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惊艳的色彩是什么?

小时候,附近有座小丘陵,树木蓁蓁,荒草丛生,人烟不至,一进入丛林,就有迷失落的觉得。
和小伙伴闲来探险,每走几步就风吹草动,胆战心惊。
然而在这样绿树穹隆的森森环境里,创造了树上挂着着几颗金黄色的果实,在一片绿色中格外显眼,顿时愉快压过了恐怖。
只是树太高,伙伴们爬上去,费了好大力气,才摘下几个果实,小巧,光荣金黄,上面有小小的绒毛。

这是桃子吧,只是没有见过这么黄色而可爱的桃子啊。

从此那翠色中的养眼的黄色,就成了夏天最俏丽惊艳的色彩。
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件黄色的上衣,招摇在绿色的夏天里。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杏子
而身上的黄衫,便是最美的杏黄衣了。

又是一年杏子黄杏黄诗词五首杏子压枝黄半熟杏黄衫子退红裙

直到读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孩提时候的溥仪和弟弟溥杰玩耍,忽然瞥见溥杰身上穿着黄色的衣裳,很是生气,大有翻脸的架势。
原来溥杰穿的是一件杏黄的衣裳。
在古代,只有天子才能够穿明黄色,溥仪是将溥杰身上的杏黄衣裳看作了明黄色,认为这是谮越了级别,大为生气。

但是我却读出了溥仪在色彩上的敏感和妒忌。
由于杏黄色,比明黄色更舒畅好看,由于杏黄是黄色中糅合了一点点红,使得色彩更为醇厚端庄,更彰显面色的白净优雅,两个青春少年站在一起,作为小天子的溥仪,显然是妒忌了。
这么好的颜色,只该当他拥有。

是,只有杏黄色,才能般配丰隆森然的绿色啊。

我爱杏黄。

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因其适应性广,很早就被人工栽种。

甲骨文中,就有杏,果实挂在树枝下。

周朝春秋期间的《管子,地员》篇里,有五沃之土,其梅其杏,是指的梅和杏树适宜栽种在丘陵和山坡上,不侵略良田,又能茂密成长,结出累累果实。
可以知道在周朝,就有大规模栽种杏树。

孔子是在杏坛上教授学生,如果是春天,那是满树粉色滋润津润的花朵,如果是夏天,那树上垂悬累累金黄的果实。

杏树成年后多产,杏肉酸甜平和,多吃也不会伤肠胃,制成干果,可以代餐。
而杏仁比桃仁更饱满,富含油脂,且药用代价高。

杏树是园林田园栽种的美树,春花夏果,且杏树高大,木材利用率高。

杏子黄红时,是丰美的夏天到来了。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西洲曲《 魏晋 · 无名氏》

这首诗,是写丈夫出门的夏天,女子思念丈夫。

丈夫去西洲采摘梅子了,夏天是梅子成熟的时令,而梅子在古代是主要的水果和酸味质料。

女子在家中,穿上了夏天软弱的夏装。

那么杏子是黄色的,这里为什么写杏子是赤色的呢?这是由于古代的色彩识别不同。

杏树的果实,每每黄中带红,有的偏红一点,有的偏黄一点,而这种色彩,古代叫作“丹红”和正红和正黄都有差异,是一种复合色彩。

以是南北朝乃至唐宋期间,这种颜色,有时候归为了红。

但是无论杏红或者杏黄,在衣服上,都表示这是杏子果实的颜色。

你看看,这个女子是站在夏天的水边,在翠绿的乌桕树下,穿着杏黄的上衣,眺望思念着自己的情郎。
她就像一颗甜美的黄杏子,落在盛夏的绿色里,清新明艳。
而可以想到,在她的家乡,也不缺少杏树。
古人的审美从自然中来,却又提炼,形成了夏天黄和绿最清新的对照。

