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条热搜,倒给人如沐东风的觉得——

#林青霞回归微博#

不是炒作,不是绯闻,仅仅只是发了一条微博而已:

「開通了!
MY GOD!
大家好!

消失6年归来仍是华语第一美男

时隔6年,林青霞终于找回微博密码。

然后一口气连更了好几条。

隔天在微博晒出一张旧照,惊为天人,再上热搜。

接着便是「报复性发文」——分享书本、打乒乓球照片、疫情间的生活感悟…

仿佛瞬间把人拽回旧光阴。

那时,微博还不是营销阵地,更像这天志本,记录着逐日心情杂感。

女神如此激情亲切,网友的互动更是积极。

林青霞还随手点赞了一些网友的转发。

个中一条疑似「水军」,女神太纯挚了

过足瘾后,凌晨三点多发了这么一条:

「我不发了,大家睡吧。

过于可爱了。

而这位可爱的姐姐,本月初刚过完66岁生日。

这次,林青霞因此「作家」的身份回归。

由于她又出书了——《镜前镜后》。

这是继《窗里窗外》《云来云去》之后,她出版的第三部作品。

比较「作家」,我们更熟习林青霞「演员」的身份。

但实在林青霞的笔墨,同她的电影一样精彩。

本日,鱼叔就为你揭开女神的另一壁——

「作家」林青霞。

作为演员的林青霞,大伙肯定不陌生。

1973年,19岁的林青霞出演了电影处女作《窗外》。

她本色出演女高中生江雁容,一夜成名。

作家亦舒在看完《窗外》后说了句:「林青霞,真要命。

80年代,林青霞远赴喷鼻香港发展,留下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形象。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中的东方不败,缔造了被誉为港片五美的「青霞饮酒」瞬间;

《东邪西毒》中,她分饰慕容嫣和慕容燕两角;

《重庆森林》中,她是爱上毒贩的冷漠金发女杀手…

这些角色,不足为奇,都是英气与娇媚并存。

用章诒和的话说:「穿上女装是美女,换上男装是帅男,没治了。

1994年,林青霞嫁给了喷鼻香港贩子邢李原。

随即宣告息影,娱乐圈一片哗然。

回顾二十二年的演员生涯,林青霞这样写道:

「拍过一百部戏,演过一百个角色,实在,林青霞最难演的是林青霞。

婚后她选择扮演自己,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而她与笔墨的结缘,来自喷鼻香港作家马家辉的一次约稿。

那一年是2004年,喷鼻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去世。

黄霑

时任《明报》编辑的马家辉,想请林青霞为黄霑写一篇纪念文章。

在黄霑追思会的前两天,她完成了这篇名为《沧海一声笑》的文章。

文中回顾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林青霞第一次离开台湾,来喷鼻香港宣扬电影《窗外》,在晚宴上遇见了黄霑。

她对黄霑说:「我彷佛变得傻傻的。

黄霑一听就笑了,笑得很洪亮:「这是正常的。

黄霑和林青霞

林青霞把文章发给马家辉,得到了八个字的回答:

「来日诰日就登,一字不改。

在那之后,林青霞的写作激情亲切一发不可整顿。

一篇接一篇,文章陆续揭橥在了《明报》《文申报请示》《南方周末》《新民》等刊物上。

一韶光,「作家」林青霞声名大噪。

多年来笔耕不辍,直到2011年,林青霞集结出版了第一本书,《窗里窗外》。

60岁生日,出版了第二本书《云去云来》。

66岁生日,出版了第三本书《镜前镜后》。

不同于演员时期的风起云涌,林青霞的笔墨是朴实平淡的。

琼瑶曾这样评价林青霞的文章:

「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夸年夜的描写,只是自然而然的。

这也正是林青霞的笔墨迷人的地方。

写作时完备放下明星身体,纯粹作为一个记录者。

她在用文章给明星的身份祛魅。

然后这些文章,反过来又塑造了一个与演员截然不同的作家林青霞。

林青霞记得林燕妮(喷鼻香港著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文章是脑筋在演戏。

以是林青霞认为:

「我的写作过程不过是换一种形式演戏罢了:戏是我的文章,摄影机是我的笔,导演是我的脑筋。

2011年的夏天,林青霞在喷鼻香港书展上说:

「不要叫我大美人,不要叫我大明星,我现在是作家。

马家辉和林青霞

以是,身为作家的林青霞,到底都写了些什么?

