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玩,便是佩服我自己!
”
“每次照镜子,都被自己的仙颜所折服”……
这种状态,说好听点是自夸,说难听点便是自恋。当代年轻人自认为是最自恋的一代,可不翻资料不知道,古代人自恋这毛病可能比当代人还严重。
先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功比三皇五帝,于是各取一个字,组成了“天子”一词;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子,史称始天子!
同样自恋的君王还有乾隆。晚年的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喜好作诗赏画,而且有个“癖好”,喜好刻印章以为记,在各大宝贵的名人画像上盖章,被网友称为“弹幕开山祖师”。
乾隆最著名的一句自夸是这么说的:“(朕之功)不但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说白了便是,乾隆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天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天子本来便是站在权力顶峰的人,万人之上,有些自恋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古人的自恋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仅在权力、地位、外面、学识上志得意满,就连性情和感情上也对自己十分满意,还特意作诗,抒发情绪。
在上一篇推文“当代爸妈都是起名鬼才?强烈建议学学古代大咖是怎么起名的!
”(戳链接直达)中提到浪漫主义爱国墨客屈原对自己的名字非常满意,在《离骚》中还特意阐明了一番。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意思是说:“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赏给我相应的隽誉;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本色,我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化。”
屈原不仅觉得自己出生崇高,就连名字起得都很有内涵,将自己内外兼修的美好特点都表示出来了。不得不说,这算得上是自傲心爆棚了!
如果用当代人的话来说,直接便是“我实在是太佩服自己了,每天照着镜子给自己磕头。”
除了身份地位、名字这些表象的东西,更多的是对自我品质的夸奖。
李商隐就曾写道: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他绝不掩蔽地说:自己只要活着一天,便要深情一天,死心塌地,而他的幽怨就如滔滔不尽的江水。话里话外无不透露着“我是多情人”的骄傲。
怀才不遇又若何,我心态好呀!
回顾历朝历代的诗词人,怀才不遇的可谓是一抓一大把。虽然也有烦闷而终的,但大部分墨客心态还是非常好的。趁着赋闲游山玩水、研究美食、休养生息。宋代词人苏轼便是怀才不遇还能超然豁达的代表。
苏轼曾写道:不用斟酌今古,俯仰前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意思是说:东坡先生长西席已经看淡今古,超然豁达,认为这世上没几个人能像他那样“白首忘”。
大家都知道,苏轼生平仕途坎坷,被贬已是家常便饭;也许多次被贬以至于建立了生理防线,到了后期苏轼看开了很多,开始游山玩水,品尝各地美食,并亲自动手做菜,一次意外催生了一道至今都口耳相传的名菜——东坡肉。
我不仅多愁而且还情深
说完了苏轼的豁达乐不雅观,我们再来说一说以“多愁善感”自我标榜的纳兰性德。作为颇受欢迎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不仅多愁而且还情深。
纳兰性德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词的意思很直白,纳兰性德说自己是“惆怅客”,只能在“断肠声里”追忆生平。这句话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吐槽。个中一个精彩回答是这样的:我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这种力量的名字叫“想去世又不敢”。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来看,虽然不同时期的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措辞功底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除了自我评价,古人将分享心情也玩出了花样。
表示惊吓
堪惊小儿啼,能开父老颐。(吓去世宝宝了!
)
表示赞许
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说得功德理哦,我竟无言以对!
)
表示故意思
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城里人真会玩!
)
虽然身惩罚歧时期,社会背景皆不相同,但各个时期的人所传达的想法总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现在说着口语文,但古人留下的措辞聪慧不能丢。仅是自夸、表现不同的内心情绪就有这么多种办法,足以可见中国话的博大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