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词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名贵的精神财富。
枫桥夜泊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个秋日的夜晚,墨客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柔美的景致,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霜 月
唐 |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赏析
诗写深秋月夜景致,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革解释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渔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这首边塞词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巨生活,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繁芜而又抵牾的感情。这种感情紧张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 | 李煜
一重山,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
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赏析
诗歌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统统都是随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
江 上
宋 |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
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
吹过乱山东。
赏析
这首诗非常把稳捉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日”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述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长安秋望
唐 |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赏析
这首诗的好处,在于它在写出长安秋色的同时写出了墨客的精神性情。它更靠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墨客肚量胸襟的象征与外化。
天净沙·秋
元 | 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
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墨客意同。
辞柯霜叶,
飞来就我题红。
赏析
秋日固然有萧瑟的一壁,但对热爱生活的墨客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
秋夜寄邱员外
唐 |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闲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赏析
全诗不以强烈的措辞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村落 行
宋 |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喷鼻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落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
前六句诗里描述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落晚晴图,较好地表示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末了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怀。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真切地反响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痛惜的变革,拓深了诗意。
秋凉晚步
宋 |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一定,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赏析
这首小诗充分表达了墨客乐不雅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由于作者不雅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朴拙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
早秋三首·其一
唐 |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金风抽丰景的咏物诗。墨客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遥夜、清瑟、落叶等初金风抽丰景。在描述过程中,墨客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清江引·秋居
元 | 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
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
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赏析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天景色,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涌现腾出了环境。
南乡子·秋暮村落居
清 | 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
一起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纵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
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赏析
全词以轻灵淳厚的笔调描述出村落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幽美安详,恬淡安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条有理。
江 上
清 | 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
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
满林黄叶雁声多。
赏析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惨淡,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觉得。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预言家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光鲜深刻的印象。
来源 | 赏析据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