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晓的玉轮坠下蓝天,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逝迢遥天边。
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各处休扫它,留待舞蹈人回当地毯。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
坠:落下。
微:疏淡。
欹(qī):斜倚。
馀(yú)花:馀即余,残花。
埽(sào):扫去。
尽从伊:这里指全由落花,听凭它飘落一地。
赏析
李煜为南唐末代国君,虽不通为政之道,却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皆妙,尤以词的造诣。此词抒发春天的思念之情,写得悠然深远、余味无穷。上片“梦回”二字交待词人情感之引起,下片借场景连续抒写思念之情。这首词是其软禁生涯的泣血之作。
词的上片写彻夜梦思的景况与伊人沉沉。这彭湃而来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来早在生理埋好伏线,以至于入梦时,李煜也舍不得将其丢掷一旁,多情伤别,梦寐萦怀,然而梦中究竟有多少字,他只字未提。“晓月坠,宿云微”,这两句对偶,描写晓月西沉,暮云渐上,一片祥和之色与梦回后的惆怅。这种气氛使得词人便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不知不觉魂归梦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弥漫在词人全体心中,在梦乡里,只见雁影在苍宇之间渐飞渐远,却没有带来任何音信,词人因此伤感。而《清平乐》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与“雁声稀”、“芳草”相印证,意趣更加明晰。这两句,扩大了空间,增强了离恨,心情尤觉不宁,以是只得频频欹枕,张口结舌。上片坠月余辉、微云抹岫与梦里残痕、天边芳草暗相融洽,使人感到弯曲深邃,缥缈汪洋。
下片描写镇静堂院与词人的寂寞与伤感。“啼莺散,馀花乱。”莺散花落,春天也即将逝去;雁声稀少,啼莺也纷纭振翅而去,似有别处风光更加迷人,总会比这残花乱舞的寂寞画堂增长几分生气。“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词人不扫落花的缘故原由有二,其一是要留给欢爱的人看看,好花到了这个地步十分可惜,来引起她的当心;第二是要让欢爱的人明白,惜花之人对此又是多么尴尬,来引起她的怜惜。总之,希望从这里来冲动她。秋色已尽,想必伊人也要赶紧归来,往后不再阔别,道来大略,意味却是深长,由于这正是大周后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李煜是独自度过。在这寂静之中,陪伴词人的只有寂寞,只能凭空怀念当年一幕令民气旌神摇的风景。可惜李煜自己格外清楚,他思念的大周后,是不会再回来了,将逝的春景、已经逝去的美人,究竟只是一场梦,无法挽回。陆淞《瑞鹤仙》词中有这么一段:“阳台路迥(一作‘远’),云梦雨,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买卖稳?”说的很透辟,这两者虽怀念工具不同,表达男女间的心情,正可相互印证。
这首词在“晓月”“宿云”“芳草“雁”“莺”“花”“片红”等密丽意象中,融入词人的“闺阁”之思,将寂寞深情表现的伤感而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