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钱塘湖春行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0:50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古诗今译:
池塘水涨了起来,是由于昨夜的春雨一贯下到天明;春云柔柔,仍有浓厚的云块掩蔽天空,阳光偶有射下,时晴时阴,但景象已经渐暖。
帘内无人,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花丛、竹林经由夜雨洗涤,一片寂静,时时从中传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讲授: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墨客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建筑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⑵连明:直至天明。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品鉴鉴赏:
①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墨客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解释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柔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放晴。以上便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供应的意境。诗捉住雨后春云的特色来写景象,取材范例。
②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由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悄悄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宁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彷佛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涌现,就不难表现出墨客在漫游时不雅观春水、望春云、瞩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倾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墨客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③墨客喜好这“初晴”时的宁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安谧境界中感想熏染到的远祸而得意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实在他何曾得意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墨客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个中的情景,表现的仍旧是他难以沉着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宋墨客。字子美,号沧浪翁,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搬家开封。景佑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对派倾陷,被勤革职,退居苏州沧浪亭,以诗文寄托愤懑。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文多论政之作,辞气年夜方激切。又工书法。
编辑:小孤鹜。
我们倡导终生学习!
如有缺点欢迎示正!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