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他是王阳明的学生,泰州学派的首创者。
他本来是一个盐商,没读太多书;然而他很好学,常常随身携带《孝经》、《论语》、《大学》等书,逢人便问教,韶光久了,他也能够讲学,后来拜入阳明门下。

王艮

他勤学不辍地讲学,以弘扬师门之教。
他曾经写了一首被喜为传颂的《乐学歌》。

《乐学歌》

诗词赏析王艮乐学歌经由进程致良知寻找人心的本体之乐

王艮

民气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肃清,民气依旧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

於乎!

天下之乐,何如此学。

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拜周敦颐为师,周敦颐留给了他们兄弟俩一个终生作业:探求孔子和颜回的快乐之处。
王阳明也曾说“乐是心之本体”。
这个“乐”字为古来圣贤所重视。

王艮

“民气本自乐”,便是王阳明说的“乐是心之本体”。
既然“乐是心之本体”,那为何人很多时候活得并烦懑活呢?只因这个本体真乐被人的私欲所束缚了,“自将私欲缚”,使得本体真乐不能散发出来。
试看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们的笑颜多么残酷,这是发自内心的真乐。
而成年人为事情担忧、为房价而焦虑、为股市而忧闷、为社会负面新闻而戚戚。
这些问题由于担忧和焦虑就能办理吗?非但不能,反而逐步把自己拖垮了,各种身心疾病、乃至癌症也由此而来。
人总是有太多的负面感情和负面能量郁积在心中,本体的真乐如何能散发出来,就像雾霾重重,即便阳光和煦温暖,又岂能穿透而绽放光芒。

如何破解这个蒙蔽本体的私欲,用良知来自我觉醒和自我拯救。
良知本自知,用良知来觉照私欲,私欲自然一览无余。
如果决心致良知,那么私欲便可以被肃清,以是本体真乐就会彰显出来,则是“民气依旧乐”。

“乐是乐此学”,“此学”是指什么?便是指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王艮是阳明师长西席的徒弟,以弘扬师门之教为己任,当然他也传播和推广致良知之学。
“学是学此乐”,“此乐”是心之本体的真乐。

“不乐不是学”,如果心体烦懑乐,那不是真正的致良知;“不学不是乐”,不致良知,难得本体之乐。

阳明师长西席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致知格物便是把自己的良知推广和利用在万事万物上。
如果还是心烦懑活,不妨反思是否在做致良知。

笑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在自己七十岁生日那天写下了一首诗,他这首诗可以与王艮的《乐学歌》参照着一起来读:

查理·卓别林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查理·卓别林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楚和情绪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本日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欲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

就算那个人便是我自己,

本日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发展的约请。

如今,我称之为“成熟”。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才明白,我实在一贯都在

精确的韶光,精确的地方,

发生的统统都适可而止。

由此我得以沉着。

本日我明白了,这叫做“自傲”。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捐躯自己的自由韶光,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来日诰日。

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畅的事,

本日我明白了,这叫做“纯挚”。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阔别统统不康健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阔别统统让我阔别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康健的自私自利”,

但本日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连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来日诰日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统统正在发生确当下,

本日,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
这就叫“完美”。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不合,抵牾和问题,

由于纵然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天下,

本日我明白,这便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