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元稹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春分节气赏析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译文

阴阳二气不要交相争斗了;不如在春分时节,多向春雨深处行走。

你看春雨来了,可以看天空中闪电忽明忽暗;你看乌云来了,可以听天空中轰隆作响的雷声。

山色青翠,与天空连成一片,碧空如洗;林间的花儿,分外妖娆,与日光连成一片,分外通亮。

梁间的玄鸟,窃窃密语;彷佛想要读懂人们内心的繁芜情绪。

注释

1.交争:交相争斗。

2.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昼夜分”、“仲春之月”。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3.电影:闪电的影子。

4.玄鸟:初始形象似燕子,后演化成有鸡冠、鹤足和孔雀尾巴的凤凰。

赏析

春分,是一个令民气醉又心碎的节气。
它太过柔美,反而易生感伤。
需知这世间并无太多这样美妙的日子。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正因它美得短暂,美得残酷,长留不住,以是人们才会心生悲哀,感叹美好光阴一去不返。

这首诗,通篇都在描写春分晴雨时分的奇丽景象,却在尾联,抛出了“解人情”的心灵密码。

人们面对春分景致,生出的情绪,真的就如眼睛所见的那般美好么?我们不妨接下来一起解读全诗。

首联,二气,是指阴阳,这两个冤家,整天吵吵闹闹,无时无刻不在比试高下。
即便在这样美好的春日,也不消停。
以是,墨客说:你们别打了,跟我一起去看看春雨吧。
没听说,朦朦胧胧的春雨笼罩下,有无数的姹紫嫣红和动人心魄的绝妙景致么。

正如古代词人所写:溪边景致已春分。
画堂烟雨薄暮。
水沉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春分的雨,由于杨柳青青,遂有了一个更加幽美的词句:烟雨。
烟,忽明忽暗,环抱蒸腾,朦朦胧胧,这样的雨,有时候竟小得不必打伞,只是发丝上会沾上一些水汽。

这天地间,大概没有比烟雨,更撩民气魄了。

颔联,写春分时雨中所见到的奇特景象。
这些景象即春分三候之二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久违的电闪雷鸣,预示着仲春天来了。
这里,“雨来”对“云过”,“电影”对“雷声”,中间用一“看”和“听”,表明墨客对付大自然变革的喜好与期待。

颈联,写雨过天晴后的春分景象,亦是分外动人。
你看那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峰,连着天涯,一碧万顷。
林间的野花,透过稀稀疏疏的枝叶,在日光的沐浴下,倍显著艳。
这是多么俏丽的晴朗春日图啊。

同样在墨客欧阳修的笔下《春分》,亦是非常迷人的: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尾联,玄鸟即燕子,这里说的是春分三候之另一候:元鸟至。
“元”,在古代通“玄”,说的都是燕子。
刘长卿《春分》,也提到玄鸟: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外子放纸鸢。
可见唐人用玄鸟指代燕子的称呼。
燕子一到,闺怨的女子也开始怀春了。
它们在梁间飞来飞去,相互说着悄悄话,仿佛也在学人懂得欣赏春分的景致。

这里的“人情”里,有着一种淡淡的春愁,是冯延巳笔下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边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月牙人归后。

这里的“人情”里,还有着一种少女怀春的萌动:野有去世麇,白茅包之。
少女怀春,良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去世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这里的“人情”里,更有一份孩子们的期待之情,由于满天的鹞子,都代表着一个个快乐的童年。
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宠爱,与他们一起放飞儿时的梦想。

这里的“人情”里,还有着农人伯伯的春耕之情。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劳碌的日子,才会让农夫心中踏实。
不劳而获,对农夫而言,从来都不算一件幸福的事。

末了,如果想在春天种下一个欲望,不妨种下一棵树吧。
春分可是植树的好时节呢。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
现任泰州副刊编辑,《稻河》编辑。
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采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