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行携手北京大学出版社、老胡侃升学、宝宝巴士等,联合打造“诗书不负人”——小学生必诵古诗文600篇打卡操持。
第一季打卡活动,吸引了6400人次报名,完成了63首古诗和63篇古文打卡,积累了60000+打卡日记。
为知足幼小家庭的Encore哀求,第二季“幼小齐萌诵”带大班和中班家庭打卡,45首幼小必诵古诗热款回归!
活动从11月21日起持续到春节前,通过63天的社群风雅帮扶,带动更多幼、小家庭养成逐日读诗、自傲阅读的“诗书之家”。
活动吸引上千家庭报名,第一二周每天均有数百家庭上传打卡,为诗书之家点赞!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升小古诗逐日打卡06号:

登鹳雀楼(详见上册036页)

唐 王之涣

品读行第二周打卡诵王维的空山猜风的迷诗唱鹅鹅的快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品音】

王(wáng)之涣

黄(huáng)河

两个读音随意马虎稠浊,小朋友们在朗读时要把稳。

【品字】

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鹳雀是一种水鸟。

白日:太阳。

欲:希望、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品意】

太阳依傍在山峦之上,逐步西沉,彭湃的黄河水奔流到东海,如果想要将更远的风景尽收眼底,那就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品诵】

小朋友在朗读时,要把稳节奏,“依山/尽”可以读的有感情一点、慢一点,感想熏染一下太阳逐步落山的画面。

读诗读史读名著,练声练字练表达,诗书便是品读行!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7号古诗:

寻隐者不遇(详见古诗360上册 086页)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品字】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④言:回答,说。

⑤云深:指山上云雾环抱。

【品音】

①隐读音为yǐn,与“影子”的影(yǐng)读音不一样,要把稳区分!

②贾读音为jiǎ,与“如果”的“假”读音一样。

【品意】苍松下,我讯问年少的学童,他的师父去哪了?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山中云雾环抱,他也不知道师父的踪迹。

【拓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士大夫们每每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古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希望小朋友们本日能够记住“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8号古诗:

咏鹅(详见古诗360上册 049页)

骆宾王 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品字】

曲项: 弯着脖子。

歌: 鸣叫,长鸣。

拨: 划动。

【品音】

项xiàng;拨bō,把稳易错字“拨”和“拔” ,本诗是“拨”

【品意】

一群鹅儿伸着波折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赤色的脚掌拨动着清净水波。

【拓展】

《咏鹅》该当是很多小朋友背诵的第一首诗,从诗歌艺术水平上来说《咏鹅》不是唐诗里面的佳构,但却能传唱千古。
只因这首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去描写的,通过用白描的手腕把一副白鹅戏水图描述得有条有理,画面感十足。

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的鹅叫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了鹅的神态和姿态。
三、四句“浮”、“拨”生动的表现了鹅儿们戏水的动态。
有的孩子也在这古诗里面学习到了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来数数都有那些:“白毛”“红掌”“绿水”,这几个词的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光鲜的色彩感和视觉形象。

小朋友们,这首诗比较浅近易读,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带着感情去背诵,也可以来考试测验一下画一幅白鹅戏水图哦。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9号古诗:

风(详见古诗360上册 052页)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品字】

①解:吹开,散开。

②三秋:农历玄月,指秋季。

③仲春:农历仲春,指春季。

④斜:倾斜。

【品音】

①风读音为fēng,与“山峰”的峰读音一样,但与“分别”的分(fēn)读音不同,要把稳区分!

②竿,要读gān,与“干净”的“干”读音一样。

③解,要读jiě。
古音为了押韵读成xiè,当代汉语统一读音为jiě。

④斜,要读xié。
古音为了押韵读成xiá,当代汉语统一读音为xié。

【品意】风儿可以吹落秋日树上金黄的叶子,可以吹开仲春残酷的春花。
吹在江水上可卷起千层巨浪,吹进树林能让数不尽的竹子随风倾斜。

【拓展】东风微拂时,墨客孟郊用“春风得意马蹄疾”表达心花路放的喜悦;

狂风来袭时,诗仙李白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寄托自己的空想;

而我们的墨客李峤在诗坛是个实在的定义哥,不抒怀,只定义风的功能和力量。
秋风能使万物凋零,东风能使百花齐放,狂风可以激起千层巨浪和吹摆摇动竹林。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10号古诗:

鹿柴 唐王维(详见上册 p50)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品字】

1、柴:通“寨”,栅栏的意思。
鹿柴是王维的辋川别业二十处胜景之一

2、但:只

3、闻,听到

4、“景”,通“影”;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5、复:又,这是古诗文里常见字

【品音】柴,读zhài,把稳翘舌音;景,读yǐng,把稳后鼻音;苔,读tái

【品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宁静的山谷里不见有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晖射进了深林,又照在了青苔上。

【品诵】《鹿柴》的意境空幽,有股禅意。
本日的朗读把稳不要太放,可以类似“悄悄话”一样来读出宁静,第二句的“闻”和第四句的“复”可以重音,读出“人语响”冲破了“空山”的寂静

Ps:小学教室里,会哀求同学们从四个方面来节制这首诗:

1、精确朗读,2、阐明诗题,3、明白诗意;4、想想画面,读出诗情

对付小低孩子来说,先不用繁芜,第一步,字词读准确,第二步,试试用上面的品诵方法,读到画面,读出诗韵

【亲子拓展】王维的【空山】

打卡时,有宝宝会问,空山:山怎么会是空的呢?山里不是很多动物昆虫吗?

这里可以见告宝宝,王维的空山,紧张是指山里没有人。

他从繁华城市回归山林生活,特殊享受杳无人迹的宁静呢?

王维对【空山】的偏爱,小低必诵的诗里就有好几首,爸妈可以带宝宝们读读: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还有《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过喷鼻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也是这类【空山】美学。

爸爸妈妈可以读读感想熏染一波这种独特意境。
苏轼见告我们,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是呀,他的诗作,有高雅的视听之美。
有些育儿博主大V说,王维的诗特殊适宜做儿童的美学启蒙,怎么说呢?

蒋勋老师也分享过这样的不雅观点:

“老师,美育是不是带孩子去看康德?”

“不是,把孩子带到一朵花前吧,他学到的会比理论更多!

1、把孩子带到一朵花前面,视觉让他惊艳

2、把孩子带到鸟鸣里,听觉让他出窍

3、视听嗅触等感官的刺激与享受,让美在孩子心智里自然绽放

以是除了把孩子带到自然里,多读王维的诗,在诗里看画,在诗里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