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作/关西行》

唐•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20240606夜赏古诗词 辽西作关西行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注释】

辽西作:《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均作《辽西》。
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隋唐已废,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

燕郊:指辽西。
辽西地区为战国期间燕国边区,故称。

芳岁:这里指百花盛开的时令,指春季。
芳春。
①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四:“芳岁犹自可,昼夜望君归。
” ②唐 李白 《书情寄仲弟邠州长史昭》诗:“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残雪:残余的积雪。
尚未化尽的雪。
①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 ②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边城:这里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①《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② 汉 桓宽 《盐铁论·击之》:“往者县官未事 胡 越 之时,边城四面受敌,北边尤被其苦。

合:即长满,遍布。

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
泛指今 辽阳市 一带地方。
①《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 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 ,而城池不守。
” 李善 注:“《汉书》曰: 辽东郡 有 辽阳县 。
” ②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玄月寒砧催木叶,十五征戍忆 辽阳 。

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春水,这里指春天的河水。
①《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 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 ②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落春水生。

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

牧马:这里指牧放马匹。
①《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②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

汉将:汉 代将军。
这里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①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拥旄为 汉 将,汗马出 长城 。
” ②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 蓟门 谁自北, 汉 将独征西。
” 

日:即每天。

征兵:这里指征调军队。
①《史记·项羽本纪》:“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托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 ②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露重:露水太大。
①唐 姚系《杂曲歌辞 古离去》: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②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宝刀:宝贵的战刀。
亦泛指战刀。
①《穀梁传·僖公元年》:“ 孟劳 者, 鲁 之宝刀也。
” ②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序》:“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沙虚:指沙土不结实。
①唐 杜甫《中宵》: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②唐 杜甫《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其三》: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
四金指錞、镯、铙、铎。
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
见《周礼·地官·鼓人》。
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著(zhuó)已尽:已经穿烂了。

春服:春日穿的衣服。
①《论语·前辈》:“莫春者,春服既成。
” ②晋 陶潜 《时运》诗:“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谁为成:意即谁来做,一作“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寄语:传话,转告。
①南朝 宋 鲍照 《代少年时至朽迈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 ②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青鸟使。

边塞:一作“边戍”。
亦作“邉塞”。
边陲地区的要塞。
泛指边陲。
①《史记·三王世家》:“宜专边塞之思考,暴骸中野无以报。
” ②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清镜叹》诗:“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去。

【译文】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时令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旧残余着点点积雪。

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

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

转告前往洛阳的青鸟使,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