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读古诗词,跟先贤古人学学怎么开释压力,让自己更快乐!
题鹤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由于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便是贰心情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阐明,实在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悲观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彷佛是鼓吹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征象而已。墨客“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彷佛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彷佛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落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墨客于是用乐不雅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惊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傲,切实其实像是人的代价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悲观的征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实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消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傲的惊人之句,能使令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统统凡夫俗子们咋舌。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代价,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代价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期来说,权力、地位、名誉,便是紧张的代价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舆解:要得到这统统,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虚张声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肃静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代价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阐明。
无门关
宋代: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春天的百花开了,秋日的玉轮特殊皎洁,夏天吹拂着垂垂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们生老病去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里,经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将生老病去世的无常、荣辱得失落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便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不雅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奇妙难言的读书感想熏染。池塘并不是一泓去世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得到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环境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得意清闲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想熏染。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想熏染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殊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负责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颂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造诣,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示,只有思想永久生动,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管各类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原谅,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针言“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奇妙的一瞬所得到的顿悟和启迪: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平凡,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落又何足挂齿?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田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意。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神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措辞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措辞,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宁静,写朋友情意朴拙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茶诗
唐代:郑遨
新苗喷鼻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惜,能令睡思清。
三五好友茗茶、闲聊,谈笑,人生便是如此写意。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季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师长西席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