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在古代是一个大节。
周朝时候,因此冬至定为年的开始。

当然将冬至定为年的开始,周天子是有充分的情由的。
冬至虽然在冬天里,但是那是太阳有北到南巡游的极点,从冬至开始起,太阳又开始北巡,万物成长靠太阳,从此随着太阳的回归,时令重新走入春天,万木萌发,开始新一轮的农业垦植和收成。

汉朝虽然将年推迟到一个月往后的正月,但是冬至在历代帝王心中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那是太阳回归,万物肇端,象征着皇权。
以是汉朝往后,冬至仍旧是个大节日。

人们敬拜上天先人,团圆守夜,穿上新衣裳,相互拜访祝福,新的太阳,新的希望。
其活动是从冬至节前数天就开始准备,犹如除夕一样守夜,等着半夜的交节,欢迎新的阳气和清晨第一丝阳光。

冬至亲情古诗五首异域至下心昨夜阶前雪

以是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又有冬至前夜是小年的说法。

这又是一个全家团圆的美好日子,而且正是冬至节实际是太阳节,更多的祝福和热闹给了孩子,少年,兄弟姐妹。
情意之深,在冬天里不输给传统的重阳兄弟会。

“去去知未远,依依甚初别。

他乡至下心,昨夜阶前雪。

终日读书仍少孤,家贫兄弟未当途。

适远才过宿舂料,相随惟一平头奴。

男儿出门事四海,立身世业文章在。

莫漫忆柴扉,驷马高车朝紫微。

江南驿使未曾断,迎前为尔非春衣。
” 唐 · 丘为《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杂言)》

丘为江南苏州人。
他的家境是怎么样呢,父亲早去世,有母亲和弟弟。
家里没有多少家当,全部的希望就寄托在两个人的考试上。

而丘为在家中孝养母亲,将机会留给弟弟。

冬至的时节,弟弟已经在半路上,但是这天下了雪,他做哥哥的想到弟弟旅途孤单且软弱,写下了这首亲情诗。

我知道你还在半路上,我送别你的时候,知道你的留念。

我知道你一定在冬至节里,想着家人,由于那昨夜的雪如此洁白冰冷,让我们都会感慨自己的平生。

我们常年读书,然而父亲早逝,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好的出路。

我知道你出门的时候,为了节约,带的粮食不多,跟随你的只有一个并不顺手的小书童。

但是男儿出门志在四海,你要专心做好文章。

你不要惦记家里贫穷,你只管高头大马往前走,去奔赴你的梦想。

我会不断地写信给你,我做哥哥的没办法送给你什么,只能用故乡的梅花装点你的春衣。

这首诗实在颇堪玩味。
家里穷,赶考这样的事,不是像富余人家那么有财力,哥哥已经将家里能够供应的粮食全都拿了出来,还体谅弟弟在路上心有不忍和顾虑,他却只是说,家里有我,我做哥哥的倒是惭愧不能给你更多。

你在表面要举头挺胸,奔赴梦想,不要有后顾之忧。

这是知道相互心情的亲兄弟。

实际丘为非常有才,他中年之后才中进士,但是一起做官做到 太子右庶子,但是对付继母和兄弟,在这首诗里,我们也看得出来,他是尽到了宗子和长兄的任务和感情的。
兄弟间的感情不错,哥哥知道弟弟在想什么,提前写信排解安慰。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尚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 唐 · 杜甫《冬至 》

安史之乱中,杜甫带着家人躲避战火,辗转来到四川,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
安史之乱结束后,却由于家里穷苦,凑不敷还乡的路费,这件事情一拖再拖。

杜甫是家中宗子,对付离散中的弟妹无不忧怀,好随意马虎盼到战役结束,弟弟妹妹们纷纭返回故乡,而他却在迢遥的四川滞留。

尤其是冬至节到来,这里的民风淳厚,冬至节有着年节一样的热闹,让他到底思念发迹乡,思念起亲人。

他一个人在冬至节里站在积雪的江头山崖,看着冬至节那天明丽的太阳,忧心如捣。

还乡的路迢遥漫长,手上没有足够的钱,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杜甫此时已经多病,感到朽迈,这种乡愁和怀念在冬至节更加深奥深厚。

以是次年的仲春,他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就买船踏上还乡的路,但是这一走便是两年,一走便是生平,杜甫到去世,都没有回抵家乡。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沈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 中唐 · 韦应物《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选录

冬至节在唐朝非常重视兄弟感情,当然也会扩展到心腹朋友。

韦应物在冬至节里给弟弟写信,说这里虽然节日宴会良多,但是没有你们在身边,晚上还是以为孤单,想着我们从前一起过冬至,通宵守岁,畅饮欢谈,何等快乐。

而我现在在四川的路上,悲惨惶惑,泪下阑干。

韦应物怎么会这么薄弱?他是唐玄宗的侍从,安史之乱之中,他跟随唐玄宗逃离到四川,颠沛流落当中,自然也遭受了各类磨难。

而不久肃宗登基,遥称唐明皇为太上皇,实际已经架空了唐玄宗,韦应物在冬至节气,在四川的没落敷衍中,自然怀念长安的兄弟和朋友。

人道命运的变数,在浊世尤其显得残酷。
那酸心也是真的,由于出息流水,未来难期,家人难见,空有他乡的年节热闹。

这世上有人欢畅有人愁。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唐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朝的冬至,犹如过年一样,家人围着守夜,欢迎第二天的太阳。

但是白居易却由于做小官,奔波在去邯郸的路上,冬至夜宿在旅社里。

别人的家乡,彻夜欢歌,欢声笑语,而他只是风雪过客。

但是转笔写到了他自己长安的家,他想象他的母亲,他的弟弟,他的爱人,也在此夜不眠。

他们一定在摇荡的灯火里,谈着他,想象他在哪里,在做些什么?

这种安慰,到底让他乡清冷的冬至有了心情的温暖,也有了绵长和酸楚。

冬至节在唐朝已经是个犹如过年一样,亲情满满的节日。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社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 唐 · 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可以看到冬至节在古诗中有一个分外的内涵便是兄弟情。

杜牧在外地做官,冬至那天恰好有回京城的官员,他委托对方给弟弟送去了一封信。

我写相信人带给你,这里正是一阳生的冬至节。

我在这里饮酒,哪里能办理什么家国大事,这样冬天的佳节,我最顾虑和暖心的便是兄弟情。

这破地方,夜晚贼冷,这江南的景象,连裘皮都不暖和。

我一个人在这里过冬至,风吹过来还以为下雪了。

记不记得我们曾经在冬至的雪里听雪?

我想你了兄弟,我想我们的家。
官场套路深,无地方回屯子啊。

这首诗实在很朴实。
唐朝家书大约为了节约纸张和运输本钱,每每以诗代信,但是家书里的诗多数会过滤浮华,那是写给嫡亲人看的。
以是那句牢骚“尊前岂解愁家国”,倒是真话。
但若是放在应酬诗中,只怕会政治禁绝确。

也只有面对亲人,才会无所顾忌地吐槽吧。

换个状态,可能便是面对朋友的豪放明丽了。
以是这首诗贵在真。

冬至节在唐朝凝聚了很深的故乡情兄弟情,其源头在何处呢,我尚未找到。
但是这几首诗里浓郁的相思和怀念,让冬至节多了满满人情的味道。

或者只有亲情,才会自然让冬至节,最永夜里最相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