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咏颂徐童子、名家诗词歌赋选辑99首 1
荆门上张丞相 5
唐-孟浩然(689—740) 5
送韩使君出洪州都曹 6
唐-孟浩然689—740 6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7
唐-杜甫(712-770) 7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8
唐-杜甫712- 770 8
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9
唐-杜甫712- 770 9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11
唐-杜甫712- 770 11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12
唐-杨巨源(755-833) 12
四皓庙 13
唐-元稹(779-831) 13
中丞业深韬略志 15
唐-杜牧(803-约852年) 15
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 15
唐末宋初-徐铉916—991 15
题东湖涵虚阁 16
宋-晏殊991-1055 16
读史(其二) 16
宋-宋祁998-1061 16
六十岁吟 16
宋-邵雍1011—1077 16
首尾吟(其五十一) 17
宋-邵雍1011—1077 17
过高士坊 17
宋-曾巩1019-1083 17
寄王介卿 18
宋-曾巩1019-1083 18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20
宋-司马光1019-1086 20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一) 20
宋-苏轼1037-1101 20
次韵答参寥 20
宋-苏轼1037-1101 20
和赵景贶栽桧 21
宋-苏轼1037-1101 21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21
宋-苏辙1039—1112 21
复次韵 22
宋-苏辙1039—1112 22
徐孺亭 22
宋-苏辙1039—1112 22
滕王阁 22
宋-苏辙1039—1112 22
过豫章 23
宋-苏辙1039—1112 23
秋社分题 23
宋-苏辙1039—1112 23
春后望雪 23
宋-苏辙1039—1112 23
徐童子祠堂 24
宋-黄庭坚1045-1105 24
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二) 24
宋-黄庭坚1045-1105 24
寄馀干徐隐甫 24
宋-黄庭坚1045-1105 24
送徐隐父宰馀干二首(其二) 25
宋-黄庭坚1045-1105 25
以十扇送徐天隐 25
宋-黄庭坚1045-1105 25
次韵寅庵四首(其三) 25
宋-黄庭坚1045-1105 25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其一) 26
宋-黄庭坚1045-1105 26
筇竹杖赞 26
宋-黄庭坚1045-1105 26
韩信 26
宋-黄庭坚1045.8.9-1105.5.24 26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童子二首(其一) 27
宋-刘弇1048-1102 27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童子二首(其二) 27
宋-刘弇1048-1102 27
鹧鸪天 27
宋-徐俯1075-1141 27
徐献之侍郎生日 28
宋-孙觌1081-1169 28
送徐彦思三首(其三) 28
宋-周紫芝1082-1155 28
不雅观徐童子画像 29
宋-林季仲1088-1150 29
送鲁漕四首(其一) 29
宋-吴芾1104—1183 29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五) 29
宋-吴芾1104—1183 29
徐童子亭 30
宋-王十朋1112-1171 30
大监复赠诗纸尾有留饭语再用韵以谢 30
宋-王十朋1112-1171 30
哭陈阜卿(其四) 31
宋-王十朋1112-1171 31
挽林通判德溥(其二) 31
宋-林光朝1114-1178 31
登徐童子亭 32
宋-李吕1122—1198 32
斋中杂兴 32
宋-陆游1125—1210 32
汪叔潜教授挽辞 32
宋-陆游1125—1210 32
黄祊小店野饭示子坦子聿 33
宋-陆游1125—1210 33
入秋游山赋诗 33
宋-陆游1125—1210 33
大寒 33
宋-陆游1125—1210 33
社后一日作 34
宋-朱熹1130-1200 34
自东湖至列岫得二小诗(其一) 34
宋-朱熹1130-1200 34
徐童子祠墓 34
宋-赵公豫1135—1212 34
再用韵 35
宋-辛弃疾1140-1207 35
水龙吟(其二) 35
宋-辛弃疾1140-1207 35
水调歌头 35
宋-辛弃疾1140-1207 35
和答周次山送行(其三) 36
宋-孙合时1154—1206 36
上判府陈秘丞(其二) 36
宋-徐鹿卿1170—1249 36
酬张直学(其二) 37
宋-徐鹿卿1170—1249 37
徐童子墓 37
宋-刘克庄1187-1269 37
再次韵因索纸笔 37
宋-方岳1199-1262 37
过隆兴第八十四 38
宋-文天祥1236-1283 38
题高君宝绀泉 38
宋-文天祥1236-1283 38
送冯茂叔分教丰城 39
宋末元初-陈深1259-1329 39
菩萨蛮.寄江西米理问信父 39
元-卢挚1242-1314 39
初到江阴寄徐路教仲祥五首(其五) 40
元-曹伯启1255—1333 40
招隐五首(其四) 40
元末明初-刘基1311-1375 40
寄童伯礼(其二) 41
明-方孝孺1357—1402 41
豫章怀古 41
明-解缙1369-1415 41
徐用美邀赏海棠次冯佩之韵二首(其一) 41
明-江源1438-1509 41
将谒徐童子 42
明-林光1439-1519 42
豫章吊徐童子 42
明-张诩1455—1514 42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九) 42
明-祝允明1460—1527 42
题徐子芳秋庭 43
明-祝允明1460—1527 43
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43
明-文徵明1470-1559 43
送熊元直翰检奉使还南昌 44
明-严嵩1480-1566 44
携童子果定居吴兴守望 44
明-徐献忠1483—1559 44
安宁温泉董北溪新建碧玉楼 44
明-杨慎1488-1559 44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其三) 45
明-杨慎1488-1559 45
酬徐伯臣见寄 45
明-李时行1514-1569 45
赠钱君 46
明-徐渭1521—1593 46
寿马师长西席七十 46
明-徐渭1521—1593 46
刘老之楚 46
明-徐渭1521—1593 46
与徐汝南过许给事 46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46
云间徐生 47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47
送徐孟孺游北雍且应秋试 47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47
寄监兵陈使君(其三) 47
明-戚继光1528-1588 47
过荆屿访族兄文统逸人隐居 48
明-徐勃1563-1642 48
赠地师徐象明为区大参得梦中之地 48
明-梁元柱1589-1636 48
寿陈复甫参军 49
明末清初-徐孚远1599-1665 49
久留燕子矶院中有感而作 49
清-顾炎武1613-1682 49
侨寓太原 49
清-顾炎武1613-1682 49
徐童子 50
明末清初-屈大均1630—1696 50
笙 50
清-吴敬梓1701—1754 50
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 51
清末近当代初-梁启超1873-1929 51
好事者徐健雄从171个网页咏颂徐童子的诗词中选出99首名家诗词歌赋,按墨客的出生韶光排序。2024年6月10日 18:04:50
荆门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689—740)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熏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①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季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注:觏(gòu)遇,遇见;瞥见。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官员返回故乡的场景,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朋友的眷恋。开篇“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表达了墨客对付自己未能为国家着力而感到自责的心情,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付人才选拔的关心。
"召熏风更阐,丞相阁还开"则是对自然环境和官府建筑的描写,熏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而“丞相阁”则是指高等官员的寓所,这里可能暗示着墨客即将回到自己的官邸。
接下来的"觏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写出了墨客在与朋友欢聚时的喜悦心情,“觏止”意指停滞或结束,而“沈沦”则是深远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形容韶光的流逝。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则连续描述了墨客与朋友欢聚的情景,通过对座椅和羽觞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氛围。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春天的蝉鸣声和冬日雪中的梅花,都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工具,表现了他对付四季变革的不雅观察与感想熏染。
"四季年籥尽,千里客程催"则转而表达了对韶光流逝和旅途匆匆的担忧,“四季”指的是一年四季,而“千里客程”则是长途跋涉的旅人,这里的诗意深奥深厚。
末了两句"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曶�鳃"表达了墨客对付日掉队的归家之情和对自然景不雅观的感慨,而“星象列三台”则是对夜空中星辰的描述,可能隐喻着墨客的某种欲望或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人际交往以及个人情绪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墨客繁芜的情绪天下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唐-孟浩然689—740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
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
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晓风送,江陵夜火迎。
无才惭童子,千里愧同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墨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现了对朋侪的深厚情意和美好祝愿。"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表明韩使君即将担负新的职责,而"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则展现了对其稳固位置的期待。
在自然景物中探求诗意,如"勿剪棠犹在,波澙水更清",通过未被修剪的柳树和清澈的水流,暗示着希望韩使君所到之处能保持纯净无染。"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则是对其管理才能切实其实定,期待他能够犹如推动江汉之水般改变现状。
亲情和交情在诗中也有所表示,"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可能是在提及某位长者或贤良之人,而"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则是对家族光彩的思念。
