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小学生合唱 新民见习 李铭珅摄

伴随着悠扬美妙的古诗词演唱,昨晚,“经典的回响——上海市中小学生合唱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来自沪上20所中小学的学生们用洪亮的歌声唱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除了用歌声,学生们还用绘画、沪语等喜闻乐见的办法来演绎古诗词,让传统文化抖擞了新的光彩。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祖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文明的宝贝,也是造就民族精神的沃土。
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走进古诗词,爱上古诗词,是艺术教诲一贯在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昨天音乐会的第一篇章“学堂新歌”演唱的是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谷建芬老师为中华古诗词谱曲的《新学堂歌》,来自上外附中的于欣悦见告,她以前背古诗词特殊头疼,现在通过演唱的办法,记住了旋律,背起诗歌来就随意马虎了许多。

上海中小学生合唱古诗词经典 以喜闻乐见的办法传承传统文化

图说:小荧星艺术团 新民见习 李铭珅摄

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学生合唱艺术实践活动推出了古诗词创意绘画征集及古诗词沪语朗诵征集活动两项与古诗词干系的活动。

13岁的郑佳皓所画的《题都城南庄》榜上有名,用水墨笔法描述了桃花树下形单影只的人影,诗歌的古韵以及悲惨之意跃然纸上。
正如古人所言“诗中有画”、“寄情于景”,在郑佳皓看来,只有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美在何处、妙在何处,才能将这片景、这份情表示在纸上,“画诗须要对古诗全面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郑佳皓所在的娄山中学看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专门开设了古诗词兴趣班,课上老师会用画诗、演诗、唱诗平分歧形式来进行传授教化,娄山中学语文老师诸小艳表示,“若去世记硬背古诗词,留在脑筋里的不过是笔墨符号而已,且只会让学生以为‘好难’‘没意思’,唯有开辟一条让学生乐学、易学的传授教化新路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热爱古诗词的习气。

图说:毛珺宜小朋友 新民见习 李铭珅摄

得到古诗词沪语朗诵灵光奖的毛珺宜昨晚作为特邀高朋用字正腔圆的沪语朗诵一首 《咏鹅》,“白乌驹,白乌驹,白乌驹......”一开口便惹得台下的不雅观众忍俊不禁。
“用上海话读起古诗词来会有不同的意境和文化气息。
” 沪语,授予了古诗词更多的新韵。
中华传统文化,这棵老树须要更多的人去灌溉和呵护,使之更加根深叶茂。
(新民见习 陈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