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好土生好苗”,中药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千百年来,“道地药材”成为公认的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那么,道地药材到底隧道在哪?近期来到多个中药材产区,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贸易市场,一探究竟。
文脉厚重,沉喷鼻香千载
“道地药材”,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针对中药材提出的观点。“道”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在一段韶光内相称于当代中国的地级行政区;“地”是“道”以下的详细产地。这一观点正如我国《中医药法》所界定,“道地中药材是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比较,品质与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有名度的中药材”。
“枸杞便是这样一种传承千年的药材。”近日走进宁夏枸杞博物馆,听导游讲解宁夏枸杞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实物、一份份文献、一个个场景,穿过岁月、直抵民气。“‘枸杞’这个名称最早记载在富商时期的甲骨文中。”
在历史记载中,上至天子御用养生、下至百姓良药配方,都可以看到枸杞的影子。《诗经》对枸杞有这样的描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6月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举办的第七届枸杞家当展览会上,一幅幅展示枸杞文化的图片吸引不少游客容身不雅观看。中宁县枸杞家傍边间副主任刘娟向游客先容,枸杞原来是野生植物,到了唐宋期间,人们意识到枸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刘禹锡在诗中记载:“枝繁本是神仙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轼也以枸杞为题作诗夸奖道:“根茎与花实,整顿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同样,当归在中药史上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学文籍中,就有对当归的记载。走进素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面前是山峦起伏、盆地衔接、草场宽阔的独特风貌,时时可见群山环抱中的片片药田。村落落里,药农们一派栽种、晾晒、售卖当归的繁忙景象。
关于当归之名,这里流传着一个俏丽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进山采药,数载未归。妻子思念心切,忧郁成病,至丈夫归时,已奄奄一息,但口中仍念“夫君应该归来”。丈夫遂将所采之药熬汤给妻子服用。数日后,妻子病愈。人们便把这种药草称为“当归”。
查阅文籍创造,当归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咏颂的一种药材。唐代墨客张说写道:“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去字,远寄当归草。”宋代墨客王质夸奖:“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
由于千年传承,道地药材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医学功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家余秋雨在《流落者们》里记载着他在异国他乡的见闻:“身后恰好是一家中药店,才探头,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各类药材相交糅的喷鼻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喷鼻香味……这股气味,把中国人的身体状况、阴阳气血,组织成一种共通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飘洒得悠悠扬扬”。
一缕药喷鼻香超过古今,一株小草连接天下。近些年,余秋雨碰着的这类中药店在外洋越来越多。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文明的传承创新。中医药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中国处方”日渐惠及环球,中医药文化在外洋落地生根,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一方水土一株苗
走进甘肃省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落,2600多米海拔的山腰上,成片确当归枝叶葳蕤,长势喜人。这块由劲牌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公司共建确当归栽种基地,连绵上千亩,把层层梯田铺成“绿毯”,丰收在望。大草滩村落祖祖辈辈栽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会地带,高寒阴湿的景象环境为中药材供应了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尤以当归、黄芪、党参最为有名。
便是这三种药材,在岷县也并非随处可栽种。在离大草滩村落仅30公里的岷县梅川镇车路村落就不适宜栽种当归。车路村落60岁的村落民陈龙忠种了一辈子中药材,但都以黄芪、党参为主。“前些年,当归价格更高些,许多村落民改种当归,但都失落败了,只好又改回种黄芪。”陈龙忠说。
“当归是喜低温、永日照的作物,喜高寒风凉景象,只有景象、土壤、水分等都最佳,才能种出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当地的农艺师庞凯说,当归育苗选择在2600米—2800米海拔的熟地,在年均匀气温5.7—6摄氏度的小坡度黑地皮上栽种。
在“进一步是荒原、退一步是绿洲”的宁夏中宁县,成长着这里最广为人知的植物——枸杞。以中宁为核心产区及周边地区栽培的枸杞子被列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
宁夏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区,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凉气流,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宁夏南部的六盘山,阻隔了东南的湿润空气和雨水。黄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与净水河流域交汇,形成了净水河洪积物和黄河冲积平原。
宁夏枸杞家当发展中央副主任祁伟说,在中宁这片褐色山体与浑黄的河水环绕的绿洲里,富含矿物质、弱碱性的肥沃土壤,为枸杞供应了恰到好处的营养身分,使得这里的枸杞“甘美异于他乡”。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枸杞景象适宜性区划》研究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的中南部地区是北方地区枸杞栽种最适宜区域。2001年,“中宁枸杞”被原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原产地证明牌号。2004年,“宁夏枸杞”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走进中宁枸杞交易市场,巨大的横幅标语格外引人把稳。早上7点,市场里已是人声鼎沸,往来商户相继而来。“90后”商户吴海玲正麻利地将不同枸杞分别放入标有“宁夏枸杞”“外省枸杞”的筐子中。“你敞眼一看,这枸杞都一样,实在不然。”说话间,她从“宁夏枸杞”筐中抓了一把枸杞,另一手也从另一筐中抓了一把,然后展示给看,“不是宁夏的枸杞已经粘成一块了,而宁夏枸杞还是疏松的。”
