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生平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开山祖师"。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紧张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笔墨记》《亭林诗文集》等。

一、《精卫·万事有不平》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善为国者藏之于平易近。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经典诗词书法不雅赏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二、《秋雨》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尚冀异州贤,山川恣征采。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博识。

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

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

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三、《秦皇行》

秦肉六国啖神州,六国之士皆秦雠。

剑一发,亡荆轲,筑再举,诛渐离。

博浪沙中中副车,仓海神人无奈何。

自言王者定不去世,岂知天意亡秦却在此。

陨石化,山鬼言,天意茫茫安可论。

扶苏未出监上郡,始皇不去世雠人刃。

四、《永夜》

永夜刀鸣动箾中,起看征雁各西东。

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阊门与帝通。

待客荆卿愁日晚,舣舟渔父畏天风。

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

五、《瓠》

瓠实向秋侵,呺然繫夕林。

不材留苦叶,槁去世亦甘心。

偶伴嘉蔬植,还依旧圃寻。

削瓜输上俎,剥枣逊清斟。

卫女河梁迥,泾师野渡深。

未须惊五石,应信直千金。

作器疑无用,随流谅不沈。

试充君子佩,聊比国风吟。

六、《与江南诸子别》

绝塞飘零苦著书,朅来行李问何如。

云生岱北天多雨,水决淮壖地上鱼。

浊酒不忘千载上,荒鸡犹唱二更馀。

诸公莫效王尼叹,随处立足足草庐。

七、《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八、《蟂矶》

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矶中立镇芜湖。

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

岭色远浮黄屋纛,江风寒拂白头乌。

高皇奇迹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

九、《摄山》

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迹空。

药径春添千嶂雨,松厓夜起六朝风。

忘情鱼鸟天机合,写意川岩物象同。

一入篱门人间别,几人能不拜萧公。

十、《安平君祠》

太息全齐霸业遗,如君真是一男儿。

功成栈道迎王日,志决危城仗锸时。

饥鸟尚衔庭下粒,老牛犹饮穴边池。

可怜王建降秦后,千古无人解出奇。

十一、《自笑》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十二、《井陉》

水折通燕海,山盘上赵陉。

权略存史册,险绝著图经。

瞰下如临井,凭高似建瓴。

壑冰当路白,窑火出林青。

颇忆三分国,曾不雅观九地形。

秦师踰上党,齐卒戍荧庭。

独此艰方轨,于今尚固扃。

连恒开晋索,指昴逼虞星。

乞水投孤戍,炊藜舍短亭。

却愁时不会,天地一流萍。

十三、《山海关》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㟧。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首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十四、《春雨》

平生好修辞,著集逾十卷。

本无郑卫音,不入时人选。

年迈更迂疏,制行复刚褊。

东京耆旧尽,羸瘵留馀喘。

放迹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朝来阅徵书,处士多章显。

何来南郡生,心期在轩冕。

幸得比申屠,超然竟独免。

春雨对空山,流泉傍清畎。

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

未敢慕巢由,徒誇一身善。

穷经待后王,到去世终黾勉。

十五、《井中央史歌》

有宋遗臣郑思肖,痛哭元人移九庙。

独力难将汉鼎扶,孤忠欲向湘累吊。

著书一卷称心史,万古此心心此理。

千寻幽井置铁函,百拜赤心今未去世。

恶运应知无百年,得逢圣祖再开天。

黄河已清人不待,沈沈水府留光彩。

忽见奇书出世间,又惊胡骑满江山。

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鹄。

三十馀年再见之,同心同调复同时。

陆公已向厓门去世,信国捐躯赴燕市。

昔日吟诗吊古人,幽篁落木愁山鬼。

呜呼蒲黄之辈何其多,所南见此当如何。

十六、《登岱》

尼父道弗成,喟然念泰山。

空垂六经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禅坛。

书传多荒忽,谁能信其然。

既尝小天下,复不雅观邃古前。

羲黄与尧舜,荡灭同云烟。

社首卑附地,徂徕高摩天。

下视大海旁,神州自相连。

天地有变亏,何人得升仙。

遗弓名乌号,桥山葬衣冠。

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

三万六千年,山崩黄河乾。

立石既巳刓,封松既已残。

太阳不东升,永夜何漫漫。

哀哉一颜渊,独立瞻吴门。

疲精不肯休,计画无崖垠。

复有孟子舆,眷眷明堂言。

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

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

何时一见之,太息徒潺湲。

十七、《岁草》

平生慕古人,立志固难满。

自觉分寸长,用之终已短。

益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流落三十年,苟且图饱煖。

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治蜀想武侯,匡周叹微管。

愿一整颓风,俗人谓迂缓。

孤灯照遗经,雪深坐空馆。

一岁倏遒尽,我行复何如。

作甚穷巷中,悄然日閒居。

未敢听轮扁,且读堂上书。

糟粕虽已陈,致治良有馀。

典谟化刀笔,衣冠等猿狙。

孰令六代后,一变贞不雅观初。

四海皆农桑,弦歌遍井闾。

我亦返山中,耦耕伴长沮。

十八、《骊山行》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

十九、《静乐》

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二十、《三屯营》

三屯山势郁峥嵘,少保当年此建旌。

名似北平临宿将,制如河上筑降城。

忠祠日落来山鬼,武库苔封蚀禁兵。

一望幽燕人物尽,颓垣荒草不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