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我国古代是没有数字“零”的,“零”代替“0”是近代才产生的意义。那么没有“0”,古人怎么表达“0”?算数时怎么打算呢?
图片源自网络
古代有“零”这个汉字,但“零”最早代表雨点从空中缓缓零落,其意义表达的是零零散散,比如“孤零零”、“零星”,或是草木花叶掉落的“凋零”。
“零”代替“0”是在十九世纪,当时清末数学家华蘅芳所著《学算笔谈》中先容:“名位之数,既俱可用自一至九之各数记之,则其空位当以零字记之,或作一圈以代零字亦可。”
虽然古代“零”的意义跟如今不同,但还是有一些“0”的观点。我国早在富商期间,就已经抽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
唐代《立成算经》中的算筹
在详细数字的实际运用中,多数时采取“加法”表达,像105表达为“一百有(又)五”。如果碰着数字位数较多则直接跳过“零”,比如“唐垂拱三年,复置,筑城,周一千一百九步”,这里的1109就省略了十位数的零。
在打算中,没有“零”是未便利笔算的,古人发明了利用“算筹”的办法。
算筹
“算筹”是在春秋战国期间涌现的计数方法,采取纵横两种办法来表示数目。《孙子算经》曾阐明:“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称。”
算筹时碰着十的进位则用(空位)表示,也便是将数值中有“零”的位置空出来,意为没有。
如数字306,表示为“三 六”,这也是一种逢十进位的表达办法。
算筹表达办法
但这种“空位”的办法在零比较多时同样未便利,很随意马虎遗漏稠浊。
到魏晋时,人们开始利用“□”符号来代替一个空位,最早刘微在注《九章算术》时就曾用过。
不过,羊毫在写“□”这个方块时,速率一快就很随意马虎写成一个圈,到南北朝时,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已经开始大量利用“〇”,从此“〇”就成为了一个占位符号。
算筹中利用“〇”表达数字“3076800”
不仅在我国,古代西方如古罗马、古埃及、古希腊的数学中都没有数字零。
真正的“0”由印度人发明。公元5世纪,古印度人发明了具有当代意义的数字“0”,最早利用一个黑点表示,后来才写作如今的“0”。
也有不雅观点认为,他们的这个“0”实际上便是来自我国古代用来代替空位的“〇”符号,从唐朝期间传入古印度。
图片源自网络
古印度的这套数字系统于公元十二世纪传入欧洲,此时的欧洲人根本没有“零”的观点,直到十六世纪后才意识到零的主要性,并开始运用。
如英文中“Zero”一词在1869才涌如今字典里,到1872年才有了“nothing”的阐明。
随后在12-13世纪,西方人将阿拉伯数字经伊斯兰教徒传入我国,但在此时的元朝同样没有被推广,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广泛利用。
那么话说回来,没有“零”,古代都是如何打算的?
图片源自网络
首先,统统数字或符号的发明,都是出于实际的须要,都是实实在在产生的东西。以是以古时候的发展水平,很少用到“零”,因此它的出身也是一种迎刃而解的关系。
而且在不同古代文明中,都有各自的数字打算方法。
比如前面提到我国古代利用的“算筹”,就相称于一种数字的表达打算办法,利用“空位”来代替零。之后在元朝又出身了“珠算”,在算盘中,同样有“空位”的观点,没有数值的那列算珠就相称于“零”。
古埃及的象形笔墨
再如古埃及的数字符号,个十百千....一贯到十万,都有不同的符号表达。还有古罗马的罗马数字、古希腊的希腊字母,它们都有各自的数字符号,大略的算数根本用不上“零”。
象形笔墨表达数字“1023407”
不过没有“零”打算起来较为繁芜倒是真的,还有记录繁琐不易识别等,这是与阿拉伯数字比较起来较为明显的缺陷。
来源:“有趣冷知识”
作者:佳遇秋杨
编辑:阿杰、伍希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其它欠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