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听说,宇航员站在月球上不雅观望地球,用肉眼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建筑便是万里长城。

长城修建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期间,发生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期间列国争霸,相互防守,长城修建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建的长度都比较短。
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著名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讲的便是发生在秦始皇期间。

蜿蜒在古诗词里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连绵一直

秦、汉、明三个封建王朝所细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明朝是末了一个大细长城的朝代,本日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建。

古往今来,文人武士或慕名而来,或偶尔途经,创作了不计其数的诗词,抒发他们一睹万里长城雄伟风采后的感想熏染。

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落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这首《登长城》又题《塞下曲》。
诗中的汉家,借指唐朝。
上郡,即绥州,天宝元年改为上郡,治所在龙泉,今陕西绥德。

古长城,指东接上郡,位于今陕西靖边东北的秦长城。

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古代指中原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除了《登长城》外,李益所写与长城有关的诗还有《统汉烽下》:“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这首诗写当年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劳民伤财建筑了万里长城。
而今烽烟散去,塞外边陲空寂无声,让人倍感凄凉。

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汪遵,一作王遵,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即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初为小吏。

《长城》是汪遵写的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
墨客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咋看长城犹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但武治究竟不如文治。

汪遵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
就连空前壮大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诗中蕃戎,指当时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

临洮,秦置县名,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当时毗邻国境,是长城防线上的军事重镇。

汪遵所写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杞梁墓》:“”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寡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这首诗写无数男子被抓去修建长城,活活累去世,抛尸荒野,而他们的妻子都成了可怜的寡妇。

长城,可真是无数人的血肉之躯建成的啊!

陆游: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南宋著名爱国墨客陆游,是创作诗数量最多的古代墨客,光现存诗词就达9000多首。

陆游这首《古意》,前两句叙事,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对仗工致;后两句抒怀,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西汉与匈奴“和亲”,昭君出塞,至去世也未曾回过故乡。
昭君墓被当地人称为“青冢”,有很多处,该当多为衣冠冢,但反响当地公民对昭君的爱戴。

陆游创作的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古筑城曲》:“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
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宗子。

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
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
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违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
受命前往上郡,帮忙大将蒙恬修建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屡求求永生不老仙方未能遂愿的秦始皇驾崩,遗诏扶苏治丧登基。
“颠倒黑白”的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18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陆游的《古筑城曲》,看似叙事,实则寓理,字字深奥深厚,句句凝重。

思诗:

与长城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

从魏晋才女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里的“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到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里的“饮马长城窟”;

从唐朝诗仙李白《北风行》里的“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还有他的《送张遥之寿阳幕府》里的“不假筑长城”,一贯到明朝林氏三世五尚书之始林瀚《诫子弟》里的“长城万里今犹在”……

与万里长城有关的古诗词,就犹如万里长城一样,雄伟壮丽,连绵不绝,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一道十分别致而又无比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