精耕细作固根本
栽种是中药材业的“第一车间”。在栽种环节,从育种、栽培到采收,韶光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担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在岷县麻子川镇的劲牌九州天润栽种基地,当归长势正盛,活气勃勃。基地技能职员正在地里,将一株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确当归拔掉。“既担心它长不好,也担心它长得太好。”面对的疑问,基地卖力人郝玉东说,当归是根茎类植物,紧张以根茎为药材,如果枝干太矮小,根茎也不可能终年夜;如果枝干太茂盛,又过多攫取养分,根茎也长不好。要想“根大树不壮”就要节制好施肥的机遇和强度,“这就得靠药阴历久的栽种履历,靠目光判断,像养孩子一样平常,每天负责地照看”。
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除草也得靠人工。“我们每次除草就要花费50万元。”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崇高武见告,公司在中宁县栽种有1万亩枸杞,每年至少进行3次除草,每次都要聘请1000名村落民,进行5天的人工除草。
采摘枸杞也是一件“手艺活”。6月份,恰逢枸杞鲜果采摘季,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栽种基地,一颗颗鲜红欲滴、肥美诱人的枸杞缀满枝头。“这东西叫‘薄皮’,很娇气,拿捏力度要刚刚好,轻微多用点力,它就破皮了,裂开了,将来会烂;少用点力,又摘不下来。”正在采摘枸杞的王玉珍操着一口宁夏方言对说,“摘枸杞这事儿看起来轻巧,小时候,我们父母都不会让我们碰的。只有当了几年茨农,才敢下田去摘。”
在宁夏,枸杞树称为“茨”,以是种枸杞的就叫茨农。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茨农,也非易事。正在中宁县舟塔乡万亩枸杞示范园劳作的57岁村落民闫秀兰见告,他们家世代都是茨农,她从小就随着父母一起种枸杞。“春天就开始绞茨,做好病虫害防治。”
“绞茨便是剪枝。”见满脸迷惑,在一旁干活的周学民连忙补充道,“夏季施肥也很有讲究,多了弗成,少了也弗成,还要瞅着个阴天,最好是下午4点钟之后,拥肥效果最好。”
在离中宁县2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兰州市,百合也同样被农人如此地“宠着”,这也是400多年传承下来的耕种习俗。从兰州主城区向南出发,沿着国道驶向2000多米海拔的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落,村落口“天下百合第一村落”几个大字十分能干,道路两旁碧玉生烟,郁郁葱葱的百合长势正旺。
在村落里广场晾晒百合的冯珠兰,眼见走过来,连忙招手讯问,是不是来收购百合的。夕阳下,她一只手拿着小刀,一只手掰着百合瓣,娴熟地分拣清理。“你看这百合有大有小,有好有坏,还是跟栽种技能有关系。”冯珠兰捧上一捧百合向展示着说,选种子要分三个等级,分开种,不是每块地都可以种,雨水多的年份要选靠阳面的地,雨水少的年份选靠阴面的地。“我们村落虽然是百合村落,但不是随便就可以种的,我种了50多年百合,才摸清门道。”
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兰州百合光荣洁白如玉、肉质肥厚喷鼻香甜,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以百合为主业的爽口源科技株式会社技能总监杜清国先容,兰州百合栽种周期长,生三年、养三年、长三年。百合成长须要很多营养,因此不能持续栽种,必须与其他作物倒茬,让地皮休养生息。
当代技能让“履历”更“科学”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一剂中药方每每包含十几味乃至几十味中药材,历经了从栽种、收割、储运到制剂等各个环节,涉及流程较多、职员繁杂、地点变换,如何持续把控质量?曾是困扰中药材家当从业职员的一大问题。
“以前种药靠履历,现在全靠高科技”。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栽种基地,不少老药农连发感叹。基地一角的滑轨式遮雨棚、人工仿照降雨系统、水肥一体化举动步伐、多要素自动气候站等举动步伐,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宁夏气候科学研究所专家张磊带领团队,正在针对枸杞成长中的气候问题开展不雅观测研究。
“当前,夏季盛果期要关注降水对裂果的影响,在春季抽芽期、花苞期要做好霜冻等防护。”张磊说,通过气候磨难监测、预警,科学辅导枸杞田间管理。
走进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将一筐筐枸杞鲜果倒入水槽,经由自来水洗濯后,送入传送带进行喷淋,然后,再次进行洗濯。事情职员见告,第一轮洗濯是用自来水将枸杞表面的泥土等附着物洗净,喷淋则是用苏打水将其表层附着的细菌及眇小的灰尘等吸附下来,末了再用自来水将苏打水残留洗净。
接下来便是烘干环节。工人将鲜果经由脱蜡处理,再轻轻地均匀摊铺在果栈上,果栈再叠放在平板车上,将平板车和果栈推送到烘道里,开动风机,将电热风送入烘道进行烘干。“以前,制作枸杞子都是通过自然晾晒,但少不了蚊虫的侵扰,枸杞子的品质也有了影响。”公司卖力人马莉说,电热风烘干,不烧煤,减少二氧化硫对枸杞的影响,确保枸杞子品质纯洁。公司生产的枸杞子作为优质中药材,长期供应给劲牌公司作为保健酒和中药的主要质料。
药材好,药才好。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中药材生产大县甘肃岷县利用“互联网+”技能,构建道地中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中药材基地选种、造就、采收、加工、包装、储藏、物流等各环节信息全程电子留痕,全程溯源一览无余。
宽阔整洁的厂房、前辈的控温储库、完善的机器加工流程……这统统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家当有限公司一应俱全。走进公司实验室,从中药材标本到分类提取考验,各种科室和前辈设备让人面前一亮。
公司卖力人赵亮见告,公司建有当归、黄芪、党参、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6年1月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劲牌公司的稳定供应商。近期,公司又通过美国FDA认证,首单代价7035美元的中药材正在运输途中,即将运抵美国长滩市。
在九州天润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打捆的药材,有序地摆放在冷冻车间货架上。赵亮说,过去,为更好地保存中药材,一些药农会采取硫黄熏蒸,防止生虫发霉。外不雅观看上去发黄发亮,更好看,但是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九州天润获批拥有《一种当归的无硫加工方法》等11项专利。
像劲牌、九州天润一样,一批批企业持续利用创新科技完善中药材栽种加工流程,成为我国中医药家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牢“质量关”的“国度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