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短韶光内让自己的作文有点“亮点”,有一种吹糠见米的办法的,那便是——引用古诗词。
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常见的办法。
1.文章标题引用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
再如《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2.文章开头引用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措辞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急速“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探求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溜达于秋日落叶垂垂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实在,落叶的生命或许便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办法,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该当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天景色。”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遐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办法”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呆板。
3.文章正文引用
在正文中,旁征博引,用古诗词阐释自己的不雅观点,既有理据,又有诗情。例如,在谈和读书有关的话题时,就可以用高下面的一些诗句:
【1】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
陶渊明认为,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既要有继续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交融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名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古人履历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天下文,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读书,还要有操持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精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
【2】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其二):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当墨客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纭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墨客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
【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主要性。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已去世,古道存遗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复知别的。
该联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工具的哲理意义。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主要的,由于“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主要性正在于它能够辅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浸染,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分开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驳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和警策浸染。
4.文章结尾引用
在文章扫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光阴如电地过去,大概,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大概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平生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俊秀有力的“豹尾”。
5.考场满分作文
诗词,带我遨游
文/陈乐卉
这世间炜炜彤管,青青子佩,千年前所寄为谁?
多少笺释表明,化作此间欲说还休……
——题记
我家的书架上,有一本古书。
棕褐色的封面,朴素的装帖,书脊上有五个行楷书成的黑字:宋词三百首。书页早已泛黄,但依旧整洁,散发着一阵清浅的文墨的清香。幼时,母亲便抱着我,捧着这本书,一字一句地吟诵琅琅古韵。彼时,我虽不解个中味,只听了满耳的珠圆玉润、平仄分明,不知不觉,内心深处便荡起了一泓诗词的荡漾。
待年纪稍长,我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对诗词的喜好亦日益增多。捧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茗,憩于窗下,便是我最为惬意的时候。
从《诗经》《楚辞》到《漱玉词》《稼轩集》,再到明清文人的随笔、杂记……诗词就像一双洁白无瑕的羽翼,带我穿梭时空,从史册中静穆的九鼎,飞到关关睢鸠、采采蒹葭,体味千年前盈满《诗三百》的温顺;飞到五花马、千金裘,静看那豪放洒脱的谪神仙举杯邀月;飞到桃花扇底、杨柳楼心,谛听鼓乐笙歌的北宋;飞到宫阙万间、都作尘土,目睹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
诗词的熏陶,为我插上双翼,引领我漫游在中华高下五千年的岁月征途上。我的心灵翱翔在古典文学的天宇,盘旋在玲珑骰子的那颗红豆上,行走在一蓑烟雨的居士身旁,羁旅在榆关那畔的千帐里。俏丽的诗篇,精细的词牌,使我一次又一次地为其惊叹,为其讴歌,为其吟咏,为其落泪。
诗词,是历史的长河大浪淘金而留下的文化宝贝。它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读懂了历朝历代读书士子与深闺思妇的离愁别绪,读懂了将军空老却仍欲报国的豪情壮志。
愿我能不忘初心,以诗为翼,在人生的道路上雕琢前行,在汗青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
诗词,带我遨游
文/李雨阳
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我就被诗词吸引,沉迷个中,不能自拔。是诗词,使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遨游于天地之间。
每每我翻开古诗词,总会觉得神清气爽,韶光为我静止。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带我走进了一片幽远之地,悄悄聆听琴声,似喜似悲,如怨如诉;读“众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一股孤傲之情在我心中弥漫,令我黯然神伤;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诗人”,一腔热血,却无处发泄,只能坐在书斋中,寒窗苦读,只为博取功名。
