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名气不大,但崔护也有一首出色的诗篇流传下来,他所作的《题都城南庄》,便是我们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诗篇。

《题都城南庄》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毛主席书崔护题首都南庄多用侧锋笔势凌厉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东风。

此诗用语显浅易懂,朴素直白,通过“人面”与“桃花”的映照,“去年”与“今日”的比拟,斜述了一段痛惜若失落、似有似无的偶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作神往,颇具传奇色彩,以是得到了人们的讴歌和传诵。

毛主席对古诗词多有阅读,以是对这首小诗也欣赏诵读,并曾书写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毛主席的书法墨迹。

毛主席的书法,大多数是中锋运笔,笔画圆润醇厚,劲力内秀,须要逐步地体会。
但书写这首小诗,毛主席却更多利用侧锋,笔势凌厉,险要奇劲,肉眼可见的丰神洒脱,笔力外拓,似有锵锵之音,在耳边回响。

如开篇第一个“去”字,露锋迁移转变入笔,铁画银钩,顺接下去的“年”字,取侧势,不走平凡路。

接着的“今”字、“日”字,字形虽小,但落笔和收笔,都是露锋、出锋,笔画尖锐,侧势明显。
后面的大部分字体,都多采取侧锋运笔,显得虎虎生风,再辅以牵丝映带,整篇书作立时活了起来,动感十足。

如书作中的“相映红”、“何处去”等的牵丝,绵绵不绝,大跨度绞转连接,点画跳跃翻飞,加上侧势侧锋,气势就自然流露出来。

书作中两处“人面”,两处“桃花”,笔画的大小、连接都有所不同,但气韵相似,侧锋取势,和而不同。

从书作中的“笑”字,我们也可感想熏染到书者笔端功夫深厚,笔势辗转多变。
此字笔画多处牵丝奥妙,绞转生动自然,多次转换调锋,放得开,控得住,点画明晰,变革丰富,展示出深厚的书法功底。

毛主席的书法,不论是长篇大作,还是短幅小作,总是不拘一格,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