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贩子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这在当时的社会里,该当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征象。
对付贩子来说,要挣钱就意味着要随处奔驰,买进卖出,探求最好的商业机会,这是很正常的征象。

但是对付在家中独守空房的妻子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很随意马虎忍受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女生不像现在,除了男人还可以有奇迹,在古代则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而且出嫁之后,生活的选择险些只有一个:相夫教子。

唐代才女共6首诗传世首首写商人怨妇短短20字即流传千古

作为丈夫的贩子走了,一个人在家里又能做些什么呢,纵然平日里不相爱,这时候也只能百无聊赖的想他了。

这是古代女性的悲哀,然而我们也不好批评谁,自古代的父系社会一脉传承下来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险些是注定了的。

【临其诗境】

正由于这种悲哀的存在,刘采春的唱词在市井之间才能够激起广泛的共鸣,才能够一贯到本日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刘采春是唐代四大女墨客之一,然而这位女墨客,可能有些名不副实,由于她的真实身份实在是一位歌妓,现在所能查到的作品也都是词曲而无诗歌。

然而,她的词曲在当时流传度很高,她本人该当也是非常有名的,元稹就曾经夸过她“言辞雅措风骚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本日要给大家先容的,便是刘采春流传至今六首《啰唝曲》的个中一首。

【经典原文】

啰唝曲

唐代:刘采春

莫作贩子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条分缕析】

由于六首诗的主题都相似,这里就选取了一首个人认为比较有趣的来分享,六首中最著名的一首“那年离去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在之前已经专门写过赏析,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看一下呀。

回到正题,这首诗当时是作为曲儿来唱的,以是从措辞风格上来说,最显著的特点便是直白,普通易懂。
毕竟让听者听懂,是引发他们情绪共鸣最根本的条件。

诗的第一句直接点题,是一位女子的内心独白,也是对其他人的殷殷告诫。
“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如果比邻是贩子的话,那就千万不要嫁出去!

这句话能干,而且有分量,开篇就见告你我要说的是什么,有兴趣你就听,没兴趣你就走,直接而干脆。
而且这首曲子流传度很广,想来这个话题还是乐意听得人多一点。

第二句是嫁给贩子之后的处境,用金钗当作占卜的道具,占卜什么?该当便是求神问佛,问丈夫什么时候会回来吧,这是一处生活中的细节,从这细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的百无聊赖,女子的心心念念。
许多有相同生活经历的人,到此就快要泪下了。

后边两句的意境,与温庭筠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很像,只是刘采春用了更普通的措辞将这种意境表达了出来。

每天早上在江口张望,错认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船只,以为这是丈夫的船。

很大略,但每天跑去江口,眼巴巴的张望着,软弱而倔强的背影中,有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顾无说】

刘采春只有这几首曲子传世,凭什么当选为唐代四大女墨客?

肯定不是唐代无人,唐代的女墨客共有200多位,个个都有作品传世,为什么后人会选中刘采春呢?

我个人的预测,该当和刘采春的创作题材有关系,在市井间唱的曲儿,和文人们吟诵的诗句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文人风花雪月的生活很美好,女墨客蕴藉的表露心迹也很美好,但这些诗词的意义仅限于自己,而且同质化严重。

刘采春的曲儿,却说的是普罗大众的生活现状,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我想,正是这一点将她与其他的女墨客差异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