末了两句"岘首晓风送,江陵夜火迎"描述了送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不舍和深情。"无才惭童子,千里愧同声"则流露出墨客对自己才能不敷的自谦,以及对远方朋侪的共同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韩使君即将履新的祝福和个人能力切实其实定,展现了墨客对朋友深奥深厚的情绪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字:浩然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卒年:689-740。男,汉族,唐代墨客。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鄙人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墨客王维合称为“王孟”。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唐-杜甫(712-770)
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
还将徐童子,处处待高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墨客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墨客对朋侪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国家时势的担忧。诗中“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两句,通过对历史事宜的隐喻,反响出当时朝政的混乱和官员们为了私利而频繁更迭的情形。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则是墨客表达自己对付朋友即将前往之地——湖南的情绪遐想。湖南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山川的地区,这里的“安背水”可能指的是湖南某个沉着的河流,而“峡内忆行春”则是在回顾过去在山峡中春日的行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两句,显示了墨客对付国家皇室和依赖权臣的环境所持有的忧虑之情。这里的“故”字有旧制度、旧习气的意思,而“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命运每每被朝堂上的权略所旁边。
末了,“还将徐童子,处处待高人”则是墨客对朋友即将拜别的不舍,同时寄托着希望。这里的“徐童子”可能是对韦中丞的尊称,而“处处待高人”表达了墨客对付能够在各个地方都能碰着德才兼备的人物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朋侪的送别之作,也反响了杜甫对当时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杜甫712- 770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童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裴使君把我当徐童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我觉得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觉得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变动我原来的动机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
阔:与孤相照。
属:当也。
徐童子:豫章南昌人。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敢违渔父问”:怎么敢违背渔夫的关问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从此更南征”:从此之后就要变动原来的动机不再去南行了。
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鉴赏: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颂和对朋侪的思念。墨客通过湖光与云雾、楼影与晚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在这个宁静而又辽阔的空间中,礼节和艺术得以互换,徐童子和谢宣城可能是墨客的朋侪,他们之间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
雪花与梅花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冬日的冷艳,而春天的泥土和百草萌生,则预示了新生的希望。末了两句“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表达了墨客对渔父(可能是指古代贤者或老师)的尊敬,以及自己将连续向南方进发的决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墨客的高超笔法,更透露出二心坎的孤独与坚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墨客表达了自己对付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对远方的神往。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绪交织的俏丽诗篇。
八哀诗(其八)故
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712- 770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骨惊畏曩①哲,鬒②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③多幸。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晚年,荆州谢所领。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来宾引调同,讽咏在务屏。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④起翠螭⑤,倚薄巫庐并。
绮丽玄晖拥,笺诔⑥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形式: 古风
注:①曩nǎng书写提示1、以往,从前,过去的:曩日。曩年。曩时。曩者(从前)。以前。
②鬒(zhěn),(须发)又黑又密:“鬒发如云。”
③恧,读作nǜ,指惭愧。也指自愧。
④帙(zhì),本意是指帛书用囊盛放,整理书本,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帙指字画表面包着的套子,书一套叫做一帙。
⑤螭(chī),⒈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螭头。⒉ 古同“魑”,魑魅。
⑥诔[lěi] 1.阐述去世者业绩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贱不诔贵,幼不诔长(zhǎng )。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墨客杜甫的作品,名为《八哀诗·其八》,吊唁右仆射相国张九龄。全诗措辞精美,情绪朴拙,充分表示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古人空想品质的讴歌。
开篇“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两句,以宝石比喻张九龄之宝贵,表明他在世时如同一块未被发掘的宝石,其才华与贤德并未得到充分展现。紧接着,“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描述了一种超脱尘俗、独立自好的高洁形象,寓意张九龄之清高。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表达了墨客对逝者深奥深厚的怀念和思念,这份情绪犹如江海般宽广,不可衡量。随后,“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则是墨客在思念中追忆与张九龄共同度过的光阴,虽已不再,但心中的怀念犹存。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两句,或许暗示了张九龄曾在朝廷中担当要职,其风致犹如白玉和金华一样平常纯洁与尊贵。之后,“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则形象地表达了光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是墨客在失落去亲朋好友后的无尽哀思,而“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接下来的“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可能是在说只管墨客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的名誉,但在失落去张九龄这样的人才之后,仍感到一种幸运与不安的抵牾。紧接着,“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则是对逝者的思念之深,与对现实之痛的心情交织。
“紫绶映晚年,荆州谢所领”可能是在提及墨客个人的晚年遭遇,以及对荆州旧地的怀念。随后,“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则是对历史上著名将领庾信和黄霸的赞誉,他们在军事上的造诣令人钦佩。
“来宾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表达了墨客与朋友们共同思念逝者的情绪,而“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则是对这首诗的自我评价,认为即便结束,但诗中的情绪和措辞仍旧流露无遗。
接着,“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两句,或许在描述张九龄之德行犹如春日暖阳一样平常温润,而“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则是对逝者品质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不仅有高尚的情操,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深厚的成绩。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可能是在形容张九龄的寓所或是其生前的某个场景,而“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则在描写一种富丽而又神秘的氛围。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表达了墨客对自己作品的自傲,同时也强调了这首诗中每一个字都经由精心挑选。末了,“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和“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则是墨客对付未来岁月的期许,以及对逝者名字与业绩的永恒纪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杜甫深厚的情绪和高超的文学成绩,而且还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追求空想境界的人文关怀。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唐-杜甫712- 770
王国称多土,贤良复几人。
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
骅骝开道路,雕鹗①离风尘。
侯伯知何等,文章实致身。
奋飞超等级,随意马虎失落沈沦。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
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
学诗犹童子,乡赋念高朋。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计疏疑文字,时过忆松筠。
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
且随诸彦集,方凯薄才伸。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交合图画地,恩倾雨露辰。
有儒愁饿去世,早晚报平津。
注:①鹗(è),鸟,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行,捕食鱼类。通称“鱼鹰”。
形式: 排律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墨客杜甫的作品,名为《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诗中充满了对朋侪的深情赞颂和期许,以及个人对付政治环境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开篇“王国称多土,贤良复几人”两句,表达了对国家能有多少真正贤才的担忧。紧接着,“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则是对那些能够在浊世中脱颖而出的精彩人才给予赞誉。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一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鲜于京兆的讴歌和期许。"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则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清高脱世的情景。
