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

朝代:宋 代 ‖ 作者:苏 轼

原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古诗词不雅赏菩萨蛮回文 ▏ 苏轼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译文

落花时节,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妇穿着很软弱。
穿着薄薄衣衫的少妇,在庭院空旷处看那落花。
过后几天,愁绪在心头模糊泛起,留恋不舍的愁绪一天天地迟延下去。

梦中醒来,只听得黄莺在演唱,唱歌的黄莺累得返回梦乡。
带信的人顺便讯问时,少妇含羞的低垂了头,含羞的少妇顺便请来人给带封复书。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别号“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高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来来往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春衫:代指少妇

迟日:过后几天。
依依:隐蔽的样子。

依依:不舍的样子。

舌弄:将舌头拨弄,演唱的意思。

邮:邮差,指送信的人。
便:顺便。
羞:低头。

赏析

上片,以移恨于物手腕,写暮春时节,少妇空守庭院思念郎君而“恨”时长的心态。
苏轼善于于将自然季候、外界景物与人物体态的情缘作为词的信息源泉,作为引发词情的触媒和表达词意的载体。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伤春怀人。
“落花”点明思郎季候,“闲院”描述思郎守空房之寂寞,“春衫薄”解释思郎时觉得有寒气。
这是生理上的反响,只好以衣物传达之。
“闲花落”暗指思郎时散乱的感情。
“落”、“闲”、“薄”几字贯通,少妇的孤独感、寂寞感和烦乱感层层加深。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末了两句又把这种繁芜感情强化了。
无论是“恨”依依不舍的恋情,还是“恨”见面的日子来得迟迟的痴情,少妇都将一天天地折磨下去,度日如度年。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互映照的手腕,进一步写少妇思郎的痴情与恨情。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移情于黄莺,以黄莺托情,做着一场美梦。
梦醒一喜,彷佛郎君回归,连黄莺也不分昼夜嚼舌一直。
忽然,现实虚无,拨弄舌头的黄莺也累得绝望了,不得不进人梦乡。
少妇一梦(幻)一醒(喜),黄莺一弄(喜)一梦(愁),相互映照,人通物情,物通人性,形萦神绕,似梦非梦。
此谓以美好的生活环境陪衬出少妇的寂寞孤独。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又由梦幻回到现实,叨教邮人顺便给我捎个信,这种结尾令人回味,此“恨”绵绵究竟有多长。

全词环绕“恨”字,情景交融,梦醒结合,喜恨交加,将一个痴情少妇思郎的繁芜思绪、恨情,奥妙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有余音绕梁之效果。

作者简介:

苏 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生平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资质极高,诗文字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自主异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见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支持: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