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宝贵的是童真,孩子纯净的双眸,可爱的笑脸,会让人忘怀所有烦恼,怠倦全都消散。

诗里的儿童,天真烂漫。

早春时节,游园的墨客,有时觅得一枝半开的梅花。
墨客闲来倚着竹,看孩童在草地玩耍。
孩子懵懂可爱,仰起小脸问:小草什么时候变成绿色了?

梅花含苞待放,草芽钻出泥土,早春的气息清新自然。
又有孩子的稚言稚语,清代墨客袁枚看到的统统,都在欢欣成长,充满希望,让民气境愉悦。

儿童节快乐诗里的儿童无邪烂漫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墨客的另一首诗,也是春天。
小小村落落,夕阳云霞环抱。
雨后的桃花倒影,映出一池绯红。
不知牧童去了哪里,远远只看见牛背上,卧眠着一只鸥鸟。

墨客题诗的这幅画,牧童呢?在画外。
大概,他在更远处折下柳条,躺在草地上吹柳哨。
或是,摘了桃花当做小船,看它晃晃荡悠漂向远方。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清·袁枚《题画》

唐代墨客白居易的《不雅观游鱼》,既有趣,又有哲理。

墨客绕着小池闲步,看水中鱼儿欢畅地游来游去。
举头间,看到渔船上摆弄鱼钩的小孩。
墨客和小孩都喜好游鱼,不同的是,一个给鱼喂食,一个垂下鱼钩钓鱼。

大人气定神闲,小孩收视反听。
施舍之乐,收成之乐,哪一种,都精确。
小孩的天下,是一每天在做加法,大人呢,到了一定年纪,就欣然做减法,背上的行囊,一点点轻盈。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互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唐·白居易《不雅观游鱼》

初夏的中午,庭院青松繁茂,树荫下有半弓绿苔。
宋代墨客杨万里小憩后,

夏天适宜读这首诗,松阴绿苔生,泉清蕉叶肥,处处透着清凉。
墨客倦意未消,捧泉浇蕉叶戏耍。
小孩叽叽喳喳跑过来,笑着跳着:下雨啦!
下雨啦!
大人和孩童的亲情互动,温馨亲切。

后续呢,大概是这样的画面:墨客倦意全消,书房焚喷鼻香静读。
孩童也学大人掬泉,玩了一会,又跑远了。
庭院依是安静,风入松,暗香习习。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昼寝起·其二》

墨客的另一首诗,写一个小牧童。

夏日,雨后初晴。
涨满水的小溪两岸,青草葳蕤,花儿摇荡。

垂柳依依,小小牧童在柳荫下甜睡。
他放的牛呢?低着头吃草,远远在柳荫的西边。

可爱小牧童,雨后草木暗香味道的梦里,有蓝天云朵,小草和花儿。
一个在甜美的梦乡,一个在丰沃的乐园,牧童和牛,各有各的乐趣。
田园之美,让民气动。

明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最小的孩子,总是会得到父母最多的宠爱。
唐代墨客施肩吾,为小女儿写了一首《幼女词》。

小女儿才满六岁,正是懵懂无知的年事,什么是巧,什么是拙,她一概不知道。
七夕节的夜晚,她也学那拜月女子,在院子里对着天上月牙乞巧。

六岁的小丫丫,已是十分灵秀乖巧。
她不贪念供月牙的果品糕点,有模有样负责虔诚学着大人拜月。
谁会不喜好她的聪慧可爱呢?老父亲满心欢畅,自然要记下来这件趣事。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月牙。

——唐·施肩吾《幼女词》

唐代墨客韦庄的小女儿,刚学会说话,就对着大人咿咿呀呀说个一直。
有了小木车玩具,玩到晚上,也不肯去睡觉。
又有一次,她任性撒娇,整整哭了一晚,只为小裙袄上少绣了几朵金丝线花。

老父亲的慈爱,小女孩的娇憨美萌,都在这首诗里。
墨客不是封建时期重男轻女的父亲,他是妥妥的女儿奴。
奶声奶气的童音,贪玩爱美的小脾气小心思,都让墨客欣喜疼爱,要写到诗里,记录娇娇女的可爱瞬间。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唐·韦庄《与小女》

孩童的天下,是一片净土。
孩童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美好。
孩童的天空,澄澈透明,没有一丝浮尘。
孩童的大略纯洁,成年人曾经拥有,逐渐地,它被岁月掳走。
大概,童心未泯是对一个成年人的最佳褒奖。

徜徉在童年的小孩,内心里住着个小孩的大人,儿童节快乐!

作者:童话。
北方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