诗中还多次提及侯伯、文章、奋飞等词汇,这些都是对鲜于京兆品质和才华切实其实定。同时,墨客也表达了自己对付世事变迁的感慨,如“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末了,“交合图画地,恩倾雨露辰”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交情和自然恩典膏泽的赞颂。而结尾“有儒愁饿去世,早晚报平津”则是墨客对付那些饱受困苦、乃至于饿去世的读书人的哀叹,以及对未来能够实现政治清明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高超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他对社会时势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悟。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卒年:712-770。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被众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其余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博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唐-杨巨源(755-833)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童子,应须骑马到沙村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墨客杨巨源的作品,名为《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通过对诗句的剖析,我们可以感想熏染到墨客深厚的文化秘闻和丰富的情绪天下。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这两句描述了墨客曾经游历灵隐寺旁的江边,并在东楼独立之地不雅观赏那片开阔的海景。这里,灵隐寺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符号,其宁静与神秘为墨客供应了一种逃离尘世的空间。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这两句通过比拟光鲜的色彩描写了海边的壮丽景象。潮水犹如银河般铺展开来,映照着碧绿色的天涯,而阳光则穿透云层,犹如金色的大柱,折射出红光,形成一个巨大的盆状光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表示了墨客内心天下的辉煌与通亮。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这里,墨客表达了对付事情和生活的态度。面对繁忙的公务,他选择了一种超脱的生活办法,通过高卧光降时躲避。而对付诗歌这份无尽的情绪,则须要细致入微地去磋商和品味。
“若访郡人徐童子,应须骑马到沙村落。”末了两句则流露出了一种交情的温暖。墨客提及如果要拜访朋友徐童子,那么就必须骑上马匹,一起向着远方的沙村落而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穿越,也是对友情的一种致敬。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绪的抒发,展现了墨客对付生活、事情以及交情的独到见地。同时,这也反响出墨客深厚的文化教化和其个人的审美情趣。
杨巨源,字景山, [1]后改名巨济, [2]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墨客。 [3]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及第。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出任监察御史、河中节度从事。元和九年(814年),随着张弘靖入朝为相,授秘书郎。元和十三年(818年),拜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出任凤翔少尹。长庆元年(821年),除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年),年迈退休,授河中少尹,食禄终生。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去世。
[4]杨巨源工诗,吟咏不辍,竟老而头摇,人言吟诗多所致。常以能诗训后进,与白居易、元稹、张籍、刘禹锡等均有唱和。有《崔娘诗》一绝咏元稹风骚美谈,为元采入《莺莺传》。巨源以律诗见长,尤善七言。司空图将其与刘禹锡并称,谓“各有胜会”。其“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功夫颇深”,“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逸》卷上收断句十一联,《全唐诗续拾》卷二五补诗三首、断句五。
四皓庙
唐-元稹(779-831)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
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
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①。
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
秦政虐天下,黩②武穷平生易近。
诸侯战必去世,壮士眉亦嚬。
张良韩童子,椎碎属车轮。
遂令英雄意,昼夜思报秦。
师长西席相将去,不复婴世尘。
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
秦王转无道,谏者鼎镬③亲。
茅焦脱衣谏,师长西席无一言。
赵高杀二世,师长西席如不闻。
刘项取天下,师长西席游白云。
海内八年战,师长西席全一身。
汉业日已定,师长西席名亦振。
不得为济世,宜哉为隐沦。
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
舍大以谋细,虬盘而蠖④伸。
惠帝竟不嗣,吕氏祸有因。
虽怀安刘志,未若周与陈。
皆落子房术,师长西席道何屯。
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
注:①氲 (yūn) ,〔氤氲〕指气或光色混和动荡的样子。
②黩:随随便便,失慎重。
③镬(读音为huò)。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本义为煮食品的用具(相称于“锅”),后引申为一种刑具。
④尺蠖huò蛾的幼虫,成长在树上,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提高,是害虫。简称“蠖”,如“蠖屈”(喻人不得志,屈身退隐。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北方称步曲,南方称造桥虫。体苗条,成长于树,爬行时一屈一伸。种类很多,为害各种植物。
形式: 古风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墨客元稹的作品,名为《四皓庙》。从诗中可以看出墨客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事宜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当世政治的不满。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开篇即以远古圣君尧舜时期的人物巢父之事,解释即便是圣明之主,也难求得贤士为臣,这一设定既映照了历史的难寻贤才,又暗示了墨客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此句则借历史上伊尹、吕尚辅佐商汤、周武王的故事,表达了对贤臣能赞助君主的渴望,同时也反响出墨客对付当时政治场合排场的不满和对空想领袖的神往。
“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这里的“四贤”指的是古代的隐逸——伯夷、叔齐、虞芥、伊尹等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出仕辅佐,均留下千古隽誉。墨客通过这一历史事实,表达了自己对贤士的赞赏和神往。
“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墨客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历史不雅观,即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落都是值得我们寻思的,而对付过去的评价则常有出入,不一而论。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秦政暴虐、诸侯战役和英雄报仇等历史事宜的描述,这些都反响了墨客对现实政治的批驳态度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师长西席相将去,不复婴世尘。”这里的“师长西席”很可能是指古代的隐逸或贤士,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态度,这也是墨客内心所神往的境界。
后文则连续通过历史人物和事宜来抒写自己的感慨,如对秦王暴政、赵高专权等的批驳,以及对汉代刘邦、项羽争霸天下的描述,末了以“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作为结束,这实际上是墨客对付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反响了墨客的政治空想和个人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宜的回顾,表达了墨客对付空想政治秩序的神往,以及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批驳,同时也展示了墨客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绪内涵。
字:微之。(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从前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众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中丞业深韬略志
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咨劝,
唐-杜牧(803-约852年)
樯似邓林江拍天,越喷鼻香巴锦万千千。
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
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要君严重疏欢快,犹有河湟可下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这首诗是唐代墨客杜牧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墨客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樯似邓林江拍天”一句,以壮丽的景象描述出一种力量与勇气,"越喷鼻香巴锦万千千"则是对美好事物无限赞颂之情。
接着,“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两句,以详细的历史地标和器物描写,既展现了墨客的丰富知识,也陪衬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则是对权力与尊贵的一种反思,同时也透露出墨客对付名利的意见。
末了,“要君严重疏欢快,犹有河湟可下鞭”一句,则是对朋友或同寅的劝诫,提醒对方即便在享受愉悦时候,也不应忘却当心和自律,"犹有河湟可下鞭"则是在告诫中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整首诗措辞雄浑,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墨客的才华,更通过对物质天下的描述与精神天下的反思,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和哲学思考。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汉族,唐代墨客。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
唐末宋初-徐铉916—991
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
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