写自己的私情秘事,写电影的幕后花絮,写身边的嫡亲朋朋。

用本日的话讲,如果林青霞开"大众年夜众号,她笔下的这些非虚构故事,篇篇都会是10w+的爆文。

一件件来,先说私情秘事。

林青霞写自己是如何被《窗外》剧组选中的。

那年十七,林青霞大专联考落榜。

有天晚上,她和同学张俐仁在街上被一个男人问:「要不要拍电影?」

她们没有答应也没有谢绝,而是留了男人的名片。

后来两人实在无聊,就打了电话过去。

不过条件是,「我们刚高中毕业只能演学生。

巧了。

有部电影恰好在招学生演员,两人都当选中。

这部导演的导演郁正春,带着条约上门。

由于林青霞还未成年,以是母亲代她签下人生第一份片约,片酬一万新台币。

没错,这部电影便是《窗外》。

《窗外》

原来梦想着成为空姐的林青霞,就这样误打误撞进入演艺圈。

回顾起这个改变人生的节点,林青霞这样写道:

「众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实人生这场戏,比虚构的剧情更富有戏剧性。

成为演员后,自然就有写不完的幕后花絮。

19岁的《窗外》,是生平中最快乐的光阴。

林青霞和张俐仁,戏里戏外都是最要好的同学。

片中有场亲热戏,她不想让张俐仁看到。

可张俐仁偏要看,不顾危险爬墙也要偷看。

林青霞不肯演,导演只好把张俐仁关进了小黑屋。

22岁拍摄《四行孤军》,用晕厥换来第一个影后。

片中林青霞饰演的杨惠敏,有一场渡河送旗的重头戏。

那天寒流来袭,气温骤降,林青霞还是硬着头皮跳进河里。

上岸后全体人冻得直抖动。

副导演让她赶紧到火堆边取暖和,还给她递了一瓶酒。

没喝几口,林青霞还是昏倒了。

这种冒死三郎的精神,换来了第一座影后奖杯——1976年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38岁拍《新龙门客栈》,哭了大半个中国。

在敦煌拍摄时,林青霞的眼睛被竹箭划伤。

她形容面前彷佛有道白线。

于是,急速赶回喷鼻香港治疗。

她一个人乘飞机先从敦煌飞兰州,再从兰州转机回喷鼻香港。

这一起都把脸埋在帽子里,偷偷堕泪。

用她的话说便是:「孟姜女为寻夫哭倒长城,我是由于《新龙门客栈》哭了大半个中国。

后来被年夜夫奉告:那道白线,是眼膜裂开了,好在治疗及时。

由于这件事,林青霞心有余悸,至今没看过《新龙门客栈》。

40岁拍摄《东邪西毒》,完成了一次没有剧本的演出。

林青霞想在开机前做做作业,就跟导演王家卫要剧本。

谁知对方不给:「我便是不要你们做作业。

林青霞软磨硬泡,把他被逼得没辙,才拿到了剧本。

谁知开机后,完备不按剧本来。

她原来很是不解,直到写作后才逐渐体会到导演的苦心:

「摄影机对导演来说,就好比他手上的一支笔,他要下了笔之后才知道戏怎么走下去才是最好的。

林青霞的好闺蜜施南生说过:「青霞最大的本领,是很会交朋友。

正因如此,林青霞笔下最精彩的故事,当然还是关于身边的朋侪。

林青霞,施南生,徐克

林青霞写过张国荣、邓丽君、李菁、琼瑶、蒋勋、张叔平、施南生、三毛…

这些人物稿件胜在一点,独家。

皆是鲜为人知的圈中秘事。

林青霞无意笼统地去写这些人的平生,而是着墨于相处中的那些小事。

王祖贤,林青霞,张国荣

细腻的心思搭配亲和的笔触。

写到交情,蕴藉不露;写到死活离去,则哀而不伤。

林青霞写张国荣。

两人成为好友,是在一起拍《东邪西毒》时。

在巴士上,张国荣问林青霞过得好不好。

她一听这话就哭了。

他则赶忙安慰:「我会对你好的。

两人拍摄《白发魔女传》

2003年3月,林青霞,施南生,张国荣三人一起去看电影《纽约风云》。

电影结束,回去路上,林青霞觉察张国荣状态不对劲。

问了施南生,才判断他大概是患了忧郁症。

林青霞本想安排张国荣接管生理治疗,可由于彼时正值非典肆虐,便暂搁置。

谁知没过几天,就收到张国荣离世的噩耗。

林青霞为此十分自责。

此后她再住文华酒店,总要避开快船廊。

由于张国荣生前常约她在那谈天:

