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赏析

木兰花慢

题上烧郡画翠微楼

      旧时楼上客,爱把酒、对南山。
笑白发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
登楼更谁念我,却转头西北望层栏。
云雨珠帘画栋,笙歌雾鬓风鬟。

辛弃疾楼头胜概和楼围美景

       比来堪入画图看。
父老愿公欢。
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干系。
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安然。
与客携壶且醉,雁飞秋影江寒。

【讲解】

       这首题楼之词,在描述楼头胜概和楼围美景的同时,暗中赞赏了郡守的管理政绩和闲雅人品,同时打入了词人自己被二度罢职后的繁芜心情。
这使一首应酬词带上了个人抒怀的意趣。

       词上片从自己登楼有感写起,表达了词人既眷怀西北神州、又甘心闲处放浪的繁芜心情,至于题楼词题中应有之义——对付楼头美景的描写,则非用力所在。
起韵以“旧时”唤起,回顾自己初次罢归带湖时登此郡楼眺望风景的清闲姿态。
此处的“南山”不是陶渊明笔下的庐山,而是对付所见之山的泛称。
作者用它的深意,在于表明自己早已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适。
这里欲写当前,先写过去,感慨之意包括在今昔勾连的笔墨中。
接韵转回面前,写今日二度罢归后再次登楼的感想熏染。
他自笑如今再来登楼,已是满头白发,朽迈愈甚,显然是老天让他从此无拘无束,来往于瓢泉和郡楼之间,无所事事,过一种放浪不羁的生活。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自己既已满头白发,朽迈无用,今后自是不会有什么机会出而用世了。
更何况仕途风波令人厌倦,自己也不再想涉足个中了。
如此说来,岂不像是老天纵我放浪无为,往来山水胜概中吗?这里的“笑”字,用语真切,是滋味繁芜的笑。
三韵在“天教放浪”的自认后,又转出一段别人不知的幽苦心思。
当他登楼眺望时,他不只眼中有令人陶醉的南山风景,心中还能看到别人不把稳的西北神州。
然而此情沉默孤独,有谁能理解呢?此处“更谁念我”显示其内心的寂寞和幽苦,“却转头”三字是写他难以忘怀的规复旧梦。
像是要造成比拟的气氛,歇拍一步折回,回到面前的楼头胜景上来。
在画栋飞云、珠帘卷雨的雄伟郡楼上,风鬟雾鬓的佳人们恍若仙子,正歌舞未休,气氛热烈。
这两句,虽是词人按照自己的构思习气,在上片末韵相符题面的表现,却造成了以当前胜景隐没自己幽苦心思的效果。

      下片紧张表达对付郡守为政的赞颂之意,和自己对付他的美好祝愿。
这是题郡楼之作的“正题”。
过片一韵,承接歇拍语意,写楼不雅观如画图的美景和父老愿与郡守登楼同欢共不雅观的心情。
这就暗中表达了郡守的政绩非凡、政通人和,以及郡守深受百姓爱戴的意思,作者的赞颂态度历历可见。
这里的“比来”一词,下得饶故意味。
其意思是,自打郡守来此为政,登楼所见风景才如画图般美好。
则郡守的管理政绩非凡之意,就奥妙地贯入了个中。
“父老”一句,政通人和、父老爱戴郡守之意毕见。
“甚拄笏”一韵,将郡守拄笏悠然的神态与远山朝来的爽气相对照,得出了两者干系的结论。
这是词人对郡守在官位而能有雅人情致的赞颂。
这就暗扣郡守楼头设宴的本事。
由以上两韵,可见词人对付郡守的赞赏,从政通人和的层次转到了对其意见意义层次。
“难忘”一韵,顺势而下,表达词人对付郡守将来安然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他“难忘使君”,希望其以“一花一草”这种微不足道之物向自己报安然的微意。
难得在于写得文雅。
结韵巧用典故,一石二鸟:既是回到面前郡楼外围美景的描写上,写秋来大雁群飞于江天之上的寥廓景致,也暗中相符了“翠微楼”的郡楼名。

      本词构造整饬,层次清楚,高下片各有四个段落,歇拍与结拍形成情景的呼应。
作为一首题楼的应酬之作,在艺术造诣上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