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古词今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举头了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犹如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由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韶光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迈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旧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消耗!
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仇敌的肉,谈笑渴了就喝仇敌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
注释讲授:
⑴满江红:词牌名,别号“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⑶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⑸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的叫声。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⑺“三十”句:谓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得到的功名,犹如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约数。功名,或指岳飞占领襄阳六郡往后建节晋升之事。⑻“八千”句:形容出生入死、路途迢遥、披霜冒露。八千,是约数,极言疆场征战行程之远。⑼等闲:轻易,随便。⑽空悲切:即白白的痛楚。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盘踞。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⒀胡虏: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⒂朝天阙:朝见天子。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不雅观,此指天子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品鉴鉴赏:
壹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半途而废的局势,也表达自己连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贰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隔断。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滞,作者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了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落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年夜,是说由于非常愤怒,甚至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有时的,这是他的空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抵牾的结果。他面对屈膝降服佩服派的不抵抗政策,朝气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过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伟大空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生动地描述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叁
接着四句勉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旁边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该有所作为,可是,岳飞仇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造诣。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奇迹。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觉得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展望。“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巨的,任重道远,尚须披霜冒露,昼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末了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心。“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响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浸染;与主见媾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屈膝降服佩服派,形成了光鲜的对照。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肆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付民族仇敌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欲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羞辱之心。
伍
“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央,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肃清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缘故原由,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详细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年夜的手腕表达了对横暴仇敌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大胆的信心和大无畏的乐不雅观精神。
陆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巨的征战,以一种乐不雅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待从头”二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廷和天子的忠实。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整顿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赤心,肺腑倾出,以此整顿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
柒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肚量胸襟。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冲动大方,年夜方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恨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役的名篇。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期间抗金名将、军事家、计策家、民族英雄、书法家、墨客,位列南宋“复兴四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