洪厓坛上长岑寂,童子亭前自别离。
珍惜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卒年:916年—991年。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题东湖涵虚阁
宋-晏殊991-1055
水有支流树有孙,重重门巷挂朱轩。
三君雅望标人杰,千里澄波隔世喧。
西对户庭徐孺宅,北传钟梵给孤园。
欲知嗣续无穷胜,两两荣归汉使轓①。
轓fān古代车箱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障蔽尘泥。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生卒年:991-1055。著名词人、墨客、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喷鼻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读史(其二)
宋-宋祁998-1061
汉囊一需头,并荐五处士。
由来角扬名,独归徐童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卒年:998-1061。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措辞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六十岁吟
宋-邵雍1011—1077
六十残躯鬓已斑,缪称仙术有□□。
时来童子成功易,势去圣人为力难。
虽则筋骸精康健,奈何情意已阑珊。
着身争处明开眼,三十年来看世间。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五十一)
宋-邵雍1011—1077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赞易时。
火在内而刑寡妻,风行外而令庶黎。
老成人为福之基,騃①童子为祸之梯。
此理昭然多不知,尧夫非是爱吟诗。
注:①騃[dāi ] 阐明:1.傻;屈曲 2.不灵巧;去世板 3.同“待(dāi)”。注 4.旧读 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 体字。
形式: 七言律诗
字:尧夫 生卒年:1011年—1077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落),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落),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不雅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师长西席。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托病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过高士坊
宋-曾巩1019-1083
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
功名晚更为馀事,灾异初尝出至言。
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
斯文未丧如繇①我,后代当知李仲元。
注:①繇 [yáo]1.古同“徭”:劳役。古同“谣”,歌谣。古同“遥”:远。古同“摇”:动摇。2.繇 yóu古同“尤”:从,由。3.繇 zhòu古同“宙”,占卜的文辞。4.茂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王介卿
宋-曾巩1019-1083
忆昨走京尘,衡门始相识。
疏帘挂秋日,客庖留共食。
纷纭说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栋干,度量弃樗①栎。
振辔行尚早,分首学堧②北。
初冬憩[qì]海昏,夜坐探书策。
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
周孔日已远,遗经窜墙壁。
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tè]。
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
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
如跻极高望,万物著春色。
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
嗟予见之晚,反复不能释。
胡然蕴环堵,不救谋者惑。
明朝渡江还,念念非可抑。
如酲冒炎暑,每进意愈塞。
维时熏风薰,木叶晃繁碧。
颓云走石濑,逆阪上文艗②。
欣闻被檄来,穷阎驻镳[biāo]轼。
匆匆榻叩其言,咸池播纯绎。
行身抗渊损,及物窥龙稷。
绸缪指疵病,攻砭甚针石。
浅沚有停沙,亦可洗珠璧。
论忧或共嚬,遇惬每同赥。
正值祝融横,金隅未提职。
高楼豁可望,命载屡攀陟。
一不罗俗嬉,怡然治纨墨。
露注尚忘疲,更待蟾蜍昃 [zè]。
雅爱张与余,挽之置茵席。
群儿困不酬,吽嚬聚讥谪。
仁义殊龃龉,昧者尊恶砳。
雾草变衰黄,吟蛩闹朝夕。
君子畏简书,薄言返行役。
商歌童子别,失落泪染衣襋③。
自从匆匆棹去,会此隆冬逼。
何神鼓阴韛④,万窍动謞激。
城颠睨⑤江浪,蛟怪助掀射。
仁贤保无恙,所想挂惊惕。
烨烨多隶从,良已匮藜⑥齸⑦。
迨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
兰滫[xiǔ ] ⑧沓慈祥,筠梧肆谐适。
缤纷众胥士,署垒各嬉息。
其馀书牍背,粟密缕机织。
卷书劳来干,寸怀良自怿。
野泊转平绿,梅梢弄繁白。
金绦引柳荑,芳气满原泽。
出门无所抵,归卧四楹寂。
术学颇思讲,人事多可恻。
含意不得发,百愤注微臆。
摇摇咏颜色,企足关途隔。
自惭儿女情,宛转抱凄戚。
吾念非吾私,何当托云翼。
奇偶转如轮,终期援焦溺。
形式: 古风
樗(chū)紧张有臭椿的意思,臭椿与柞树,比喻无用之材,多用于自谦之辞,也作樗材。堧(ruán),1.城郭旁、宫殿寺院外或河边的空地。2.用于地名:坑堧(在江西省万年)。艗 yì,〔~艏〕船头。因古代富朱紫家常在船头画鷁(一种水鸟)形而得名。亦作“艗首”。襋,jí,◎ 衣领:“要之~之,年夜大好人服之。”韛 拼音bài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睨(nì),有斜着眼睛看、偏斜等意思。《说文解字》等古籍有载。藜(lí),〔~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苗条,花紫玄色,有毒,可入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齸 yì ㄧˋ ◎ 麋鹿反刍。 ◎ 麋鹿的胃。滫(xiǔ) ,⒈ 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兰槐之根是谓芷,其渐之滫”。⒉ 古烹调方法之一,用淀粉拌和食品使之柔滑。⒊ 小便。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卒年:1057。(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师长西席”。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奇迹长进献卓越。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宋-司马光1019-1086
长江湛湛带枫林,古木寒云县寺深。
老吏不能容狡狯,细民无复有冤侵。
洪崖丹井闻犹在,徐孺衡门说可寻。
宁复淹留如宝剑,更令牛斗气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海军长西席。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毅刚烈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养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平生著作甚多,紧张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函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一)
宋-苏轼1037-1101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浮名,清和盈我襟。
童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童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答参寥
宋-苏轼1037-1101
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
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朅来从我游,坦率见真情。
顾我无足恋,恋此山水青。
新诗如弹丸,脱手不停息。
昨日放鱼回,衣巾满浮萍。
今日扁舟去,白酒载乌程。
山头见月出,江路闻鼍①鸣。
莫作童子歌,沧浪濯吾缨。
吾诗自堪唱,相子棹歌声。
形式: 古风
注:①鼍tuó,指一种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和赵景贶栽桧
宋-苏轼1037-1101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归天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童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朮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殖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1037-1101)。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造诣。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善于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宋-苏辙1039—1112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为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童子,生平心腹有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复次韵
宋-苏辙1039—1112
滕王阁在谁携手,徐孺湖宽可放情。
楚客解书南国恨,秦筝助发上林莺。
系匏①独负杯中物,拥鼻知逢洛下生。
问得长须添梦想,蓬窗灯火达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注:①匏(páo),是中国古代对一个球体的葫芦的称呼。匏最广泛的用场便是从中间剖成两半做水瓢,民间将匏俗称瓢葫芦。匏樽是羽觞的意思,也是古代所说的“八音”之一。
徐孺亭
宋-苏辙1039—1112
徐君郁郁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
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
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外物未可狐疑胸。
比干谏去世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嗟叹,城东旧宅生茅蓬。
平湖十顷照清庙,独画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
形式: 古风
滕王阁
宋-苏辙1039—1112
客从筠溪来,攲[qī/yǐ/jī]仄[zè]困一叶。
忽逢章贡馀,滉荡天水接。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①。
楼不雅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馀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形式: 古风
注:①嶪,异体字: 嶫,拼音yè,◎ 〔岌嶪〕又作“嶪岌”,嵬峨,如“状巍峨以嶪嶪。”◎ 形容声响巨大。
过豫章
宋-苏辙1039—1112
白屋可能无童子,黄圭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刺旧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秋社分题
宋-苏辙1039—1112
天公闵贫病,雨止得丰穰[ráng] 。
南亩场功作,雇主社酒喷鼻香。
分均思童子,归遗笑东方。
肯劝拾遗住,休嫌父老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后望雪
宋-苏辙1039—1112
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掩块。
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
老农强推测,妄谓春当改。
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
