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图
黄州当时猪肉价钱便宜,苏东坡日子过得也不宽裕,就变着法儿去做,并且把自己的烹调履历写入《食猪肉》这首词中: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逐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须要把稳的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两句,它的意思便是富贵之家不屑于吃猪肉,穷苦之家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它。可见北宋年间的黄州,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贫民百姓,吃猪肉的却是不多。那么在宋代食用最多的肉食是什么呢?鸡鸭有肉暂且不表,该当是牛羊肉了。《清波杂志》记载北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苏东坡也有“十年京国厌肥羜(zhu,指五个月的羔羊),日日烝花压红玉”。牛肉虽然没有羊肉食用普遍,却也是有的,宋朝的墨客华岳有诗云:“茅舍松棚隔小桥,碧帘斜挂竹篱腰。猪头煮去和皮擘(bo),牛肉称来带骨烧”。华岳乃南宋武将,能工诗文,这里截取他《郊饮》里前四句,外出远足也能吃上牛肉,还是不错的。
东坡居士
辛弃疾《破阵子》上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这里的八百里便是指牛,意思便是把牛杀了,煮成肉分给将士们吃。虽然是作者的想象,但也解释不管在民间还是当时的军队,都是有牛肉吃的。
实在国人食用牛肉的习气早已有之,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春秋战国期间“弦高犒师”,这是史籍记载的,弦高用四张牛皮、十二头牛“赏赐”秦师,挽救了郑国。
疆场秋点兵
唐朝大墨客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云: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元稹在《田家词》中也有提到: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到了清代,也有食用牛肉的明确记载,汪琬在《官军行》中有云:锦袍绣箙月中明,牛肉粗肥挏(dong,扭捏)乳清。
主席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也曾说道:土豆熟了,再加牛肉。
太白邀月
不过,看了上面这些,你要认为牛是可以随意宰杀的,就大错特错了,放开宰牛牵制,也便是这几十年的事儿,由于机器化水平高了,对付耕地来说,牛的浸染已经很小了。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牛还是不能随意屠宰的,笔者曾打仗过在供销社干的师傅,据他们说,开的牛肉锅所杀的牛,都是经由公社干系部门批准的,不然会犯缺点,乃至会关起来。
放牛图
中国是农业大国,对耕牛的保护可以追溯到周朝,周天子在敬拜时候可以“猪牛羊”,而诸侯只能是“牛羊或其他”,到了唐宋,规定更是严苛,私自宰杀自家耕牛也是违法的。于是就各种辞吐频出,说什么“水浒英雄大口饮酒,大口吃牛肉是不可能的”,“施耐庵是为了小说须要,表现豪杰们英雄气概,故意编纂出来的”,还有说“明朝开国天子朱元璋姓朱,要避讳,不能说猪,只好改成牛”,实在这更是无稽之谈,到现在也没有创造明朝人不能养猪和不能食用猪肉的记载。
实在,从古到今,不可以私自宰杀耕牛是真的,关键是牛也是动物,也有“生老病去世”,也便是说经由官方批准,那些不能垦植或者由于战役须要,牛还是可以宰杀的,关键你得合法。合法宰杀的牛肉是可以交易和食用的。有买卖,就有食用,天经地义。
食草图
那么为什么在《水浒传》中,豪杰们喜好食用牛肉而不是其他呢?紧张有下面几点:
其一,牛肉加工后便于携带,豪杰们奔忙江湖,来去匆匆,一壶酒,几斤牛肉,便可以当做干粮了,至于猪肉或其他,实在不便于携带;
其二,唐宋年间,战乱频繁,侠客精神大行其道,李靖、红拂女、虬髯客,被称为“风尘三侠”,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李白也曾写过《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以是牛肉就被授予分外的意义,吃牛肉和侠客精神相对应的。水浒英雄生在北宋末年,国祚飘摇,动荡不堪,吃牛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风风火火闯九州
其三,牛肉供给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于是价格也昂贵,对付江湖上行走,又被朝廷通缉的“豪杰”来说,生命之于他们,可以说“薄如朝露”,不一定哪天就结束了。他们自然会选择牛肉来吃,以表示自己的代价和分歧凡响。
综上所述,牛肉不是说不能吃,也不是说很稀缺,只要你有钱,啥时候都是可以吃到的,条件是合理合法。况且制度是制度,规矩是规矩。在纲常败坏,礼乐崩溃的年代,法律的实行也是个问题,“是公就有私,有私就有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儿多了。
吃点喝点才有劲儿
我们不能只凭一些条文就可以断定,牛肉是不可以随意吃的,况且能卖的大多是合法宰杀的,有什么不能食用的?只要有钱、有地位,也别说牛肉,还有什么肉不能吃呢?写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一首自编的曲儿,与大家共飨:
半斤牛肉下肚,尚需一壶老酒。唤小二,莫怠慢,爷这儿有诸多银钱;唤兄弟,请把盏,你我同醉,共赴危难。来时路漫漫,去时趁鞍鞯,三尺青铜,气冲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