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笔墨与文体,个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便是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乐亭游春·其三

朝代:宋 代 ‖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古诗词不雅赏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模糊,日已偏西。
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
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各处。

注释:

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日的红叶。

长郊:广阔的郊野。
无涯:无边际。

老:逝去。
一作“尽”。
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赏析: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深谷泉上。
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
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由,由苏轼书后刻石。
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致四季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季景致中最范例的春景先加描述。
第一首写惜春之意,第二首写醉春之态,第三首写恋春之情。

第一首头两句说: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连成一片,鸟儿在山上林间愉快地歌唱。
阳光下和煦的东风轻轻吹拂着树枝,不少落花随风飞舞。
“交加”,意为树木枝叶繁茂,栽种紧密,以是枝叶交叉重叠,形成一片绿阴。
“荡漾”两字写出东风在青山深谷、林间草坪飘扬的神理,也写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
妖冶春光,令民气醉。
墨客呢,野鸟啁啾,杂花乱飞,他一概不闻不见,他也进入了醉乡。
越日酒醒,春无踪迹,原来已悄然归去了。
第四句“嫡酒醒春已归”,表面说醉了一天,实际是醉了整整一个春天。
此句用夸年夜的措辞反衬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暂,带有浓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两句说:天上是淡云朝阳,晴空万里;地上则是春草茂盛,发达成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而飞舞着的杨花、柳絮洒落在游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还满”。
一个“惹”字写出了春草欣欣向荣之势,春草主动来“惹”人,又表现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个“拂”字,更真切地描述了春色的依依。
此句与白居易的名篇《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比较,功力悉敌,切实其实把春景写活了!

第三四句写游人兴之所至,来到丰乐亭,在亭西碰上了欧阳太守。
太守在于什么呢?他双鬓和衣襟上插满了花卉,坐在竹轿上大醉而归。
篮舆,是竹轿。
他不乘不苟言笑的官轿,而坐悠悠晃动、吱嘎作响的竹轿,显示出洒脱不羁的性情。
由于坐的是敞篷的竹轿,嵌而人们得以一睹这位太守倜傥的丰采。

第三首写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
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真切。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畅快。
在这批惜春的游人军队中,当然有墨客自己在内。
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综不雅观三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
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怀,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三诗的结句都是情致缠绵,余音袅袅。
欧阳修深于情,他的古文也因此阴柔胜,具一唱三叹之致。
如果结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来欣赏这组诗,更能相映成趣。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支持: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