「我极力地集中精神,脑筋里浮现的却是国荣在这儿,在我对面跟我说的话:青霞,不要再拍戏了,也不要打太多麻将…」

林青霞写邓丽君。

1990年两人同游巴黎,在回港的飞机上,林青霞问她:「你孤身在外,不感到寂寞吗?」

邓丽君回答:「算命的说我命中注定要离乡别井,这样比较好。

《纵横四海》里周润发在巴黎海滩呼喊「青霞丽君」的出处

四年后,林青霞想把婚礼的花球抛给邓丽君,可她不在现场。

后来两人通电话,邓丽君说:「我在清迈,我有一套红宝石的首饰送给你。

那是两人末了一次说话。

第二年,邓丽君因病去世。

「奇妙的是,在梦里,众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林青霞写三毛。

1988年秋日,林青霞、严浩、三毛一起用饭。

三毛喝多了,回家后在楼梯上摔了一跤,断了肋骨,肺也穿破了。

后来林青霞去看望她,只见她在病床上坐定,对她朗读起了8年前的《滚滚尘凡》剧本。

「相信不会有人有我这样读剧本的履历。

《滚滚尘凡》

多亏了三毛的剧本,电影《滚滚尘凡》横扫了当年的金马奖。

12提7中,林青霞也收成了演艺生涯唯一一座金马影后奖杯。

「当我在台上领奖时,真想请她(三毛)上台跟我一起分享这个名誉,可是我没有这么做。
这个遗憾一贯到了二十年后的本日,还存在我的心里。

林青霞写李菁。

1965年,17岁的李菁就凭借电影《鱼美人》成为了亚洲影后。

在林青霞心目中,李菁便是偶像般光芒万丈的存在。

1975年,她在晚宴第一次见到李菁。

「这次我还是怯生生没敢望她,同在一个饭桌上我们却没有交谈。

90年代林青霞长居喷鼻香港后,再听到李菁的,都是诸如「她电影拍垮了」「她炒期指赔光了」「她到处借钱」之类的。

从极度残酷到极度悲惨,人生大起大落间,李菁说过的话里,林青霞印象最深的是这句:

「有钱嘛穿高跟鞋,没钱就穿平底鞋啰。

李菁去世后,林青霞追忆她的办法,是再看一遍李菁的成名作《鱼美人》——

「我独自哀悼,追忆她的似水年华,余音袅袅,无限惋惜。

林青霞写张叔平。

张叔平是她最亲近的男性朋友。

谭家明导演的电影《爱杀》,是两人第一次互助。

此后林青霞险些所有的电影造型都出自张叔平之手。

包括三本书的设计,屋内的装潢,也由他操刀。

「我跟叔平无话不谈,最愉快的事与他分享,痛楚悲哀时对着他堕泪,他的反应也另类。

林青霞认为两人很像,她自比为「女版张叔平」,也把张叔平称作「男版林青霞」。

「与他相知相识是前世修来的。

以上各类,不过林青霞所写的一角。

比拟同时期的其他喷鼻香港美人,林青霞绝对是最分歧凡响的一位。

她美得惊艳,却乐意在全盛时急流勇退。

然后又在皱纹爬上眼角的时候,选择换一种身份回归。

她用笔墨回顾前半生,琐琐细细,实实在在。

鱼叔想起木心的一句话: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形容林青霞正贴切。

都说「岁月不败美人」,实在,与容颜无关。

正好在于,美人无惧岁月对容颜的摧残。

作为演员,电影中的她永久年轻;

作为作家,她用笔墨让自己保有活力。

林青霞在六十岁的时候,出版了《云去云来》。

章诒和曾这么形容她:

「水深水浅,云去云来,林青霞才六十,小呢。

如今六年过去了,她用着最新的手机,玩起了「年轻人」的微博。

我们依旧可以这么说:

林青霞,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