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在当年可是火遍大街小巷,笔者记得,那时候电视上还很盛行点歌台这种栏目,这首歌的点播率是最高的。
后来这句歌又被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带火了,就更是家喻户晓了,这首歌的名字叫《涛声依旧》。

这歌之以是会这么火,一方面自然是演唱者毛宁师长西席的唱功了得,另一方面便是歌词写得特殊好。
当年笔者听时,总以为这哪里是歌词,分明是一首长长的当代诗。
到底是哪位高手这么有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歌。
可惜,当时网络不发达,直到多年后笔者才知道这歌是我国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师长西席所写。

更意外的创造是,原来这歌竟是改编自一首千年前的唐诗。
原诗不但更美,而且更高等。
我们先来看看歌词是怎么写的:

喜好古诗词的朋友,仔细看这个歌词就知道,他改写的是哪首唐诗了。
没错!
这便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竟是唐诗改的原诗更高级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00多年前,江南的一个夜晚,一记钟声传到了苏州城外枫桥边的一艘客船上。
客船上的一位年轻人,看着落月,江上的清霜,船上的渔火,愁得睡不着,于是写下了这28个字。
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28个字会让他文坛扬名。

这首诗之以是能打动人心,并年年入选教材,缘故原由就在于其意境之美。
诗的赏析古人已经说过太多了,以是笔者便不再赘述了。
我们来重点说一说,当年家喻户晓的这首《涛声依旧》歌词仿写得是否有水平?

首先,张继诗的意象,歌词里基本全部都点到了的。
张继诗中涌现了9个意象,玉轮、乌鸦、清霜、江水、枫树、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这些意象中,除了寒山寺没有直接点明外,其它意象都是完美领悟在歌词中了的,可见词作家确实是有极强的笔墨功底的。

其次,更难得的是词作家将这些意象进行了当代化的延伸,加上了自己的理解,让古典文化和当代人笔墨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比如首句写渔火,“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便是对原诗“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当代解读。
而“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也是对“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当代解读。
从全诗对这些意象的理解来看,词作家并没有过分强调这个“愁”字,而是在淡淡忧闷中去沉思。

末了,实在整首诗可以看作一个当代人,和千年前的大墨客进行了一场超过韶光的对话。
小时候,每次听到这首歌,总以为这是一首很肉麻的情歌。
终年夜后才明白,每个人对这首歌的理解都不太一样。
有人当它是一首思乡歌,也有人当它是一首抒发不得志的歌曲。
但现在,再仔细品读歌词,通过“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等句子,才创造这首歌实在更像是唱给千年前的张继听的。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中的“你”完备可以看作是当年那位在船上睡不着的大墨客。
演唱者和大墨客之间由于同样的愁而联系到一起,这张旧船票只是一个外在的媒介。

不得不说,这次的改写是非常成功的,唯美的歌词,配上毛宁忧郁的声音,堪称完美,这正是它当年能风靡的缘故原由。
千年前的那一记钟声,那一叶小舟,那一位大墨客,那一个无眠的夜,惊艳了诗坛,让我们见识到笔墨的魅力。
千年后,这一曲《涛声依旧》,诉说着一样的无眠,风靡大街小巷,这是歌曲的魅力。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则当代歌词不如唐诗那么凝练,意境上也不如原作那么高等,但能改编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难得了。
这首歌,这首诗,您听过吗?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