诗词,使我的情绪更加细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片豪情随着大雁渐飞渐远。正值深秋,我走在安谧的小道上,纷纭扬扬的落叶如一只只逝去的蝴蝶惊叹着生命的美好。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而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的惋惜。在外远游,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禁生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忧思。
诗词,给予我力量。在考场上,我铩羽而归,真想痛哭一场。风儿悄悄地翻开古诗词读本,映入眼帘的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永不言弃,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的发奋图强。当我想放弃时,一种“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志勉励着我,要我坚持下去。
这些年来,我读过背过的古诗数不胜数,有李白的豪放不羁,也有王维的沉着幽远,还有曹操的肚量胸襟天下……这些诗给我插上了一双翅膀,让我在古今之间遨游,领略不同的风光,与风格互异的墨客交谈,时时刻刻都在勉励着我,鼓励着我,畅游于千年之间。
李白实在很快乐
袅袅檀喷鼻香,一杯清著,一轮蝉娟,一捧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腕嗟叹,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阴郁。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烦懑活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起高歌,一起豪饮,放浪不羁,这便是你,唐诗上的不朽传奇,诗仙李色。
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不雅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傲,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上苍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末了的你却也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涯着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悄悄思虑。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末了的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青云直上;你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末了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犹如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一滴都是你的了目水。
然而你却笑着摇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天下。原来我一贯都错了。
你是一位墨客,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笔墨守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的确会有苦涩与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统统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的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高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逐利彷佛已是社会大流,你却以自牺出息为代价,宁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与世浮沉。原来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实在你很快乐。你为坚守自我而快乐,你为纵情美景而快乐,你为阔别官场而快乐,你为那一片心里的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哀只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实在很快乐。
李白三唱
微风吹过,吹皱了我心里的一湖春水,桃花随风飘落,李白沐着花雨,披着花瓣,在我内心上缓步而来。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怀,豪放不羁,是奔驰的黄河水,以雄伟的姿态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松,以坚毅的性情矗立于泰山之巅;更是天上的行云流水,在空茫的云天上翻滚激越。
李白的情怀,也像是采来的一束山花,浪漫得无拘无束,自由清闲。
李白的浪漫,总是在他的诗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里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凉,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读者的心里,缠缠绕绕,流淌着花儿的芬芳。
荡荡李白诗
李白的诗,不仅浪漫,也大气。李白的豪放、坚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情,就像这天上来的黄河水,奔驰不息,令众人惊叹和感慨。“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气,超凡脱俗,他以宽大的肚量胸襟俯瞰着天下。
李白的诗,不仅普通易懂,而且流转自然,景象万千,思想深刻,海纳百川。他把自己的情绪全部融化在了诗里,飘荡在壮美的风景中,使诗句多了几分深厚,少了几分空虚。
远远李白志
李白的生平,看似洒脱,实在有许多不快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大唐。虽然被召入宫,风光一时,但逃脱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了局,不得不被迫离宫。而他的豁达正在于乐不雅观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不因离京而痛楚,也不因实现不了抱负而仇恨,反而更加自傲乐不雅观,毫无顾忌地奔向了贰心灵的故乡——游历山水间,逍遥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声,逐日余音绕梁不止……
沉醉于菊花盛开的天下
秋风瑟瑟,一丛菊花傲霜盛开。荒草凄凄中的一抹鲜黄,使我沉醉在这迷人的天下里。
她,生不择境,从不挑剔,大树下,荒路旁,乱石间,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会在这生根,成为她欣欣然的乐园。大概这便是古代墨客推崇他的缘故原由吧。
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深秋中绽放;本是隽秀俏丽,却以平淡见于众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却娇羞地山里姑娘般。陶渊明隐居田园便对菊花一见钟情,那是由于瞥见了心腹,“黄花如我心,玄月九日开”,来往于田间的陶渊明不正如这“此花开过更无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吗?“花开并无百花从,独立疏离意见意义浓”,每当他瞥见那独开的菊花,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与白花争春的品质,欣赏她那朴素淡雅的风采。
不仅陶渊明,古代的人们都对菊花寄托了曼妙飘渺的感情。
玄月初九,重阳的日子,也是赏菊花的光阴,李清照写下了“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她看着那菊花孤独地开在秋风中,不知不觉地牵出了对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脸上浮着清霜秋露,是在堕泪吗?秋日里的黄花,旁边都是荒荒然的悲惨,有谁与她分担忧心的烦恼和心伤?
