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它已不复百年前的辉煌,但残余的遗迹,就足以让我们窥见它700多前的历史芳华。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落:福建三明尤溪桂峰村落

桂峰村那个村落里有诗有酒有生活  守艺小福州

村落庄不大,名气不小

别看桂峰村落庄小,名气可大着呢。

2007年,桂峰村落就被国家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落。
自北宋名臣蔡襄的九世孙蔡长定居桂峰已经有750多年历史了。

桂峰村落口

村落口“引凤亭”

酒缸造景

五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驱车赶往远在三明尤溪的桂峰村落,午时蔡华理便领着我们参不雅观村落庄。

蔡华理是桂峰“初代导游”,从事这一行已经近11年了。
无论是桂峰的人文历史,还是名居古厝都信手拈来,笑谈间让人对桂峰的印象变得生动饱满起来。

蔡华理:桂峰导游

蔡氏子孙一贯奉行“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险些厝厝有书斋、书房。

村落门口石碑上写着“祖训”

玉泉书斋

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贡生76名,中秀才416名,可谓人才辈出。
而蔡氏祖庙,是桂峰全体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蔡氏祖庙

我们看到祖庙门口立着一些石碑,“这可不是拴马石,而是古代科举文化的‘名誉证书’旗杆石。

石碑顶端平的代表文,尖的代表武。
蔡导说只有考取了举人贡生才有资格插旗,最辉煌时,有80几根旗杆竖在这里。

旗杆石:平的代表文,尖的代表武

从大门往里走,可以看到“翰林第”、“父子翰林”、“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父子翰林匾额

侧边墙上是桂峰村落最大的传家宝:老族谱的拓印展示。
“这是康熙年间的宰相李光地的名人真迹,我们村落的第一个进士和他是同窗,于是专门请他来为我们的族谱题序。

老族谱上的“名人真迹”展示

每隔几年,村落里都会组织晒族谱,相称隆重。
村落里还辟有一个地方,专门用来展示举人秀才在族谱里写的诗词。

古代竹简和钢琴组成的形状

桂峰不仅有祖庙,还有宗祠。
宗祠可不是每个村落都能有,蔡氏宗祠是蔡茂相高中进士后才兴建的,周围17个村落落,唯独桂峰村落既有祖庙又有宗祠,可见文化秘闻深厚。

蔡氏宗祠

“才华”与“财气”兼收

桂峰可不仅有“才华”,还有“财气”。

明清时期的桂峰可是有着“小福州”的美称。
“四寻堆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
梦寐以求寄居地,乘客旋步三转头。
”是当时桂峰的真实写照。

“当时尤溪到福州的官道从我们这儿经由,而且周遭200里内再无过宿之地”,由此匆匆使桂峰迅速地繁华起来。

清代茶楼

桂峰拥有福建省目前创造保存最为无缺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建筑全是榫铆镶嵌而成,斗拱翘角,工艺博识,雕刻维妙维肖。
而且数量繁多,39座名居古厝,每一座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一起跟随蔡导在石阶小巷中穿梭,“有路皆石,曲巷通幽”亦是桂峰一大亮点。

有路皆石

要说最有特色的建筑,当属后门山大厝,有桂峰“小布达拉宫”的美称。

“当年厝主耗资一万三千两白银,历经十余年才建成。
建筑高达30几米,多达14层,可谓财力雄厚。
”这户人家可不止是大户人家,还曾出过文武举人各1名、秀才7名 ,是名副实在的书喷鼻香门第之家。

后门山大厝

还有一厝,蔡导极力推举。
便是号称“好风水、好文化、好福泽的‘三好家庭’——石狮厝”。
石狮厝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厝藏一精美石狮而得名。

这一厝从里到外,每个角落都承载了厝主的学识渊博。
外门对联代表朱熹理学,内门刻字代表着儒家文化,厝主两者兼融。

上联: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

下联: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

该厝石雕图案精美,雕工细腻,而且数量十分惊人,无论是门框,墙壁乃至石墩上皆刻有图案。

由寿字组成的长命锁图案

“双凤朝阳”:绘有双凤,双蝠,太阳,祥云

房梁屋檐上的木刻雕像也甚为精美。
就连槛窗上的镂空木雕也藏着厝主不少心思,我们凑近了看,才创造个中的奥秘。
只见上面刻着“福”、“禄”二字。

槛窗

“福”是仙鹤和松树的结合,寓意松鹤延年。

“禄”由龙、凤、牡丹花,“三王”组成,既希望夫妇龙凤呈祥,也暗示儿孙能三元及第的美好欲望。
2个字包含了三代人,不得不说厝主相称有才。

“福”字由仙鹤和松树组成

“禄”字由龙、凤、牡丹花,“三王”组成

“厝厝均有文化”实是不假。
亲眼所见的远比传闻中更加令人震荡。

桂峰戏园

明代建筑

一步一景,一时一景

除了深厚的文化秘闻和名居古厝,桂峰还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瑶池”。

路旁野花

春天看百花盛开,绿草如茵;夏天晨看日出,晚追云霞;秋日嗅丹桂飘喷鼻香,沁人心脾;冬天赏银装素裹,月下煮酒,一年四季,各有欢畅。

桂峰的“神龟奇石”

桂峰八景更是有名遐迩。
“印桥皓月”是八景之一,位于村落口的中央点,四周酒肆、商店、作坊林立,是村落里最繁华的地方。

白日里,村落民们都会聚在这里谈天说地,消磨光阴。
每到周末,游客来访,这里更是熙熙攘攘,热闹极了。

印桥皓月

村落民们坐在石印桥旁谈天

这座桥之以是出名,不仅是由于桥下的“日月书印”,更是由于这座桥承载了桂峰人几百年来的悲欢离合。

石印桥又叫“人生桥”。
村落里的孩子出身、娶媳妇、嫁女儿、老人过世,都要到此桥向祖宗报告及告别,这个习俗沿用至今。

桥上的铜钱图案,意为无规矩不成周遭,说的是走过人生桥,从出生到结束,都要规矩做人。

桥的两端皆立着石碑,这块是老人过世,张贴讣告

“读书为官,规矩做人”是先辈对后代子孙的祈愿。
或许也是长期的文化熏陶,村落民的知识涵养,接人待物,都令人十分舒适。

民宿“随院”的主人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吃过晚饭,我们便在村落中闲逛了起来。
山中的晚风柔柔而舒适,伴着潺潺的溪水声,别有一番滋味。

远处隐约传来清亮的歌声,“花酒坊”里的驻唱歌手开始业务了。
“美人巷”这时才显露出它动人的身姿,仿佛流淌的黄色星河,让人着迷。

美人巷 夜景

夜晚伴着流水声入睡,清晨被各家烟火唤醒,这是在城市中难得的清闲与惬意。

石印桥旁的民宿

文艺通这次还专门策划了“守艺小福州”系列活动,探寻桂峰三大传统手艺(红曲酒、豆腐、麦芽糖)背后的故事,敬请期待。

文 | 陈兰

拍照摄像 | 兰亭、李佳霖

视频剪辑 | 李佳霖

统筹 | 苏兰婷