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抒怀是指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来抒怀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抒怀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怀。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张籍《秋思》)

【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括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解古诗词的借事抒情手腕

例2:“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析】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实在,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墨客心底的万顷波涛。
名贵的交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奥深厚变革,去体会墨客那种沉痛惨恻的感情。
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顾历史,阐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例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平生易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役和各民族间的战役,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例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析】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革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抒怀的干系手腕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怀诗中比较常见,一样平常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勾引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析】个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别的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例2:“多情自古伤离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析】个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去”;别的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小雨” (《声声慢》)

【析】渲染伤心的心绪,末了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2、曲直

曲与直是墨客表达感情的两种办法。
“曲”是婉曲蕴藉,“直”是坦直明了。

一样平常来说,墨客心情沉着时,喜好蕴藉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
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繁芜变革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憧憬的瑶池天下,明写了对瑶池的神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
”这便是“直”,一曲一贯间将墨客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因此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出生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弯曲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情面冷暖的强烈不满。
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
弯曲与坦直的利用,与墨客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3、隐显

“隐”与“显”,也是墨客表达感情的两种办法。
“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由于曲便是隐,直便是显。

墨客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每每隐约其辞,采取隐讳弯曲的办法;其他的一样平常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

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析】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愿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弯曲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例2:苏轼《江城子》(十年死活两茫茫):

【析】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落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奥深厚。

4、移情

移情便是将人的情绪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以我不雅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

【析】乔木尚且厌恶战役,何况扬州百姓呢?

例2: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析】墨客没有说若何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烛炬身上,烛炬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