朝看扶桑暾,夜听土囊噫。
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
丁夫病风热,童子作疮疥。
无知此何辜,得罪彼有在。
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
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
形式: 古风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卒年:1039—1112年。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定亲。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徐童子祠堂
宋-黄庭坚1045-1105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童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释
生刍:徐稚哀悼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
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1045-1105
礼数最优徐童子,风骚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馀干徐隐甫
宋-黄庭坚1045-1105
江行长邅[zhān ]回,风水忧索米。
相逢解人颐,高士徐童子。
鸬鹚葭苇间,煮茗当酌醴。
夜船饷蒸鹅,白发厌甘旨。
东江始分风,苔网馈百纸。
遣兵夜赋诗,月冷石齿齿。
别来星环天,再见艳桃李。
寄声良劳勤,报我阙双鲤。
但闻佳邑政,杻械生菌耳。
颇闻延诸儒,破讼作诗礼。
顾予白下邑,庭聚雨前蚁。
珥笔诵汉章,锥刀争未已。
初无得民具,名实正尔尔。
愿闻伙头方,江湖天到水。
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
书来傥垂教,改事从此始。
形式: 古风
送徐隐父宰馀干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1045-1105
天上麒麟来下瑞,江南橘柚间生贤。
玉台书在犹骚雅,童子亭荒只草烟。
半世功名初墨绶,同兄笔墨直青钱。
割鸡不合伙头手,祖传风骚更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以十扇送徐天隐
宋-黄庭坚1045-1105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童子,建安七人先伟长。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寅庵四首(其三)
宋-黄庭坚1045-1105
大若塘边擉打鱼,小桃源口带经锄。
诗催童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小雨润如酥。
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醉翁。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1045-1105
人生欲长存,日月不肯迟。
百年风吹过,忽成甘蔗滓。
传闻上世士,烹饵草木滋。
千秋垂绿发,每恨不同时。
李侯好方术,肘后探神奇。
金樱出皇坟,刺橐①览霜枝。
寒窗司火候,古鼎冻胶饴。
初尝不可口,醇酒和味宜。
至今身七十,童子色不衰。
田中按耘锄,孙息亲抱持。
却笑邻舍公,未老须杖藜。
注:①橐(tuó),是指口袋,古代也指一种鼓风吹火器。释义
1.袋子;口袋。2.用袋子装;藏。3.拟声词。形容坚物相触的声音。
形式: 古风
筇竹杖赞
宋-黄庭坚1045-1105
厉廉隅而不刿,故窃比于彭耽之寿。
屈曲而有直体,能独立于雪霜之后。
伯夷食薇而清,陈仲咽李而瘦。
涪翁昼寝,苍龙挂壁。涪翁履危,心如铁石。
穷山独行,解两虎争。
终不使卞庄乘间,而童子成名。
形式: 古风
韩信
宋-黄庭坚1045.8.9-1105.5.24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昼夜望援军,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①通狂说不敷撼,陈豨童子胡能为。
予尝贳[shì]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重逢轩天地,万事当不雅观失落意时。
注:①蒯kuǎ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成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释义
1.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开褐色花。丛生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以编席或造纸。2.(Kuǎi)姓。
形式: 古风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卒年:1045.8.9-1105.5.24。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个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不雅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童子二首(其一)
宋-刘弇1048-1102
当年礼意号难通,南国才倾童子风。
户外尔来多客屦,谁堪一榻与要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和安中咏陈仲举徐童子二首(其二)
宋-刘弇1048-1102
一从辞聘卧枢绳,四海谁论目若营。
衰世竟闲援溺手,林宗好在寄吾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号:云龙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生卒年:1048-1102。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反省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落丛书》本《云龙师长西席乐府》一卷
鹧鸪天
宋-徐俯1075-114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①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浮云万里烟波客,惟有沧浪童子知。
注:①鳜鱼guì yú 释义: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①鳜 guì 即鳜鱼。中国产的一种美味食用鱼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字:师川 籍贯: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 生卒年:1075-1141。江西派著名墨客之一。自号东湖居士,后搬家德兴天门村落。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去世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虎邱沼老豫章诗僧也与余相遇于枫桥方丈诵所作
徐献之侍郎生日
诗有东湖童子南极老人之句余爱其工赋小诗寄赠
宋-孙觌1081-1169
落景下曾城,遥烟起孤戍。
系舟著鱼矶,曳杖扣僧户。
忽逢丹霞侣,自诵碧云句。
噌吰①应黄钟,清绝追白纻。
不落江西派,肯学邯郸步。
冥搜自天得,妙中有神助。
寅缘半日留,重逢一笑遇。
讵复管中窥,看沐南山雾。
注:①噌吰chēng hóng,意思是形容钟声洪亮。出自《石钟山记》。例句
钟声噌吰响起,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仿佛能穿越千年光阴,唤起人们心中的敬畏与感慨。
形式: 古风
号:鸿庆居士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生卒年:1081-1169。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从前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送徐彦思三首(其三)
宋-周紫芝1082-1155
枘方乖凿固应殊,草木相求世久无。
可怪风骚如童子,不嫌人物似曹蜍。
两溪风月空劳梦,千里歌谣尚载涂。
异日鹓[yuān]行一回顾,冷凫乘雁只江湖。
形式: 七言律诗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卒年:1082-1155。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笔墨。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命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退却撤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紧张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不雅观徐童子画像
宋-林季仲1088-1150
伯淮卧彭城,绕屋生蓬茨。
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
俾工图其形,衔命昼夜驰。
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
豫章有童子,同时隐江湄。
栖栖非我事,结庐对风漪。
时人亦罕识,阿堵谁写之。
我闻郭有道,曾遣轻骑追。
疑此言语生,即是茅画师。
林季仲(1088-1150),字懿成,号竹轩,晚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授婺州兵曹,调仁和知县。南宋高宗来永嘉时,因御史中丞赵鼎推举,授台官,后赵大力荐,升吏部郎,擢大常寺少卿。绍兴八年(1138)秦桧复相,力主制定条约,季仲引勾践事上疏力争,大忤桧意,被罢官。久之,起任婺州知州,后以直秘阁奉祠。喜为诗,语佳而意新,著有《竹轩集》15卷,日久散佚,现存《竹轩杂著》6卷。
送鲁漕四首(其一)
宋-吴芾1104—1183
高人本爱水云乡,揽辔①登车难免不免忙。
连岁已陪徐童子,今年更访贺知章。
近家上冢情何限,寻壑经丘兴更长。
祇恐便归清禁去,稽山未必得徜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注: ①辔pèi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驾驭牲口的缰绳,引申作动词,牵。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五)
宋-吴芾1104—1183
我爱徐童子,高名满江干。
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
曾不惮辛劳,负耒[lěi]营一餐。
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
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
形式: 古风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卒年:1104—1183。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落)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戳穿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徐童子亭
宋-王十朋1112-1171
一室不暇扫,心期扫天下。
一榻不妄设,所待必贤者。
南州精彩士,林泉事洒脱。
闭门谢弓招,道合不吾舍。
谁云性少通,得一不为寡。
豫章岂私情,端欲重宗社。
汉廷无此贤,忍使遗在野。
交章荐天阙,聘礼备车马。
高人竟不屈,清风凛中原。
寄声郭有道,一木难支厦。
肯同樊处士,声名祇虚假。
鸡酒吊知音,韬光老松槚。
倘令居孔门,行藏似回也。
江西今仲举,吏事饰儒雅。
神交千载友,图画妙摹写。
作亭古东湖,鳞鳞万椽瓦。
序嗤①滕阁王,词偪长沙贾。
佳客从公游,湖光莹尊斝②。
童子真可师,世途何土苴。
行矣浙东西,锄犁各归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注: ①嗤chī,其本意为讥笑,嘲笑。②斝(jiǎ)指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器皿。释义:古代酒器名。圆口,口上有两柱,三足,有把手。
大监复赠诗纸尾有留饭语再用韵以谢
宋-王十朋1112-1171,
平生漫学乎欤哉,心茅胸棘锄不开。
得公新诗几次再三读,便觉胸宇清无埃。
银钩妙画发光艳,照眼有如参与魁。
鲰生肺腑非太白,公似工部尤怜才。
旅中屡获锦绣段,但愧欲报无琼瑰。
豫章一榻不妄下,贤非徐孺安敢来。
荷公此意最敦笃,一笑当奉论文杯。
乡心如飞不可遏,更为父老迟迟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哭陈阜卿(其四)
宋-王十朋1112-1171
邸报知凶讣,伤心不忍言。
图犹对徐孺,人已丧陈蕃。
杖屦欲三径,衣冠俄九原。