菊花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气节,只有在这荒秋才能见证她那“甘心包头至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精神,这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从不炫耀,不落世尘,分歧流合污,不在那百花盛开的时候绽放,不在百花凋落的时候零落,更不在冷凉的秋风里低下自己崇高的头,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这便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气,“待到来年玄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这个人便是农人叛逆领袖黄巢,黄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正像陶渊明的诗句“黄花开林耀,青松冠裂岩”,万木萧萧的时候,只有菊花和松树彰显著生命的色彩,也似毛泽东所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高洁,典雅,气节,霸气,伤感而又武断,盛开在草木荒荒的秋风里。啊,那一丛丛的菊花,有谁能不沉醉在这凄美的天下呢?
绿水青山图
“天何言哉?四季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你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大地的发梢,轻转回眸,身后一片碧绿,硕果活气。望着自己的精品,你展颜一笑,皓眸红唇,晃得娇美的樱花在微风的渲染下,悄悄飘落在你的头顶,在你柔顺的发丝里,留下一抹暗香。
他们说,你是自然的女儿。
你总会牵着春姐姐的手,溜达在山间野外里,嗅着花儿的芬芳,用晶莹的露珠涤尽尘埃;你也会跟在夏哥哥的身后,左瞧瞧又看看,用红唇亲吻娇艳欲滴的荷,为受太阳炙烤的蚂蚁遮挡阳光;你常常伏在秋姐姐的肩头,趁她不把稳掀起一群落叶,或是在红彤彤的果子里择一个吮着汁液的美好;当冬哥哥来了,你总会全体身子倒在雪地里,享受着冰凉与纯洁的雪,从指尖划到耳畔……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笔墨来雕饰你的俏丽。自幼酷爱书卷的你,当然是喜去采撷[xié]。觉得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腔调,不雅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的范本。
春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词调闯入了你的梦境,你忽的醒来,轻嚼着诗的韵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心随着白居易的步伐闯入春的天下。读多了诗,你逐渐学会了体味个中的意境。心潮随着墨客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高兴得意时,你会吟一句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落落伤感时,你会用袖子轻拂去眼角的泪花,微微笑着诵一声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慨着世事变迁,你呢喃出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喷鼻香,当时只道是平凡”。他们的诗作传染了你,让你不自主地投入,高兴他们的高兴,悲痛他们的悲痛。
夏夜,你感慨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美颜,“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美画卷,你吃吃的笑了起来。夏夜的湖水波微漾,你俯首,以湖面为镜,目视着自己姣美的容颜。你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你常在无形中与墨客进行互换,逐渐有了心灵的联系,你缄默蔡确的“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嘴角又带着酸酸的絮语“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的悲怆。不得不说,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你便是自然。
秋午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让你颇为赞服,而秋日本是个万物凋零的时令,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使得留下的名篇更加数不胜数。“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你悄悄的来到李清照的身旁,为她系好外衣的扣子,说是自然赠予的礼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你为李煜挽好了发髻,回给他一个恬淡的笑,说是自然的赠送;“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亦来到欧阳修的身边,搀着他,游历风水美景,又上一楼。
冬薄暮,“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划过你的视野,甚美。可此时的你依然把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凄凉场景,人在画中,画在诗里,诗在情中……
你爱着自然,感叹着自然,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性,还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事实,都深深震荡着你。金圣叹曾说过“名山大河、奇树妙花者,其胸中所读之万卷之书之副本也。于读书之时,如入名山,如泛大河,如对奇树,如拈妙花焉。”有诗,故意境。正如你,走入了万千墨客的心中。
实在,你是谁。
你是自然的女儿。
你亦是人类。
眼界无穷天下宽
“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桂花无己、无功、无名,以是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洞开肚量胸襟,拥有了全天下;人打开门窗,才会永久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便是中华儿女外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天下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互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以是它只能残酷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以是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以是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
为什么柳永激情亲切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由于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奥深厚、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日,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发展。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天下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知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天下才能拥抱时期,拥抱天下。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kuài jī]、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tuán]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zì sì]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鼓噪发急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
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天下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
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造诣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造诣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造诣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精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天下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