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美诗七首:东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

东风。
顾名思义是春天的风。
但是在传统中国文化里,立春节气开始的风,才叫做东风,或者叫作东风。
哪怕一夜之间,同样的气流,昨天叫作北风和冬风,立春交节之后的风,便是东风了。

很奇妙的是,站在立春节气的阳光里,那吹过来的风,的确是很特殊,带着分外的半暖微寒,特殊的有别于冬天的冷风,就分明让人觉得,这便是东风,春天到了。

那风里有着不同往常湿润清甜的味道,连身体也如此时的杨柳优柔起来,连带脸上的笑颜也自然轻盈起来。

春风美诗七首春风扇微和春风起春树

形成这种觉得的缘故原由,自然是多种,个中最主要的,还是太阳自南回归线回归,此时地球的积温开始明显积累,气温升高,而无论此时从哪个方面吹来的风,都已经不再让人觉得特殊寒冷,萌生的早春的花草植物的气息,已经飘荡在空中。
更何况,从海面吹来的湿润的东熏风逐渐霸占了主导。
景象逐渐走向温暖湿润,连风也舒适起来。

经历了漫长冷漠冬寒的人,怎么不分明觉得这东风的善意和美好?

传统立春节气重大的第一个物候标志便是“东风解冻”,高于零度以上的气温,融化着封冻的江河湖泊,风加速着空气的流动,融化更多的冰雪,给人间带来更多买卖吧。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屈原《九歌山鬼》选录

不过此时他并不是特殊写的早春,在湘楚山林地带,春天从东边飘过山林的风,每每形成春天的山雨,烟气迷离。
东风和雨本身就有紧密的联系,由于是海洋气团向大陆的推进,当然屈原时期,对付未知的自然征象,都授予了神灵之气。

那东风带来的是滋长山林的神雨。
那大山深度或者云雾之上,总有高于人类法力的神灵吧。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嗟叹,持此动听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陶渊明《拟古九首》

晋朝陶渊明的这首诗,虽然不是特殊描写东风的,但是一句“春风扇微和“,描写了东风给人独特的感想熏染,东风如扇子的微风吹过,小小的温和,犹如全体早春给人的觉得。

古代的早春有过年,立春,人日,灯节这样的盛大节日,过年守岁,立春前守夜,正月十五赏月,早春清夜,也有无数人通宵达旦歌舞欢会。

都在这东风习习的夜晚,或有明月,或有梅花。

良辰美景最是早春之美,春之开始。

”春风扇微和“这句成为历代吟咏早春的经典试题,唐朝的科举考试用这句诗做题目,赋诗者浩瀚。
宋朝人多用这句诗当作诗题,歌咏春天,清朝乾隆天子也逞才,连写两首。

由于这句诗给人真实的早春东风和美的共鸣。

“临东风。
东风起春树。

游丝暧如网。
落花雰似雾。

先泛天渊池。
还过细柳枝。

氛氲桃李花。
青跗含素萼。

既为风所开。
复为风所落。

舞春雪。
杂流莺。

迎行雨于高唐。
送归鸿于碣石。

始摇荡以入闺。
终徘徊而缘隙。

鸣珠帘于绣户。
散芳尘于绮席。

佳人不在兹。
东风为谁惜。
” 南梁 · 沈约《八咏诗 其二 会圃临东风》选录

最美的东风诗是南北朝沈约的《会圃临东风》。

站在东风里,东风从迢遥的树上吹来,那杨柳飘荡的柳丝在阳光里犹如金色的网。

那东风吹落了梅花,纷纭如雾。

东风从高山天池中吹过,吹到人间的柳树枝上,它酝酿着无数桃李花的花蕾,远看如霞似雾。

那俏丽的桃李在东风中绽开又在东风中凋落。

而东风却连续前行,舞动春天的雪,逗弄春天的流莺。

它飘荡在天上,欢迎巫山过来的云雨,它吹过大雁的翅膀。

然后它潜入人间,在美女的屋子外徘徊,将门口的珠帘扭捏,将落花吹到宴席上头。

只是它迟迟没有看到心爱的佳人,在佳人的住处长久徘徊。

这东风,像个寂寞的小孩子,拥有无边的法力,却终极贪恋人间的美好,大气浪漫又纯情。

”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响馀声。
“ 南梁 · 何逊《咏东风诗》

沈约之外,写东风诗的也多,虽然不足浪漫大气,却也新奇。

比如这首,如诗谜。

是什么,可以听到声音,却看不见它。

是什么,可以很厚重狂暴,也可以很轻盈。

是什么吹到窗台前面,飘落了美人脸上和盒子里的喷鼻香粉?

是什么,有它的地方,琴声变得格外余音袅袅?