数行嬴博泪,瞑目有馀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字:长命 号:梅溪 生卒年:1112-1171。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墨客,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落。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复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有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开门见山。
挽林通判德溥(其二)
宋-林光朝1114-1178
噫呜双柩出平川,五月黄梅欲雨天。
长愧江南徐童子,只鸡斗酒是何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林光朝(公元1114年至1178年),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郑侠之婿。生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年六十五岁。专心圣贤之学,动必以礼。有气节,朱熹兄事之。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自光朝始。隆兴初,(公元逐一六三年)第进士。累迁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剽江西南簿岭,其锋甚锐,光朝自将击败之。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后以集英殿学士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个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从前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役夫"。朱熹少时过莆田,尝听其讲学。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登徐童子亭
宋-李吕1122—1198
昔贤久矣埋黄土,独占清风翳环堵。
曾将一束奠生刍,今与游人闹歌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麌]韵
籍贯:记诵过 生卒年:1122—1198。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神通鉴。教人谆谆教导,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斋中杂兴
十首以丈夫贵矫健惨戚非朱颜为韵(其三)
宋-陆游1125—1210,
公议活着界,如人有元气。
平居失落护养,一旦可胜讳。
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猬。
奄奄息仅属,熟视吁可畏。
大义在春秋,遗迹悲汉魏。
君看徐童子,底物视富贵。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汪叔潜教授挽辞
宋-陆游1125—1210
江南有奇士,英誉早飞腾。
未见心先契,相从气倍增。
时烦问字酒,屡共读书灯。
下榻延徐孺,同舟得李膺。
百年期永好,一旦失落良朋。
稚子初何取,龙门亦许登。
流光疾于鸟,旧社冷如冰。
欲作千言诔[lěi],衰迟愧未能。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黄祊小店野饭示子坦子聿
宋-陆游1125—1210
山林久衰病,生世几清明。
未作松根卧,犹寻溪上行。
食新炊麦饭,尝馌①啜②莼③羹。
童子虽知学,家贫且力耕。
注:①馌(yè),本义指给在田间垦植的人送饭。②啜(chuò或chuài),本义指尝、喝。③莼[chún] 莼菜,别号马粟、水葵、马蹄草等,被誉称为21世纪的生态水生蔬菜。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中医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高血压、痈疽疔疮、丹毒、急性黄疸型肝炎、多种癌症患者,尤其适于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食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入秋游山赋诗
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店山桥送马蹄为韵(其三)
宋-陆游1125—1210
周南太史公,道家蓬莱山。
尘凡不可料,亦复居其间。
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
羽衣碧玉简,尚缀仙官班。
黄精扫白发,面有童子颜。
简寂吾家旧,飘然时往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大寒
宋-陆游1125—1210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接风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①。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②。
颓龄虽已迫,童子有美质。
注:①黜(chù)释义为废除;取消。释义1.罢免;贬职。②〔嵂崒〕形容嵬峨。崒(zú)。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字:务不雅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卒年:1125—1210。
造诣: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条记》等
经历:南宋著名墨客。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珍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社后一日作
宋-朱熹1130-1200
圣作重品节,等杀古所详。
里有秦社稷,僭差遂无章。
王纲谅已隳①,精意尚不亡。
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侃侃陈童子,恂恂万春乡。
敬恭事耆老,祷赛谨田桑。
悠悠我里居,岁事有故常。
向来诸老翁,惇厖②亦端庄。
交神庶或享,与物同乐康。
今我胡不乐,痛惜下颓冈。
古人不可见,今人自专横狂。
注:①隳(huī或duò),是指毁坏城墙或山头;②厖máng,古通“尨”,阐明为石头大的样子。亦泛指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自东湖至列岫得二小诗(其一)
宋-朱熹1130-1200
童子高风何处寻,东湖台不雅观水云深。
生刍一束人如玉,此日悲惨万古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师长西席、考亭师长西席、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墨客、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精彩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徐童子祠墓,
宋-赵公豫1135—1212
童子遗踪何处寻,进贤门外树森森。
登堂展拜情维系,过墓爱慕敬自深。
剩有黄鹂鸣院落,还来云影覆山阴。
章江积雨增愁思,此日新晴爽客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赵公豫(1135—1212)平江常熟人,字仲谦。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为官清苦耿介,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有《燕堂类稿》。
再用韵
宋-辛弃疾1140-1207
自古蛾眉嫉者多,须防按剑向随和。
此身更似沧浪水,听取当年童子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水龙吟(其二)
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
宋-辛弃疾1140-1207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
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怀归,师长西席自笑,又何廉也。
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童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苦处,似风乎、舞雩①之下。
转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
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
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注:①雩(yú),形声。从雨,亏(于)声。本义指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敬拜。~祭。~禳(出雨消灾)。yù虹。《尔雅.释天》:“螮蝀谓之雩,螮蝀,虹也。”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1140-1207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
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
童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
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
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卒年: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生平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争规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亲切,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训斥;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古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见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和答周次山送行(其三)
宋-孙合时1154—1206
籍甚多闻友,非徒一字师。
可人徐童子,爱客郑当时。
苦意频携酒,相过共话诗。
琼瑶何日报,松竹岁寒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孙合时 宋代官员 孙合时(1154—1206),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馀姚(今属浙江)人。
上判府陈秘丞(其二)
宋-徐鹿卿1170—1249
向来一榻下南州,此事无传阅几秋。
顾我风骚非童子,乃本日幸事王侯。
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
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①桷备兼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注:①榱(cuī),椽子:“栋折榱崩。”
酬张直学(其二)
宋-徐鹿卿1170—1249
平生久愿识荆州,落落参辰几度秋。
下榻有谁知童子,运筹端合属留侯。
吟成春草梦非梦,迹漾风萍浮自浮。
见说桂枝近,广寒清彻片云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字:德夫 号:泉谷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落) 生卒年:1170—1249。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不雅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徐童子墓
宋-刘克庄1187-1269
今晓安坟意,梅仙旧廨①傍。
醢成龙不至,罗设凤高翔。
党锢人俱烬,师长西席骨尚喷鼻香。
小诗拈未出,何以侑椒浆。
注:①廨(xiè),指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利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字:潜夫 号:后村落 籍贯:福建莆田 生卒年:1187~1269。造诣: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词风豪迈年夜方。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改造理论。