杏,代表着幸福,等待,好运。

杏子由于普遍,杏子是圆的,杏核也是圆的,裂开的杏核,里面藏着饱满的杏仁,也被人形容成眼睛,提及美女的眼睛,杏眼圆瞪,便是说那种滴溜溜的可爱吧。

“绿水满池塘。

点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

风送荷花几阵喷鼻香。
”北宋 · 李之仪《南乡子 其二 夏日作 》上阙

普通庭院和农舍,多会桃李梅杏同植。

这是夏天的比邻而居的田舍庭院。

前面有绿色的池塘,夏雨充足,荷花连岸喷鼻香。

上面蜻蜓穿梭,避开燕子,显示着这已经是暑热的夏季。

最美的不是荷塘,而是杏子成熟。

邻居家的杏树枝条繁茂,累累的果实,压满枝头,一部分已经垂到了院墙这边的庭院里。

一树的杏子,大半都已经黄熟。

这绿色丰美的夏天,有养眼的视觉感,有触手可得的免费果实,怎么会不愉快?

“绿阴庭院夏初长,梅子新肥杏子黄。

枝上莫弹秦吉了,游人借此当笙簧。
”宋 · 李叔与《乌衣园 其一 》

夏天最美的庭院,当然莫过于有梅树和杏树的地方。

绿荫覆盖的庭院,遮蔽了艳阳永日,仰头一看,梅子在结果,而杏子却已经黄了。

这种绿荫中的黄,让人垂涎欲滴。

那树上爱吃杏子的鸟,你就少叫喊吧。

你把行人吸引来了,逗留得越久,那树上的杏子就会越少啊。

由于如此清凉且美食的地方,怎会会逃过人们欢快的攀折?

“碧玉篦扶坠髻云。

杏黄衫子退红裙。

妆样巧将花草竞。

相并。

要教人意胜于春。
” 定风波令/定风波 其一 北宋 · 张先

在宋朝,尚黄色。
在唐朝,黄色是帝王的常服,而非礼服色彩,以是晚唐的天子日常多穿黄色。
到了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天子,饱经战乱的人们,迎来了安定的时候,对付黄色,有着发自内心的喜好。
宋朝人喜好黄牡丹,黄荷花,腊梅,菊花。

当然日常所用的黄色为差异于帝王色系的褐黄和明黄,选用的都是颜色淡雅清新一点的杏黄,鹅黄。
比如牡丹花开的时节,京城的王侯将相,仕女歌姬,都喜好系上一条黄色的腰封。

而杏黄色也在晚春早夏时段最为出彩。

由于此时绿色深浓,配上杏黄色的薄夏衣,格外娇美清新。

那女子,头上是梳的慵

身上是穿着杏黄上衣,下面配着的是夏天淡色的长裙。

这样的搭配,恰好过酷热的夏天,既有光鲜的视觉感,也让人以为娇嫩。

像盛开在夏绿里的黄色的花朵。

这种属于夏天的独特的视觉审美,一贯延续到晚清,由于盛行的夏季女孩的装扮便是“杏黄衫子藕花裙”。

可见这种审美,一贯是经典。

“乍阴乍晴鸠敚巢,半湿半乾蚓出土。

南中五月熟梅天,北地应呼杏子雨。
”清初 · 查慎行《阴雨连绵颇似江南黄梅景象 》

梅雨是由于江南五六月,梅子成熟时,长江流域每年有一段高温湿润的雨季而有名,现在已经是一个景象观点和名词。

但是为什么不称为杏子黄时雨呢?

这还要怪杏树实在是耐涝耐旱,在地皮贫瘠的北方山区也能顽强生存。

杏子有雨没有雨,都努力成熟,不论北方和南方。

而梅树则由于依赖景象,从汉朝起,适宜梅树的地方南移到长江流域。
而梅子成熟期,江南多雨,故而称为黄梅雨,梅雨。

但是最美的烟雨美景,却是杏树,湿润的雨季,杏子率先成熟,一串串蹲在绿叶枝头,比梅子养眼,比梅子清甜。

只有查慎行,也便是金庸的先人,在北方看到了这种雨中杏子成熟的美。

他说,江南叫梅雨,北方难道不能叫杏子雨么?

是啊,我最爱的杏子黄,就蹲在烟雨绿树中。
至少,我最爱杏子黄时,烟雨满天。

你可爱杏子,可吃过杏子,可穿过杏黄的衣裳,穿越在森绿的夏天?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