当然是春天的风。
可以听到它从竹林走过,可以觉得它从面上划过。

可以从飘落的喷鼻香粉知道它的存在,可以在琴声里,觉得它的徘徊。

”知尔新从外洋来,晓窗吟坐思难裁。

堪怜时复撼书幌,似报故宅花欲开。
“ 唐末至五代 · 崔致远《 东风》

唐朝有相称长一段韶光富庶安定,大一统的社会,让很多人能够借助当时的水陆交通,游历南北。
对付东风的认知,也就更详细化。

那些南来北往的官宦游子,从富庶的福建浙江可以前往塞外,同样李白也走出四川,在京城,南京,安徽,湖南都 留下他游历的身影。

东风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海上。
这是唐朝人真实切身感想熏染。
当代的气候学阐明了海洋气团夹杂大量水汽,每年春天会从海上进入陆地。

当然在沿海地带这样的风很随意马虎形成台风,大而狂暴。

我知道东风是刚刚从海上过来的,我坐在这里经历着从海上吹来的风。

我知道这样的风里,是春天到来的证明,但是这地方的风也太大了,摇动着我书柜上的帘子。
在这样湿润的风中,我到底思念起我的家乡,此时家乡的梅花也等着这风吹过,好开出满树洁白的花朵吧。

他书房里书帘一定是白色的或者绣着白色梅花的纺织物,在风中摇荡飞舞,宛如故乡此时东风春雨里满树梅花。

他的故乡在哪里?在新罗。
十二岁时,他就来到大唐,在这里学习读书,考中进士,做官。
是这靠近海边的风,忽然让他有了深深的乡愁。
28岁的时候,他回抵家乡。

”东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

垂杨曲江堤,细草东郊路。

祇言今似昔,不悟新非故。

流水何时归,残莺数声暮。
“ 元 · 何中 《东风如少年效程汉翁》

东风给人无尽的活力,无论是早春的微寒之风,还是仲春春天的百花风,还是三月的晚春信风。
热闹,多情,浪漫。
是先有的春天,还是先有的东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玄妙问题。

东风给人的感想熏染便是活力。

你可以把它看作春之女神,当然还有一种俏皮的比喻,便是精力兴旺的少年,天地间到处蹦跶。

东风就像少年,奔跑行走不知道疲倦,没有安定的地方。

比如他又来到了曲江边上,吹绿了无数杨柳枝头,犹如拨弄她们俏丽的长发,一转身,他从西边跑到了城市东边的郊野,让这里小草返青,绿遍长路。

他喜好这里仿佛是去年的样子,但是不知道,这里重新创造的春天,并不是他的故乡。

只是有激情的少年沉醉在这里,早已经忘却了回家的路。

这首诗很有哲理,正看反看都对。

东风和少年,都是面向未来在创造,用激情写就浪漫的春天,此时此乡便是故乡。

反过来看,无非说的是人间少年贪恋他乡繁华乐不思归。

但我还是爱这句,东风如少年,正当少年不言归,最美便是当下。

"宝历开新岁,春回斗柄东。

漪生天涯水,冻解日边风。

浩荡依蘋起,侵寻带雪融。

江河霜练静,沼泽玉奁空。

鱼藻雍容里,云霄俯仰中。

更无舟楫碍,从此百川通。
"北宋 · 秦不雅观 《拟郡学试东风解冻》

早春的东风,东风解冻。
宋朝的试题里有”东风解冻“做题目。
看看才子秦少游怎么写最早的东风。

一年又到了新年,立春回归,天上的北斗指向东方。

那流动的荡漾是从水天交卸处生起,由于在那里,东风从太阳边过来,化冻了天边的冰冻。

这句虽然是遐想,却很故意思,至少,高山上的冰川是由于阳光和温度而融化,暖风当然加速了溶解。

浩荡的东风从天边芦苇萍草中生起,不多久所到之处,融化了河中的冰雪。

江河像白色的绸缎一样安静,雪逐步溶解成水,风让沼泽中的坚冰融化,仿佛化掉了沉重的玉器。

在这样的风里,鱼和藻类重新自由从容在水里,不再被冰雪困住,可以自由鱼跃,望着天空。

从此河流解冻,舟船无碍,可以在各样的河流里通畅。

虽然这首诗有着时期和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但也大致说清楚了春天,水,风,流水的关系。

黄河长江之水并非天上来,然而其源头是雪山和冰川,当春天的太阳温度积温融化了冰雪,海面带来的暖湿气流也逐步推进要地本地,融化冰雪,河流水涨,舟船通畅,有东风和东风的助力,更得力地球的自转和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纬度。

但是东风是这样的美好,焉能让人不醉东风?

来,你也写写带给你无限春意的东风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