经历:南宋墨客、词人、诗论家。在江湖墨客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造诣也最大。
再次韵因索纸笔
宋-方岳1199-1262
谁何扣门声啄木,踏雪逢迎寒起粟。
诗筒过我捷于羽,墨滑岂供貂尾续。
云锵孤响落琼璈,顿觉闻韶不知肉。
胆惊强韵娄吐舌,春溢长笺手几缩。
钝根难除撚髭[zī]苦,夜凡晶荧残几烛。
管城子老免冠谢,久不中书三致祝。
择交正自欠楮生,两穷苦相值声蔌蔌①。
端凝赖有弘农陶,时一浴之云外瀑。
山寒亦闻泓有语,未致两成长不敷。
谁其下榻徐童子,不以寒暄事竿牍。
径须回旋作诗供,纵使长贫颜有穆。
诗人得句如得官,无以藉②之眉为蹙③。
云烟茧纸生踊跃,涕唾犀毫负惭恧。
倘非渠辈称挥洒,未见无虞堪即鹿。
残风剩月幸见分,卷轴今当汗驹犊。
夜窗赓载有馀暇,笺注离骚到兰菊。
雪铺玉笺乌丝栏,逐一手抄森似束。
毋令千载韩退之,作传讥嘲老而秃。
注:①蔌sù⒈ 〔蔌蔌〕a.形容猥琐;b.风声劲疾,如“棱棱霜气,蔌蔌风威”;c.花落的样子,如“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花落红蔌蔌”,亦作“簌簌”;d.液体流动的样子,如“清泉蔌蔌先流齿”。 [5]
⒉ 菜肴:山肴野蔌。
②藉(拼音:jiè、j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3]此字最早字形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本义是指古代敬拜或朝聘时陈设礼品的垫物,还有顾念、顾惜的意思,还可指凌乱,烦杂。 [1] [7]
藉:读jí或用于抚慰、衬垫义时不简化作“借”,如“散乱(jí)”“枕藉(jiè)”。
③蹙(cù),形声。从足,戚声。本义指紧迫,急匆匆。
形式: 古风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卒年:1199~1262。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过隆兴第八十四
宋-文天祥1236-1283
临江久徘徊,再读徐孺碑。
交游飒向尽,到今耆旧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题高君宝绀泉
宋-文天祥1236-1283
渟渟岩下泓,澄碧落梧影。
寒瑶披清飙,残月照濎濙①。
俯渊测浮云,流日荡苕颖。
向来沧浪歌,童子不可诇②。
载沾衣上尘,怀古意深永。
招招本心人,相期发深省。
注:①濙yíng,古同“濴”。濎濙,小水貌。②诇xiòng指密查。也指告密;侦察;探听。
形式: 古风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卒年:1236.6.6-1283.1.9。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会谈,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单独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送冯茂叔分教丰城
宋末元初-陈深1259-1329
晋朝雷焕地,君去是清游。
神物今何处,沧江空自流。
客程二千里,吾道一扁舟。
徐孺祠前过,汀蘋为荐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籍贯:平江。[公元1259年至1329年]字子微。约生于宋理宗开庆中,卒于元文宗天膳二年往后,年在七十一岁以上。宋亡年,才弱冠笃志古举,闭门着书,元天历间奎章阁臣,以能书荐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亦曰清泉,因以为号。深著有诗一卷,《四库总目》又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
菩萨蛮.寄江西米理问信父
元-卢挚1242-1314
市桥烟柳春如画。小楼明月吴山下。把酒听君歌。
可人良夜何。旧游新梦断。月落西江远。
江上数峰青。寄声徐孺亭。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字:处道 籍贯: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 生卒年:1242-1314。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初到江阴寄徐路教仲祥五首(其五)
元-曹伯启1255—1333
自古江南地,兹行始识真。
传云风土异,尚念里闾亲。
绿水羞前列,斑衣负此身。
何如徐童子,诗酒四季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字:士开 籍贯:砀山(今属安徽) 生卒年:1255—1333。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以年迈辞职。天历初,起任淮东廉访使,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辞疾不起。赠河南行省左丞,谥文贞。性庄肃,奉身清约。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平生业绩见《曹文贞公诗集》附录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七六
招隐五首(其四)
元末明初-刘基1311-1375,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
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
中有一老人,坐啸岩间风。
素发垂两肩,朱颜映青瞳。
年纪将百龄,边幅如孩童。
长跪前致辞,子非列仙翁。
笑谓汝童子,语汝使心通。
我生数奇俗,遗身在蒿蓬。
结庐白水边,采药青林中。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箪①瓢我不忧,轩盖我不崇。
自耕足我食,自息安我躬。
冥冥绝思考,默默全和冲。
持此摄吾生,仰荷元化功。
何必插羽翰,远逐浮丘公。
再拜受斯言,廓然如发蒙。
投簪谢心腹,一去无回踪。
注:箪(dān),意思是,(1)古代用来盛饭食的竹器。(2)竹或苇编的小箱。(3)瓢类盛器。(4)见“箪竹”。
形式: 古风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谥曰文成,元末明初精彩的军事打算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寄童伯礼(其二)
明-方孝孺1357—1402,
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
伤廉增我过,尚德贵君贤。
握臂知身瘦,捐书待病痊。
每怀徐童子,衰世道能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师长西席”;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师长西席”,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谢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登基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豫章怀古
明-解缙1369-1415,
地入洪都景物稠,界分吴楚重干掫①。
滕王有阁空芳草,童子无亭但古丘。
西去帆樯皆北向,南来江水自东流。
消沉多少英雄客,李蔡封侯广不侯。
注:掫zōu,释义:巡夜打更、聚拢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字:大绅 号:春雨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生卒年:1369年-1415年。一字缙绅,、喜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到场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去世,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徐用美邀赏海棠次冯佩之韵二首(其一)
明-江源1438-1509,
紫绵一树绚明霞,清赏招邀童子家。
西蜀移来原有种,东风开后更无花。
金屏绣幄红光漏,宿晕残妆烛影斜。
定惠幸遭题品后,纷纭红紫莫争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江源(1438年5月1日—1509年),字一原,号桂轩,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江村落) [7]人,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李福泰、史澄等《同治番禺县志》:清慎自将,且有文誉,侍讲王臣辈皆推许之。著有《桂轩稿》十卷。
将谒徐童子
明-林光1439-1519,
百年湖海留双脚,每每思登童子亭。
小酌几时逢好日,北风吹雨又冥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林光,(1439年10月17日一1519年5月17日),字缉熙,号南川,晚年更号南翁,明朝茶山(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下埗林屋人。其所著书有《晦翁学验》(今佚)、《南川冰蘖集》。陈献章弟子百余人中以他和湛若水(甘泉)最著名。
豫章吊徐童子
明-张诩1455—1514,
童子高风著此亭,淡云衰草四边生。
满轮不解师长西席意,絮酒聊将国士情。
丞相荒碑秋雨下,少陵烟艇渡头横。
徘徊顾景伤心处,缺月高飞丽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字:廷实 号:东所 籍贯:广东南海 生卒年:1455—1514。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不雅观妙,以揆贤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九)
明-祝允明1460—1527,
世事不可极,遇酒意自开。
宽然处百年,亦有几好怀。
吾驾无回辕,何适亦何乖。
役夫惟天行,微生病栖栖。
童子濯以清,屈公淈①其泥。
幸此杯中物,与我多合谐。
醉中态多乱,真抱自不迷。
皇唐事悠然,古意暂可回。
注:淈gǔ,指搅浑,搅散的意思。
形式: 古风
题徐子芳秋庭
明-祝允明1460—1527,
童子间居与世忘,萧萧深院映虚堂。
露漙玉干桐孙长,霜饱金丸橘子喷鼻香。
白版拄颐迎灏①爽,素丝横膝答清商。
知君不是趋炎客,长啸一声天地凉。
注:①灏hào [1],最早涌现于篆文 [2],“灏”的本义指豆汁,豆汁呈乳白色。“水”“颢”为“灏”,又义为白色的水体。水势如果浩大,则远看是白茫茫的一片,由此,“灏”又假借为“浩”,表示浩大。 [3]是人名用字。 [4]形声字兼会意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号:枝山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卒年:1460—1527。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隐士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殊是其狂草颇受众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佳构。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各类趣事。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
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明-文徵明1470-1559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字画成绩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送熊元直翰检奉使还南昌
明-严嵩1480-1566,
燕台冰雪岁云除,梅柳春堤引驷车。
奉使暂持天上节,储才曾读禁中书。
洪厓山对滕王阁,绿水桥连童子居。
共道世恩承雨露,早知文誉重璠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江西原州府分宜(今江西分宜)人,福建邵武人,明代政治家、权臣。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后迁礼部考取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63岁入内阁。又加少府、太子太师,后改少室、华盖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陷害夏衍,任内阁第一副使,专事国政近十五年。
携童子果定居吴兴守望
明-徐献忠1483—1559,
湖上云山费肃清,半生心迹始酬予。
兵戈转眼催人老,旅食随年作计疏。
鸿宝竟难参洞箓,阴符只合让农书。
郊坰[shǎng] 不作南阳隐,行路人犹说草庐。
