里,房屋被烧坏4次,墙柱倒塌,窗户被烧毁,自己只能光着脚逃出来。
而自己的老母亲,不到永州半年后,就离开了人间,母亲卢氏在34岁的时候生下柳宗元,55岁丈夫离世,她把自己生平的心血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想不到自己的年将老时,却要随着儿子流浪在这荒漠的地方,居无安室,食不安宁,不到半年的韶光就离柳宗元而去。
柳宗元的原配妻子杨氏身体不好,来永州之前孕而不育去世,柳宗元此生没有再娶正妻,岳父去世时,写下《祭杨凭詹事文》,文中提到“家缺主妇,身迁万里。谤言未明,黜伏逾纪”,自己沉沦腐化天涯,想起正室无限伤感。
他在永州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自己是罪过深重,上天虽降罪于他,但他没有立时去去世,由于柳氏一脉2500多年代代相传,不能在自己这里断了喷鼻香火,但是在这穷山恶水,谁乐意嫁给我这样一个重罪之人呢?
《唐才子传.卷五》中有记载,到了永州后,柳宗元到处给昔日的亲朋好友官员写信,希望他们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自己离开永州。“遍贻朝士书言情,众忌其才,无为存心者”,朝廷中很多人都妒忌他的才学,尽无一人肯为他帮忙。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元和十年,唐宪宗将这些被贬的官员召回长安,但很快又将他们再次发往更偏僻的地方,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此后仅四年,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年仅47岁。
或许便是由于这各类的苦难的经历,无处不在的人生绝境,他才会写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此悲惨绝美的诗句,只看一眼就能打动人心,这孤独感就住进所见之人的心里。
从柳宗元心里驶出的这一叶小舟,始终都在江上独钓,这一叶心舟,在苍茫的洁白天下里,还在钓着自己的寂寞和孤独。
韩愈在为《柳子厚墓志铭》中说过一个故事,再次被贬时,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播州,播州偏远穷苦,而这时候刘禹锡的母亲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如果随着刘禹锡前往,肯定是凶多吉少。
或许是想到自己的母亲,或许本身便是出于仁义,柳宗元向朝廷提出跟刘禹锡交流被贬之地,让刘禹锡去柳州,自己去播州。
这是一个大胆又危险的发起,由于自己罪臣之身,根本没有提任何哀求的权利,乃至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害,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末了朝廷将刘禹锡改贬连州(今广东省连州市)。
韩愈夸他“士穷乃见节义”,在真正的存亡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义士,这世间有多少人,反目成仇,背信弃义,只为一个“利”字。
或许我们更该当这样理解墨客,哪怕天下上的鸟儿飞绝,哪怕没有一个人与我同行,我在我的天下里,也要坚持自己的空想,坚持自己的本心呢。
“独钓寒江雪”,不管这世间的苦难有多少,我仍旧守护着一片白茫茫的清与白。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