注:垧怎么读1、垧,读音为:shǎnɡ。2、垧,旧时地皮面积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多数地方1垧合15亩,西北地区1垧合3亩或5亩。3、干系组词:神垧 、岩垧 、近垧 、郊垧、 修垧、 垧外、 垧野、垧林 、东垧 、野垧、 禁垧 、寒垧 、远垧 、垧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徐献忠(1483—1559)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伯臣,号长谷。嘉靖四年举人。屡应会试不第。官奉化知县,节用平税,减役防水,增学官之田为膏粥费。谢政后居吴兴。与何良俊、董宜阳、张之象俱以文章气节名,时称四贤。工诗善书。著书数百卷,门人私谥贞宪师长西席。有《百家唐诗》、《六朝声偶集》、《乐府原》、《吴兴掌故》等。
安宁温泉董北溪新建碧玉楼
明-杨慎1488-1559,
碧玉泉边碧玉楼,崇幽何羡采真游。
清秋长笑惊山鸟,朱夏闲眠对水鸥。
童子沧浪休濯足,高人剡曲漫回舟。
衰年七帙重来此,何限相知半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漫兴柬泓山中溪洱皋(其三)
明-杨慎1488-1559,
青山绕屋水周堂,枕底潺湲梦里凉。
阶下濯缨怜童子,吾庐应即是沧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字:用修 号:升庵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生卒年:1488~1559。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邑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方向。贬谪往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酬徐伯臣见寄
明-李时行1514-1569,
童子南州彦,新诗海内传。
因风奏金石,使我挹①兰荃。
鸾啸苏门隐,凫飞汉代仙。
襟期同白社,人物似斜川。
登陟卢敖杖,浮游范蠡②船。
闲居知有赋,习静久怀玄。
绿绮烟霞外,青山几席边。
黄初窥制作,墨绶谢尘缘。
草圣誇前代,足迹忆往年。
关河看咫尺,吴粤隔风烟。
服气神符妙,修真宝诀全。
悬知千载后,石室秘瑶篇。
注:①挹(yì),1、舀,把液体盛出来:挹取。挹彼注兹。挹注(喻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敷)。2、拉。3、古同“抑”,抑制,谦退。4、古同“揖”,作揖。②蠡(lǐ),虫蛀木,引申为器物耐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李时行,(1514-1569),字少偕,因官至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故又称为李驾部。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李时行著作原有《驾部集》、《青霞漫稿》、《云巢子》、《天求子》、《癯愈子》诸书行世,但今多已失落佚。今传《驾部集》、《青霞漫稿》,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李时行族孙重新集辑传刻,仅存诗三百余首。
赠钱君
明-徐渭1521—1593,
将携彤管远行游,燕市羁栖岁月流。
白壁不逢心腹献,黄金曾却朱紫投。
归看破匣几缗在,出锁閒房一榻留。
好与南州徐童子,时时同醉酒家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寿马师长西席七十
明-徐渭1521—1593,
流朱拂茜杂轻霞,庭畔重县讲日纱。
一竹青青支国杖,数榴洒洒动江花。
社筵推长今三席,州郡分春巳万家。
自笑传经老徐孺,犹将诗说注虫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刘老之楚
明-徐渭1521—1593,
刘老云之楚,童子赠以诗。
红药翻新主,黄鹂语昨枝。
丝丝收小雨,脉脉了残棋。
临岐不忍别,斜阳且莫西。
形式: 五言律诗
号:天池隐士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卒年:1521—1593。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隐士、山阴布衣、白鹇隐士、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字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与徐汝南过许给事
饮作许素精事馔是夕特穷水陆畅饮至醉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今夕何夕兴不孤,锦堂烛煖红珊瑚。
尊中若下谁可拟,眼底高阳何处无。
主人自为童子榻,下客叨入郇公厨。
当门乌语树将白,犹自狂吟倾玉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云间徐生
故同年少司寇公之少子也挟其艺应试南都乞余诗赠之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童子南州彦,徐卿第几雏。
家声仍雁塔,国艺向鸿都。
西弄花堪摘,长干酒可沽。
如过爽鸠署,能记履声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徐孟孺游北雍且应秋试,
明-王世贞1526年-1590年,
南州童子雅翩翩,坐榻时烦府主悬。
璞玉自佳三泣楚,囊金行尽一游燕。
宁因狗监文方贵,才及龙门客便贤。
衰病送君无可道,依稀犹记鹿鸣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称谓:又号弇州隐士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卒年:1526年-1590年。造诣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隐士四部稿》
经历: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去世,独主文坛二十年。
寄监兵陈使君(其三)
明-戚继光1528-1588,
东向榆关离思赊,外台只尺是天涯。
自怜燕越分前箸,谁谓歌钟阻暮笳!
尘满三秋童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
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字:元敬 号:南塘 籍贯:山东登州。(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月朔-万历十五年十仲春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过荆屿访族兄文统逸人隐居
明-徐勃1563-1642
踪迹经年
蝶寻野菜飞无力,蚕饱柔桑啮有声。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清高学得南州隐,不忝吾宗童子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徐勃(1563-1642),字惟起,号兴公,别号三山老叟、天竺隐士、竹窗病叟、笔耕惰农、鳌峰居士等。嘉靖四十二年出生于福州鳌峰坊,祖籍荆溪镇徐家村落。父亲曾任河南永宁知县,但徐勃却对当官不感兴趣,无心入仕。他不仅是一位墨客、字画家,更是著名的方志学家、藏书家、藏书53000多卷。其诗以清新隽永见长,人称“兴公诗派”,与曹学佺同为闽中诗坛领袖。徐勃谙悉乡邦文献,三次参加修纂《福州府志》。著有《闽唐南雅》等。与明礼部尚书曹学佺(侯官人)主闽中诗坛,著有《榕阴新检》、《鳌峰集》等传世。
赠地师徐象明为区大参得梦中之地
明-梁元柱1589-1636,
闻道骑龙选夜台,双峰晴插白云隈。
何年梦寐闻天语,此日乾坤特地开。
自有灵符能叶瑞,不须元谶①亦登来。
千秋尺地非随意马虎,童子由来冰鉴才。
注:①谶chèn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休咎的瘦语。
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书。~记(预言将来的笔墨图像等)。~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梁元柱(1589 — 1636),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授翰林院庶良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有时”。毅宗崇祯元年(1628),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有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寿陈复甫参军
明末清初-徐孚远1599-1665,
世事方屯艰,经营赖上材。
小心参帷幄,大力运昭回。
入座喷鼻香风满,怀人梁月催。
笑言通梦寐,杯斝[jiǎ]屡追陪。
徐孺沈忧久,元龙爽气开。
旅途虽偃蹇,高义感风雷。
频有西园赏,无虞江夏灾。
欣逢瑶海使,新自日边来。
正值龙山会,兼陈戏马台。
可令南极老,黄发倚邹枚。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徐孚远1599-1665,字闾公,晚号复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南门内新桥河西,为首辅徐阶小弟徐陟的曾孙。徐孚远在明末文名甚著,现存诗作不论质量均大有可不雅观。其诗风苍劲雄浑,豪宕忠义之。气贯注个中,善于以壮语写悲情,面孔光鲜。著有《钓璜堂集》(20卷)、《交行摘稿》,纂有《十七史猎俎》(160卷),皆已散佚。合编有《几社会义集》(7集)。
久留燕子矶院中有感而作
清-顾炎武1613-1682,
寄食清江院,从秋又涉冬。
水侵慈姥竹,风落孝陵松。
野宿从晨钓,山居傍夕烽。
相逢徐童子,多谢郭林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
侨寓太原
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
清-顾炎武1613-1682,
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
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
起源日清泚①,上有百尺松。
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
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
不得拜灵輀[ér],限此关山重。
会葬近千人,来不雅观马鬣②封。
傥有徐童子,只鸡远奔从。
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
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
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
惟愿师伯夷,宁隘母不恭。
嗟此衰世意,每每缠心胸。
回顾视秋山,肃矣霜露浓。
注:①泚(cǐ),1.清,光鲜,2.用笔蘸墨:蘸笔作书。②鬣(liè),兽类颈上的长毛。也指鱼颔旁小鳍。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卒年:1613.7.15-1682.2.15。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由于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师长西席。明末清初的精彩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紧张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笔墨记》、《亭林诗文集》等。
徐童子
明末清初-屈大均1630—1696
岩岩徐童子,玉润早流光。
明镜有馀鉴,生刍空缺芳。
南州怜宅在,东汉恨人亡。
今代无高上,风骚尔独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称谓:广东徐霞客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卒年:1630—1696
造诣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笙
清-吴敬梓1701—1754,
数声鹅管绛唇乾,拨火金炉夜向阑。
童子独生伊洛想,仙娥曾共幔亭看。
几时天上来青鸟,何处风前听紫鸾。
最忆澄心堂里曲,小楼小雨十分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字:敏轩 号:粒民 籍贯:安徽省全椒 生卒年:1701—1754年。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以是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边,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辛亥三月薄
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
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其一)莱园
清末近当代初-梁启超1873-1929
人物自是徐童子,山林不数何将军。
稍喜兹游得奇绝,莱园占尽月三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出生地广东新会。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